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答案在风中

韩良露

世界上有一种阅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化身。这种阅读是人类永恒的需要,因为它反映了人类心灵最深沉的探索——寻找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和目的。

这种阅读都以英雄的冒险故事(SAGA)出现,因此不管是希腊时代荷马的《奥德赛》或中世纪的《亚瑟王与圆桌骑士》,还是这些年畅销全世界的《哈利 · 波特》及《魔戒》,都不只是关于英雄在现实世界的冒险,最重要的内容反而是英雄心灵成长的旅程。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在于他打败了多少外在的敌人,而是因为他最终战胜了自己。

在我青少年时期,赫尔曼 · 黑塞的《流浪者之歌》曾经是全世界不少年轻人的心灵“圣经”。长大后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时,发现每个年代的年轻人群体中都会出现那样几本书,这些书靠着年轻人的口耳相传成为畅销书,之后再成为经典。这些书都曾陪伴年轻人的心灵成长,教导他们如何面对世界。这些书最终的归属不会像这世界上的许多书籍一般,湮没于书架的尘埃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我还在旧金山。经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友人的介绍,我读到了当年轰动全美、畅销百万册的《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这本书瞬间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作者丹 · 米尔曼是一个非常会说故事的人,在这本半自传体小说中,活灵活现地创造出三个让人一见难忘的角色,一位代表作者本人,同时也代表无数对世界感到迷惘的年轻心灵,渴望了解存在的终极意义;还有一位荒诞有趣却句句真言、灵光涌现的深夜加油站的老工人,作者昵称他为苏格拉底,视为上师;第三位是古灵精怪的女友乔伊,代表着作者失落了的另一半,是他的灵魂伴侣。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给我带来十分愉悦的阅读体验,仿佛周围正在形成强大的气场,内在的能量开始沸腾,脑子也变得清明,尤其当书中的加油站工人苏格拉底提出独特的反问时,读者会不由自主跟随着叙述走,一起思考,一起展开对心灵的神秘探索。

作者之所以赋予他的心灵导师——加油站工人“苏格拉底”的外号,自有其喻义。加油站工人的工作很平凡,但为汽车加油却是非常重要的事。大家往往知道该为车子加油,却忘记自己的心灵如果不加油,也就不能跑了。许多人的心灵都有如停在身体停车场内忘了加油的报废车,但我们该如何为心灵加油呢?在《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一书中,苏格拉底的教导方式不是告诉你该去做什么,他不是一位直接给答案的上师,而是让学生先察觉问题所在,懂得提出正确的问题,然后再自己去寻找答案。

书中苏格拉底的原型,当然是来自古希腊的圣哲苏格拉底。这位在雅典市集上到处问人问题的思考者,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古希腊特尔斐的神谕,而在另一彼岸的印度,佛祖释迦牟尼提出的生命功课也是“自我觉察”,觉者即佛。

觉察什么呢?我们在书中看到这位身为奥运选手的叙述者,从永远计划着下一步要完成什么目标的人生观中放缓脚步,懂得在慢活的状态中觉察到什么是此时此地(here & now),渐渐学会了活在此时此刻。

但活在此时此刻,并非止水的状态,而是风动的现象。我最喜欢书中苏格拉底的身教常常以风为暗喻,宇宙风生水起,风向永远在变,能闻风起舞的人才懂得跳出曼妙之舞。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曾给予过二十多岁的我生命的启示。如今重读,才发现这本书不只适合青年人读,更适合中年人读。青年人随风出征,中年人随风而立,老年人随风而逝。在不同的生命情境之中,阅读此书自有不同的心境与领悟。

答案在风中。 31o58T3MfvxpuV5ocJxe2RaV+y0hIMa69UVWEqKbmfvOULiUiN9luJnuwiybyS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