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reface
前言

初次看到 “无测试组织” 的读者可能会觉得书名有标题党之嫌,类似“测试岗位已死”的论调每几年就会在媒体和圈子里传播一轮。难道“狼”又要来了吗?

实际上,行业对测试工程师的招聘数量不降反升,随着新兴公司的蓬勃发展,测试工程师的薪酬也水涨船高。显然,“无测试组织”的发展势头在这些年并没有显现出来。

这本书想讲的并非预言,而是在高度成熟的敏捷研发团队中,测试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以及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今天的测试工程师,面向可能的未来变革开始长期修炼,肯定有百益而无一害,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根据一本书的预测而盲目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

敏捷团队中,测试技能是“永生”的,但传统意义上的“测试团队”可以“无”,这才是我想定义的“无测试组织”。无测试组织延展了测试内涵的四化: 服务化、标准化、智能化、全员化 。品质保障不再由专职的测试工程师团队全权负责,而是由业务团队全员、专家、标准、平台及每一个用户协力保障。

这样的“无测试组织”可能在很多年后还是一股特立独行的清流,但我坚信它会是价值认可度最高、回报最高的典范团队。它也是在本质上契合敏捷研发价值观的理想形态。

正如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是一个艰苦和长期的改进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尝试、误解、风险和快乐。如果只是习惯了现在的稳定工作分工,只顾着解决眼前的麻烦,就无法引领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

无测试组织如何一步步实践、探索、演进,将在本书中陆续展开,在最后一章我会再详细阐述对无测试组织的系统理解。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分“打造敏捷测试团队”和“修炼敏捷测试技术”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7章)打造敏捷测试团队

从测试团队为什么敏捷不起来讲起,介绍敏捷测试团队需要具备的理论认知,引出多个维度的敏捷组织要求,并对质量度量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我会展开介绍敏捷测试组织的痛点,分享亲身实施的案例,包含团队诊断、敏捷度量、流程敏捷、文档敏捷、外包管理敏捷、创新组织打造等,其中流程敏捷是重点介绍的内容。在整个研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测试团队都有值得敏捷实践的具体措施。

第1章: 本章引出本书的知识体系,解释什么是敏捷测试,敏捷转型为什么容易失败。本章提供了一套自我诊断敏捷短板的方案,为未来制定团队转型工作举措提供参考。

第2章: 本章在简要介绍常见的敏捷框架知识的同时,重点放在测试人员的启发思路上,介绍如何利用各种敏捷知识改善测试活动,突破自身岗位的局限,借助全员力量内建出好的质量。

第3章: 本章针对测试团队经常探讨的测试左移与右看实践,给出更丰富的思考和创新的推荐做法,让贯穿在整个软件研发生命周期中的测试活动更加高效。

第4章: 本章介绍敏捷研发的质量保障和度量体系,以及它与传统研发的质量度量的差别,指导质量保障人员进行敏捷转型,走出职场口碑困境;同时,对效能度量指标和方案进行深入剖析,真正衡量出测试团队的敏捷成熟度。

第5章: 本章介绍如何创建高价值的敏捷文档以满足敏捷团队的日常需求,以及如何构建敏捷研发质量体系文档,并详细解释了开发和测试人员在沟通中容易引起争议的概念。高效文档很重要,高效沟通更重要。

第6章: 员工和团队的核心能力水平是敏捷实践成功的要素之一。本章重点介绍测试主管如何帮助测试工程师提升必需的关键能力,如何指导员工的职级晋升,如何构建安全轻松的技术创新氛围,如何保障团队持续提高效能。

第7章: 测试外包是常见的手段,如何稳妥地建立测试外包团队,保障管理运作的高效率,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对于如何管理ODC异地团队,本章也提供了不少新的实践方法。

