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大数据(D)、物联网(I)、移动应用等技术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以ABCD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其能力表现已经让人类感受到一场“革命”即将发生。这场不可阻挡的“革命”就是数字化技术所引发的变革。按照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Klaus Schwab在其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中所言:这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技术和数字化将会改变一切。这也正是本书所要描述的核心内容——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银行首当其冲。

数字技术对银行的业务活动影响极大。首先,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几乎都由信息技术做支撑;其次,银行各种渠道众多、网点分布广泛、服务人群庞大并且类型不一,随着金融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客户对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趋提升,必须依靠数字技术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最后,银行在服务外部客户的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监管机构的管理,需要分析自身的经营指标,需要不断优化自身拥有庞大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这些情况都决定了银行必须加速开发数字化技术,转变运营管理模式,从而应对内外部的不断变化。

银行无可选择地迎接数字化转型。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以往银行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主要区别有三点:

·信息化建设阶段,银行主要是以功能建设为导向,快速从手工阶段转向信息化处理阶段,以支撑业务条线部门开展业务活动为主;数字化转型则是以管理为导向,自上而下,形成从战略到战术再回归到战略的循环往复、持续变革的闭环过程。

·信息化建设阶段,银行主要注重于线性思维,关注的是垂直领域,以部门业务需求为主导的竖井式应用系统建设;数字化转型则聚焦于系统思维,关注的是不可预知的变化,敏捷地向客户传递和交付价值。所有资源的活动建立在全行共享的业务操作系统——数字平台之上并统筹安排,活动透明、管理透明、资源选择透明,系统性决策成为各自运营活动是否开展的依据。

·信息化建设阶段,应用系统功能一旦建成,整体业务活动基本固化,即遵循一种计划特征的可持续竞争策略;数字化转型则强调敏捷,外部变化不可预期,且是常态化的改变,遵循的是瞬时竞争策略,根据变化由银行的能力资源建立一种瞬时竞争力。

综上,数字化转型改变了银行的竞争战略模式,也因此改变了银行运营的方式。银行需要具备适应数字化转型时代的能力,“敏捷应对”成为核心竞争能力。为此,本书按照上述思路,提出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所采取的策略建议。

1.转变思维模式

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思维模式。需要从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以匹配认知“系统”的能力。本书以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的冰山模型作为起点,以构建银行敏捷交付价值的行为一致性为目标,这也是本书所有观点的立论基础。通过对冰山模型的扩展,形成数字化转型的DT思维范式,并将此认知数字化转型的思考方式作为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工程的统一认知框架,贯穿全局,最终沉淀为数字化转型时代开展持续变革能力的文化基础。

本书首先以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为依据,结合工业界对数字化转型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共识——价值创造的指数级增长(10倍速以上),作为DT思维范式的“现象”的切入点。通过分析“现象”背后的事件、模式以及系统结构,最后转入到原理的识别,即领域模型的构建。从而导出了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框架(Digital Transformation FrameWork,DTF),确定需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领域及能力建设,给出了指导DTF落地的八要素,这些举措涵盖了以企业架构(EA)为基础、升级企业架构非功能属性的数字化能力。

2.数字化转型框架引领银行数字化转型之路

框架(FrameWork)的好处在于信息结构化,框架作为最简系统结构,构建了一条认识系统结构乃至现象的通道,反映的是本体论(Ontology)和认识论(Epistemology)。

通过导入Zachman框架建立包含银行组成元素(业务概念)的本体结构,导入BIAN框架的对象模型建立对业务概念的关系结构,在确定了这两个结构的前提下,对每一个业务概念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构建模型。

虽然不同行业的组织都在推出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框架,但因行业活动要素不同,创造价值的方式不一样,因此,很难将一个行业的转型框架推广到另一个行业。尽管有开放组织已经开始了此类工作:致力于构建一个工业级的行业通用数字化转型框架,但通用框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了可靠的数字化转型框架,可以在此基础上实施组织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包括制定合理的项目组合。随着转型成熟度的不断提升,最终为银行培育能力持续改进的转型文化。

3.从领域模型发现银行运行的基本原理

转型框架包括了基本的业务概念(本体元素)及其关系,接下来,重要的工作是深入地认识这些业务概念的机理,即通过构建形式化模型来认识。

领域模型是企业架构实施的第一环节,它是认识银行运行基本原理的手段。

本书给出两种构建领域模型的策略:一个是源模型(Source Model);另一个是元模型(Meta Model)。源模型是利用行业模型,如BIAN(银行业架构网络)框架,这是一个目前非常有前景的支持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建设框架。元模型是源模型的模型,阐述的是领域模型的构建过程,更像是一种思考方式,领域驱动设计DDD可以作为一种元模型。

本书的相关章节对BIAN框架和DDD做了介绍,此外,也简要介绍了在银行业进行广泛实践的IFW框架中的基础模型。

4.开启有效的工程实践

有了科学的DT思维范式、有效的转型框架和实施举措,以及行业实践的领域模型,银行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业务模式创新。

本书就转型框架中的六个关键领域,如何开展能力建设给出了相关的创新举措。包括:业务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模式、流程设计、产品构建、客户洞察。对每一个领域给出了能力提升的建议方案,以供读者参考,并通过一个虚拟案例DTbanko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来说明它们是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数字化转型工程实践。

本书总体共分为8章。

第1章主要阐述了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给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定义、目标、开展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第2章介绍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顶层建构思想,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DT思维范式,给出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框架。

第3章介绍了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DTDM)的概念,及其八个构成要素。

第4章介绍了开展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六大领域。

第5章介绍了支撑银行六大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领域业务建模。

第6章到第8章以DTbanko为例,介绍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工程实践应用。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多位昔日同事的鼎力支持,也得到了多位长期合作的银行界朋友的鼓励,在此深表谢意。书中的很多观点,来自于无数次与上述各界朋友对现实问题的有益探讨与思维碰撞。借本书的出版,希望各界有志于探索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朋友们,继续深入思考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以提供更有益的方案,为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在本书出版的过程中,尤为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原副总编胡毓坚、计算机分社社长时静,以及本书的责任编辑王斌。感谢他们在本书的内容策划、出版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鼓励,这让我们在整个书稿的撰写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再次衷心地表示感谢。

特别感谢山东省城商联盟黄鑫博士为本书欣然作序,感谢黄博士的指导!

前华为高级专家周斌作为第一读者对全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读,他对书中的很多阐述提出了极为专业的意见,并就书中相关内容的修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之表达更通俗易懂,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昔日同事李鹏,他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就国外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情况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我们始终坚信:知识的价值在于传播,只有传播的知识才可以在现实中产生推动力。基于这种理念,作者愿意与各界朋友分享观点。但因作者才疏学浅,书中的内容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希望读者指正。

技术在不断发展,思维范式也会产生转换,过程中的观念转变却是最宝贵的。

莫毓泉
2023年3月6日 IUri4EFItlgL1wmdmFtYI10pIwzx+RJItGO4xTXymFw8ahApdvjQ/uLeOPm5gS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