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物品编码技术

物品编码是数字化的“物”信息,是当今社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基石。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概念、新技术和新应用,究其根本,仍是以物品编码为前提。物品编码技术是一种描述物品编码数据特性的信息技术。物品编码技术规定了编码数据各信息段的含义,从而为物品标识提供技术保障。

2.1.1 物品编码技术概述

1.物品编码的发展历程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委员会制定了通用商品代码(Universal Production Code,UPC),采用12位数字编码。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委员会(Universal Code Council,UCC)成立,负责UPC的管理。1974年,标识代码和条码首次在开放的贸易中得以应用。1976年美国和加拿大的超级市场开始使用UPC条码应用系统。

1977年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成立,开发出与UPC条码完全兼容的EAN(European Article Number)码,并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使用。EAN码主要用13位数字编码。1981年,EAN更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International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IANA)。这时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EAN码作为一种消费单元代码,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于唯一标识一种商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需要对全球每个物品进行编码和管理,条码的编码容量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EPC就应运而生了。2003年9月,UCC和EAN共同成立EPC global,其主要职责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和维护EPC网络,保证采用全球统一的标准完成物品的自动、实时识别,以此来提高国际贸易单元信息的透明度与可视性。

2005年2月,EAN和UCC正式合并更名为GS1(Globe Standard 1)。更名对GS1的发展意义重大,表明了机构的性质、品牌、发展目标及宣传方针等内容的变化,意味着机构从单一的条码技术向更全面、系统的技术领域及服务体系发展。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GS1已拥有一套全球跨行业的产品、运输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的标识标准体系和信息交换标准体系,使产品在全世界都能够扫描和识读;GS1的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lobal Data Synchronization Network,GDSN)确保全球贸易伙伴都使用正确的产品信息;GS1通过EPC、RFID标准提供更高的供应链运营和管理效率;GS1可追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遵守欧盟和美国食品安全法规,实现食品消费安全。

2.物品编码的相关概念

(1)物品编码与物品代码

物品编码是指按一定规则赋予物品易于机器和人识别、处理的代码,是给物品赋予编码的过程。物品编码按照编码的功能可以划分为物品分类编码、物品标识编码和物品属性编码。物品分类编码是按照物品通用功能和主要用途对物品进行聚类,形成的线性分类代码,用以明确物品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与归属关系。物品标识编码是赋予物品的身份标识的编码,用以唯一标识某类、某种或某个物品。物品属性编码是对物品本质特征的描述及代码化表示,一般与标识编码组合使用。本书中的物品编码大多数情况下特指物品标识编码。

物品编码的结果是代码,通常是一组有序字符的组合,表现形式有数字型、字母型和数字字母混合型。为了实现对物品的有效标识,代码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分类对象(或实体);②加快输入减少出错,便于存储与检索,节省存储空间;③使数据的表述标准化,简化处理程序,提高处理效率;④能够被计算机系统识别、接收和处理。

代码本身只是一组字符,需要有效的载体承载并与物品绑定才能实现对物品的标识。智慧物流系统中,代码的载体主要有条码和RFID标签,部分场景中也会使用磁卡和IC卡等作为载体,如仓库门禁卡。当载体与物品绑定后,结合其他技术就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跟踪与追溯管理,例如,集装箱运输跟踪管理、农产品溯源管理等。

拓展阅读2-1:代码的分类

(2)物品编码系统与物品编码体系

物品编码系统是指以物品编码为关键字(或索引字)的物品数字化信息系统,如图2-2所示。物品编码(代码)本身只是一组无含义的字符,需要结合信息系统才能实现对物品信息(名称、规模、单价、位置等)的数字化管理。由于物品编码的唯一性,以物品编码为关键字检索物品编码系统可以准确获取物品的相关信息。因此,国家物品编码系统是国家物品识别网络的基石,为自动识别系统提供数据采集内容。

图2-2 物品编码体系层次结构示意图

物品编码系统按其应用范围可分为通用物品编码系统和专用物品编码系统。通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跨行业、跨部门、开放流通领域应用的物品编码系统,是开放流通领域物品的唯一身份标识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包括商品条码编码系统和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产品电子代码系统等。通用物品编码系统是全国各领域各种流通物品都适用的物品编码系统,也是开放流通领域必须使用的编码标准。通用物品编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与其他编码不同,这些编码在采用条码、射频等自动识别数据载体进行承载时,一般采用标准规定的数据载体,或在数据载体中采用特殊规定的、确定的数据标识进行区分。因此,在国家物品标识体系中,通用物品编码的确定可以在数据载体层进行,不需在编码层添加特殊的标识。