第二部分(第8~15章)修炼敏捷测试技术

这部分涉及专业技术的敏捷实践,尤其针对测试相关领域的敏捷提升方案,按照从基础到进阶的顺序,分别介绍测试分析与设计基础、自动化测试的ROI(投资回报率)、敏捷测试的三大利器、提升用户体验的测试方案、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测试、无测试组织的思维实验等。

其中,敏捷测试的三大利器(探索式测试、众包测试、精准测试)是非常丰富且有效的实践知识体系,占了大量的篇幅。

第8章: 本章是测试专业能力的基础,缺乏测试分析与设计能力将导致敏捷测试失去牢固根基,测试人员的专业发展也可能会走歪。测试人员可以通过贯穿需求、开发和测试环节的分析过程,真正掌握测试策略和测试用例的专业制定方法,并在迭代中不断改进。

第9章: 本章不会详细讲解如何开发和定制具体的自动化框架,但是会结合过往实践的经验教训,详细介绍自动化测试ROI的计算理论和关键要素,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自动化测试项目梳理出提高收益的通用技巧。落地自动化测试很容易,让自动化测试收益得到公司认可则困难得多。

第10章: 本章介绍敏捷测试技术方案的三大利器之一——探索式测试,这也是天然适合敏捷理念的测试风格。从探索式测试理论到典型探索方法,再到完整实践流程,本章都会结合真实案例一一介绍,最后会提供探索式测试进阶工具箱,帮助大家成为探索式测试达人。

第11章: 本章介绍敏捷测试技术方案的三大利器之二——众包测试,从众包行业知识开始讲起,介绍了众包平台的结构和开发心得。通过打造高活跃度的众包平台和最高效的反馈工具,激励用户为我们发现多种多样的长尾问题。

第12章: 本章从两条实践路线对敏捷测试技术方案的三大利器之三——精准测试进行解读。第一条是精准测试分析之路,包括如何让测试工程师掌握精准测试分析的方法,主动提高覆盖率,与开发人员平等对话。第二条是精准测试工具设计之路,包括什么是强大的精准测试能力,它如何让我们的用例覆盖效率提升,同时让开发人员定位缺陷更迅速。

第13章: 工程师对于用户共情能力的不足,以及单纯的产品逻辑思维,导致低级的用户体验问题经常“逃逸”到线上。测试团队可以通过提升用户体验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和探索式方法,用很低的实践成本快速沉淀寻找用户体验问题的各种易用规则。

第14章: 本章从两个方面解读测试团队如何迎接未来的智能化工程时代。第一,如何建立评测多种多样智能化产品的体系化能力,并且效率要足够高。第二,如何对现有的测试方案和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突破现有自动化测试效率的边界。我们可以借助各方的力量来实现未来的智能化测试目标。

第15章: 基于之前各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传统的竖井式专职测试团队的价值在不断弱化,这和敏捷的高阶发展趋势不相吻合。本章带大家做一个思维实验,即结合本书所有内容,畅想未来的无测试组织会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们现在可以做哪些转型的准备。有的团队已经开始行动了!

众所周知,敏捷转型领域的著作层出不穷,测试领域要面对的专业问题千千万万,团队管理的知识也博大精深,不论哪一个领域都无法在一本书中完整论述。本书书名包含的三个关键词——“敏捷转型”“团队”“测试”,恰恰是取三者的交集,即聚焦测试团队的视角,解决测试面对的实际问题,同时以“敏捷效果”作为挑选素材和观点的准绳,期望达到效能长期提升的目的。

到达高度敏捷的团队境界,还要思考三个关键词,即“质量”“效率”“能力”,它们是本书讨论的核心维度,也是构建完整敏捷体系的根基,缺一不可。本书还有一个隐含的关键词——团队成熟度,不同成熟度的团队,建议采取的敏捷手段是不一样的,这在本书各个章节都有具体的体现。

本书读者对象

质量经理、质量总监及高级技术管理者 。通过本书,这类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同组织形态下质量工作转型的困难,坚持正确的理念,锁定适合自身的改进指标,让质量团队更好地进行敏捷转型。

