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那些无意识的倾听障碍

倾听很重要,但真正善于倾听的人却很少。原因在于,我们有一些倾听障碍,它们会导致我们无法认真倾听他人的倾诉,而非仅仅因为我们缺乏相关的技巧或特质。

倾听TIPS

旧有的一些错误信念、习惯和认知盲点是妨碍我们与他人建立真正联系的关键,这对一个人的倾听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某些错误信念、习惯和认知盲点会妨碍我们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同时也会妨碍我们对他人产生共情,如果我们继续抱着它们不放,那么任何技巧都无济于事。这就好比一名水手拥有船只和高超的航海技术,却对水极度恐惧,那他是无法出海的。也就是说,有些因素对倾听能力是决定性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一些常见的倾听障碍。

你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一些不善于倾听的人,不妨想一想,是什么让你觉得他们没有在听你说话?也许,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他们眼里只有自己,只能看到自己的需求。这并不是说他们真有某些实际需求,而是说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事情。

良好的倾听能够促成有效对话,而有效对话就像一场网球赛,注意力则像网球一样在谈话双方之间来回移动。如果一方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就像打网球时不好好发球或球过网后不回击一样,这时候,对话就会突然变成个人独白,迫使倾听者心不甘情不愿地听说话者的长篇大论。

倾听TIPS

自恋型对话就像两个人近距离的独白,至少有一方在带着竞争心态时刻博取关注。

这就是所谓的“对话自恋”,而这样的对话就是自恋型对话。自恋型对话表面上听起来像正常的对话,但仔细听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更像两个人近距离的个人独白。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孤独,正因如此,有效对话成了一门即将消亡的艺术。

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即无人倾听自己的话,所以他们渴望得到关注,渴望成为焦点,渴望他人仔细倾听自己。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样的人会带着自私的态度甚至竞争的态度进行本应互利的对话。为了让对方倾听自己或获得对方的关注,他们会一直这样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变本加厉。事实上,把对话当作获得关注和抚慰自我的平台,这无疑是一种失败的策略。

当你与他人对话时,你是否会默默地等着对方停止说话,同时心里一直想着对方闭嘴后自己要说的话?如果是这样,你很可能也存在对话自恋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无法完全抛开自己的内心独白,无法专心倾听对方的想法或说法,那么双方的对话最终会变成争相独白。

要想提高倾听能力,不能总想着寻求对方的关注,否则会使对话效果大打折扣。也就是说,不要一直想着将对方的关注点转向自己。不要将对话当成获得关注的手段,而要与对方愉快地交流。不要为了发言与对方相互争夺,而要将其当作盟友。双方都要互相配合,不要只说不听。另外,要向对方学习,而不要向对方说教。如果你存在以上问题,那么你可能需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社交目的。

无效对话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无聊甚至更加孤独,而有效对话则令人愉快,可能还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倾听TIPS

认真倾听需要我们暂时放下私利和自我,坦诚地听别人说话。

还记得前文提到的关于自我表露的研究吗?实验中,被试愿意放弃经济奖励,只要有人倾听自己的想法。要做到认真倾听,就要暂时放下私利和自我,坦诚地听别人说话。

社会学家查尔斯·德伯(Charles Derber)对自恋型对话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我们很容易误以为对话自恋者就是那些喋喋不休、高谈阔论的人,但事实要微妙得多。

根据德伯的观点,人们在对话中存在“能动性”,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给予关注,也可能是寻求关注,后者又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之分。本书要探讨的是给予关注,而是否给予了关注则与我们在对话中使用的两种回应方式有关:支持型回应和转移型回应。

德伯曾对支持型回应和转移型回应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同时指出,二者会悄悄地渗透到日常对话中。先来看几个在对话中分别给出支持型回应和转移型回应的例子。

倾听TIPS

支持型回应主要关注讲述者及其话题,转移型回应则会力图将注意力从对方身上转向自己。

支持型回应是主动给予关注,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讲述者及其话题上的回应方式,如就对方所说的内容提出问题。支持型回应可以是简单的确认,如:“啊,是吗?”“嗯”;也可以是积极地表示支持,如:“太棒了!”还可以是提问题,如:“你当时是怎么说的?”如以下对话:

甲:我喜欢法国电影。

乙:你最喜欢哪部片子?

转移型回应则是主动寻求关注,并将注意力从对方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的回应方式。这种行为就像是将原本照向对方的聚光灯转向自己。如以下对话:

甲:我喜欢法国电影。

乙:是吗?我不太喜欢看电影。前两天,我在电影院看到了……

转移型回应并非都不好,在某些情况下也有用,尤其是在对方反复地悄悄“夺取”注意力时。有时,你甚至应该多利用转移型回应来获取关注或让对方知道你的感受。

如果双方都不善于倾听,都一直在给出转移型回应,那么,互动就会变成一场争夺注意力的角力赛,而不是对话。也许双方都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却都没有被对方倾听。陷于这种争夺的互动双方可能察觉不出来,而旁观者对这种互动则会感到困惑不解。

假设在对话中,一方不善于倾听,不断地给出转移型回应,另一方善于共情与倾听,不断地给出支持型回应,那么,前者很可能会觉得这次对话很愉快,因为对方始终都在给出支持型回应;后者则可能很绝望,因为对方喋喋不休地讲着自己的生活和信仰,导致双方的对话变成了一个人的夸夸其谈。这其实是一种被动型对话自恋。

倾听TIPS

被动型对话自恋者会用不给对方支持型回应,以等对方讲不下去转而关注自己等微妙的方式争取关注。

被动型对话自恋者会怎样做呢?有些人仍然很注意社会规范和礼仪,他们会用比较微妙的方式来争取关注。

比如,有一种方式是不给对方支持型回应,等对方讲不下去了,他们就会得到关注。被动型对话自恋者会盼着对方失去讲话的兴致,然后他们就能说自己想说的话了。这就像一个人坐在树上等树下的猎物累了去睡觉一样,他知道猎物终会睡去,所以被动地等待时机。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话时,对方没有给出任何支持型回应,甚至连“啊,是吗”或“嗯”这种简单的回应都没有,你也不太确定对方是否将你的话听进去了。对此,对方可能是有意为之,他很可能是个被动型对话自恋者。

大多数人受到的教育是这样的:在对话中,喋喋不休地东拉西扯是不礼貌的,双方应该轮流讲话。虽然被动型对话自恋者也会遵守这些基本规则,但他们肯定不愿意让对方多说话,以免自己的发言时间被占用。他们不会给出真诚的反馈,这样,对方很快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停止说话——他们就这样重夺关注。

你可能忍不住去注意他人是否有对话自恋行为,从而想办法来应对,但更有效的做法是学会注意自己的自恋倾向并加以防范。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但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成为善于倾听的人。这就是本书希望你达到的目标。如果你想控制他人的行为,那你可能需要看关于说服或催眠的书。

倾听TIPS

降低对话自恋行为影响的首要做法是注意自己的自恋倾向并加以防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往往是那些在对话中能认真倾听、懂得让步、对他人真正感兴趣的人,才会成为人们心中最有趣、最有魅力、最值得关注的人。如此看来,对话自恋者根本达不到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目标,甚至可能事与愿违。幸好,下面几点建议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这些无意识的倾听障碍。 3+GvNkGWStyHI+rCDLWd0uanEu4YPpCWFzvbvy90e12iPmkIpCJ3VrOML0vj/i2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