专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在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企业使用的物品编码系统。专用物品编码一般由各个部门、行业、企业自行编制,在本部门、本系统或本行业采用。专用物品编码系统都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而建立的,例如,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集装箱编码、货位编码等。由于专用物品编码受限,有其适用范围,一般采用的都是通用的数据载体,因此,在数据编码层需要增加特殊的标识进行区分。

物品编码体系是指由物品编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例如,我国国家物品编码体系由物品基础编码系统和物品应用编码系统两大部分构成(见图2-3)。物品基础编码系统是国家物品编码体系的核心,由物品编码系统标识编码、物品信息标识编码和物品标识编码三个部分组成。物品应用编码系统是指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针对信息化管理与应用需求建立的各类物品编码系统。物品应用编码系统包括商品流通与公共服务编码系统以及其他物品应用编码系统两大部分。

图2-3 我国国家物品编码体系构成

拓展阅读2-2:中国国家物品编码体系

3.智慧物流对物品编码体系的要求

随着智慧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对物品编码体系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同时也对物品编码体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具备以下特性。

(1)科学性

物品编码体系的建立需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首先应对物品编码体系的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进行透彻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分析对象并且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结构明确、易于使用和维护的体系框架,体系之间各要素的联系符合科学发展规律。

(2)兼容性

智慧物流环境下,信息交换在交换对象方面从人与人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拓展;在交换范围上,突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跨地域、跨系统、跨行业的信息交互逐渐成为常态。这就必然要求物品编码体系能实现与各系统的兼容。尤其是在开放流通领域中,各编码系统的兼容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的必然要求。

(3)全面性

物品编码体系需面向各行各业的所有物品,如能源、化工、服装等各行业。要求物品编码体系是一个全面的编码体系,可以在物品的贸易运输、商品结算、产品追溯等多个环节应用。

(4)可扩展性

按照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变化,物品编码体系需满足扩展性要求,保留一定的扩展位,为新的物品编码的需求提供发展空间和方向。

(5)国际性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品编码领域,由于需确保物品编码在全球的唯一性,要求各国协商一致,根据各国的市场与需求合理分配代码。这需要一个国际机构统一组织管理,推动物品编码实现国际化。

(6)无歧视性

无论采用全数字还是字母结合数字的形式,物品编码都不受地方色彩、语言、经济水平、政治观点的限制,是无歧视性的编码。

根据国家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要求,推荐采用GS1编码体系作为智慧物流编码体系,实现全球自动识别、状态感知、透明管理和追踪追溯。随着EPC的成熟与运用,EPC有望成为下一代智慧物流编码体系。

2.1.2 GS1编码体系

GS1编码体系为供应链中不同层级的贸易项目(产品与服务)、物流单元、资产、位置与参与方、服务关系、单据以及其他特殊领域提供全球唯一的编码标识及附加属性代码,如图2-4所示。其中GTIN只能标识对象的类别,不能标识对象的个体;SSCC、GLN、GIAI、GSRN、CPID可以对单一对象进行标识;GRAI、GDTI、GCN属于混合式,既可标识对象类别,也可以标识对象个体;GINC、GSIN用于标识物理实体的逻辑分组,而不是物理实体本身;附加属性代码不能脱离标识代码独立存在,其类型由应用标识符(Application Identifier,AI)决定。下面结合智慧物流系统的应用需求,仅对其中部分类型进行介绍。

图2-4 GS1编码体系(V22)

1.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

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lobal Trade Item Number,GTIN)是GS1编码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标识代码。贸易项目指一项产品或服务。GTIN是为全球贸易项目提供唯一标识的一种代码。标识代码无论应用在哪个领域的贸易项目上,每一个标识代码必须以整体方式使用。完整的标识代码可以保证在相关的应用领域内全球唯一。对贸易项目进行编码和符号表示,能够实现商品零售、进货、存补货、销售分析及其他业务运作的自动化。

GTIN由前置码、项目参考码和校验码三部分组成(见图2-5),划分为GTIN-8、GTIN-12、GTIN-13和GTIN-14四种不同的编码结构。其中,GS1-8前置码是由GS1全球总部管理和分配,采用3位定长的十进制数字串,仅用于GTIN-8;GS1公司前置码(下文称厂商识别码)由GS1成员机构管理和分配,为4~12位变长的十进制数字串,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某个厂商,并且首位为0的GS1公司前置码(UPC公司前置码)仅用于GTIN-12;GTIN-14第1位为指示符,取值范围为1~9。在我国,厂商识别码由国家物品编码中心负责管理和分配,长度为7~10位。其中,前3位为前缀码,GS1全球总部分配给我国的为960~965和969。