一线团队的管理者 。通过本书,这类读者可以完整地实践敏捷转型,深入了解知名研发团队真实的经验教训。

开发和测试相关领域的一线工程师或者其他非技术岗位人员(如产品经理) 。通过本书,这类读者可以立即开始行动,引入低成本的尝试措施。

本书不涉及特定技术框架和编码,没有技术门槛的要求,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得到不同的启发。案例虽然大多数涉及的是质量/测试团队,但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广泛适用于各类角色。

本书的每一章内容都可独立学习和应用,相互之间没有理解上的依赖关系,读者可以根据兴趣直接阅读相关章节。所有章节又形成有机的敏捷测试整体思维,逐步递进。

本书特色

从质量/测试的专业领域来看,我在市面上还没有看到聚焦于质量/测试团队如何敏捷转型的图书,有的只是关于特定的局部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图书。行业内专业做测试的人通常不太精通敏捷,但专职做敏捷的教练并不会把重心放在测试人员上,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引导“三驾马车”的角色上。测试工程师通常是跟随者角色,缺乏切合自己视角的案例分析,又不敢改变自己传统的质量兜底责任,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本书从一线测试团队的常见困难和视角出发,填补了这一空白。

国外经典的敏捷作品或测试大牛的著作,都是讲思想体系、思考模型。而国内敏捷类原创图书大多关注工程搭建,过于依赖眼前的工具链,一旦技术平台升级换代,就失去了实操准确性。

本书则更多聚焦在“道”的理解上,同时辅以大量知名一线团队的实践案例,既有长期有效性(不会随着技术发展而淘汰),又能引发广泛深入的思考,更贴近员工的日常工作。把“道”用在具体工程项目的“术”上,能够举一反三,迭代认知。

其他一线支持团队,如设计、运营、运维、客服等团队,都是测试团队的密切合作伙伴,在面对难题时的底层冲突和解决思路都是相近的,同样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

为什么要写本书

我长期在一线互联网技术公司担任测试技术总监,从移动互联网的荒蛮期走到红利末期。我在腾讯负责过多个著名产品(如手机QQ、手机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应用宝等)的测试项目和团队管理。在金融创业公司从零开始构建过品质团队(最终在美国纽约上市),在传统通信巨头北电网络做过国际IoT测试规范的制定,还在OPPO公司参与过敏捷变革转型实践以及测试技术规划等,目前在阿里巴巴的海外电商公司Lazada担任EVP。

回顾过往,我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职业经理人、创业者、教练。随着对教练技术和敏捷实践知识的体会逐步加深,写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相对于其他的测试专家和管理者,我更偏好提炼经验教训和方法论,关注效能创新的不同维度,但手把手教读者搭建和改造具体的技术框架平台,则并非我擅长的东西。

本书包含很多我参与的精彩案例,内容丰富且思考角度多样化。经常从不同类型团队的视角梳理底层逻辑,是敏捷管理者自我提升的有效习惯。

资源和勘误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敏捷测试转型 ”,大量原创的测试团队敏捷修炼文章将在公众号陆续发表。

如果你对本书有任何建议和问题,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后台互动,也可以通过QQ群(956670491)进行交流。

致谢

感谢在过往的工作中给予我灵感的所有同事和领导!

感谢为本书提供一手素材、帮我指正问题的朋友们,包括唐秋博、王旭、曾仁凤、于雪松、袁建发。

感谢我的父亲张建民,母亲王导佑,阿婵、玥玥、星星,以及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们,有了他们的默默支持,我才能在忙碌工作之余坚持一点一滴地完成这本“沉甸甸”的职场思考之书。

愿大家幸福安康! P550Wk5RJPEdZloEnDUfR3YxJRSkdmMQCw/DdkFIR+Qtpd19981gN5yxTFIk1J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