图2-5 GTIN的编码结构

当编码的载体要求必须使用14位固定长度编码时,对于不足14位的GTIN的编码,采取在左侧填充“0”的方式补齐(见图2-6)。填充“0”的存在与否不会影响GTIN的标识功能。在数据库存储过程中,是否包含填充“0”由具体应用的实际需求决定,但对于GTIN-12本身所包含的前置“0”必须保留。

图2-6 GTIN编码的14位表示方式

GTIN编码本身只能标识某个对象类别,如果要对某个对象(产品或服务)个体进行标识,需要结合附加属性代码“序列号”。序列号编码结构如图2-7所示,应用标识符“21”表示后面代码段的类型为GTIN的序列号。序列号编码为1~20位变长的字母、数字混合型字符串。序列号由厂商自己管理和分配,结合GTIN编码后要确保其全球唯一性。

图2-7 序列号编码结构

2.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

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SSCC)是对物流单元的标识,具有全球唯一性。通过SSCC建立商品物流与相关信息间的对应联系,就能够自动跟踪和记录物流单元的实际流动情况,同时也可用于运输行程安排和自动收货等。

SSCC的编码结构如图2-8所示,由扩展位、厂商识别码、参考码和校验码组成。扩展位表示包装类型,用于增加SSCC的容量,由建立SSCC的厂商分配,其取值范围为0~9。厂商识别码由4~12位十进制数字组成,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某个厂商。参考码是由系统成员自行分配给物流单元的一个连续号。校验位为一位数字,用于检验整个编码的正误。

图2-8 SSCC的编码结构

通常情况下,物流单元除了需要标明其标识代码SSCC外,还需要明示出一些其他的附加信息,如运输目的地、物流包装重量、物流单元的尺寸等。在物流单元编码中,这些属性信息的编码采用“AI+附加属性信息代码”表示,并且要求属性数据与物流单元相关联,单独出现没有意义。

3.参与方位置代码(GLN)

参与方位置代码(Global Location Number,GLN)是对参与供应链等活动的法律实体、功能实体和物理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法律实体是指合法存在的机构,如供应商、客户、银行、承运商等;功能实体是指法律实体内的具体部门,如某公司的财务部;物理实体是指具体的物理位置,如建筑物的某个房间、仓库或仓库的某个门、交货地等。

参与方位置代码由厂商识别码、位置参考码和校验码组成,用13位十进制数字表示,具体结构如图2-9所示。厂商识别码由4~12位十进制数字组成;位置参考码由厂商自行分配和管理,也是十进制数字串,其长度取决于所使用的厂商识别码,两部分总长度为12位。

图2-9 GLN的编码结构

对于GLN标识的位置的内部物理位置(如仓库、工厂、建筑物等),使用GLN扩展部分来标识,其编码结构如图2-10所示。应用标识符“254”表示后续代码段的类型为GLN的扩展部分,使用1~20位可变长度的字母数字混合型字符串编码。GLN的扩展部分是可选的,但如果使用了扩展部分,则GLN的应用标识符必须为“414”,表示当前的GLN用于标识某个物理位置。

图2-10 GLN扩展部分编码结构

4.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代码(GRAI)

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代码(Global Returnable Asset Identifier,GRAI)用于对可回收资产的标识,具有全球唯一性。可回收资产是指具有一定价值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或运输设备,例如,啤酒桶、高压气瓶、塑料托盘或板条箱等。GS1系统使用GRAI对可回收资产进行标识和跟踪,并记录相关的数据,从而实现对可回收资产的全寿命管理。

GRAI的编码结构如图2-11所示,由先导0、厂商识别码、资产类型、校验码和序列码等部分组成。其中,先导0具有强制性,将GRAI数据域生成到14位有效代码,以满足载体编码的需要;资产类型的结构与内容由资产所有者或管理者分配,但建议采用连续编号的方式编码,而且结合厂商识别码后要确保GRAI编码的全球唯一性;序列码为可选部分,也由资产所有者或管理者分配,使用1~16位可变长度的字母数字混合型字符串编码,用于标识某类资产中的单个资产。

图2-11 GRAI编码结构

5.全球单个资产标识代码(GIAI)

单个资产指由一定特性组成的某一物理实体。全球单个资产标识代码(Global Individual Asset Identifier,GIAI)将某一物理实体标识为一项资产,但不能用作标识贸易项目或物流单元。全球范围内,GIAI必须保持唯一性,因此在资产生命周期内以及结束的一段时间内,被分配的GIAI不能另作他用。当资产所有人发生变更时,被分配的GIAI是否保留取决于具体的商业应用需求。如果选择保留,则该代码永远不得重复使用。

GIAI的编码结构如图2-12所示,由厂商识别码和单个资产参考码两部分组成。厂商识别码为4~12位十进制数字串;单个资产参考码为变长的字母、数字混合型字符串,与厂商识别码的长度之和不能超过30位。

图2-12 GIAI的编码结构

6.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SRN)

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lobal Service Relation Number,GSRN)用以唯一标识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组织和实体之间的关系。GSRN可以作为关键字,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有关服务提供和接受的信息,也可以作为EDI中的参考信息。

GSRN的编码结构如图2-13所示,包括厂商识别码、服务参考码和校验码三部分。服务参考码使用十进制数字串编码,其与厂商识别码的总长度为17位。

图2-13 GSRN的编码结构

在使用GSRN时,通常需要在事务中获取两种关系,即输出服务的组织和服务真正接受方之间的关系以及输出服务的组织和服务真正提供方之间的关系。GS1系统中,使用应用标识符“8017”和“8018”来区分这两种关系。两种应用标识符置于GSRN之前,且不能组合使用。图2-14所示的GSRN标识了服务的输出组织与服务提供方之间的关系;图2-15所示的GSRN标识了服务的输出组织与服务接受方之间的关系。

图2-14 GSRN服务提供方编码结构

图2-15 GSRN服务接受方编码结构

2.1.3 EPC编码体系

EPC编码是国际条码组织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编码体系,可以实现对零售商品、物流单元、集装箱、货运包装等所有实体对象的唯一有效标识,被誉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EPC编码是在原有GS1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原有编码体系的补充而不是取代。未来的供应链中,将由GS1编码标准逐渐过渡到EPC标准,或者两者共存。

1.EPC的编码原则

(1)唯一性

EPC提供对实体对象的全球唯一标识,一个EPC代码只标识一个实体对象。96位(二进制)的EPC,可以为2.68亿个公司赋码,每个公司可以有1600万类产品,每类产品有680亿个独立产品编码,形象地说可以为地球上的每一粒大米赋一个唯一的编码。

(2)简单性

EPC的编码既简单又能同时提供实体对象的唯一标识。以往的编码方案,很少能被全球各行业广泛采用,原因之一是编码的复杂导致不适用。

(3)可扩展性

EPC编码留有备用空间,具有可扩展性。EPC地址空间是可发展的,具有足够的冗余,确保了EPC系统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保密性与安全性

EPC编码与安全和加密技术相结合,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保密性和安全性是配置高效网络的首要问题之一。安全的传输、存储和实现是EPC能否被广泛采用的基础。

2.EPC的编码形式

根据应用层次的不同,EPC采用纯标识URI、标签URI和二进制三种编码形式,如图2-16所示。

图2-16 EPC标签数据标准组织体系

EPC纯标识URI面向实际的业务应用。其采用互联网统一资源标识符形式编码,与所使用的载体形式无关,用于在信息系统中标识特定的物理对象。例如,urn:epc:id:sgtin:0614141.112345.400是某个特定贸易项目(单品)的EPC纯标识URI,厂商识别代码为0614141,商品项目代码为12345,商品序列号为400,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唯一性。EPC纯标识URI与GS1标识码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按一定规则转换成EPC标签URI。

EPC标签URI面向标识信息读写应用。从读的角度,希望读的结果类似于纯标识URI,容易辨识;从写的角度,需要标识信息中包含必要的控制信息。EPC标签URI在纯标识URI的基础上,增加了属性位和过滤值等控制信息,同时还明确了具体的二进制编码方案,完全而且唯一地确定了RFID标签中EPC存储区的内容。其中,过滤值能够保证在读取EPC标签时,快速过滤掉不感兴趣的标签,提高标签读取效率。

EPC二进制编码是最终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形式。将EPC标签URI编码成二进制串能够有效节省标签中的存储空间。

3.EPC的标识类型

EPC是新一代的与GS1码兼容的编码标准,EPC编码体系中既有通用标识(GID)的类型,也有基于GS1的标识类型,还有为满足其他应用需求而构建的标识类型,如图2-17所示。其中基于GS1的标识类型有SGTIN、SSCC、SGLN、GRAI、GIAI、GSRN、GSRNP、GDTI、CPI、SGCN、GINC、GSIN、ITIP、UPUI、PGLN;其他类型包括USDOD、ADI、BIC、IMOVN。

图2-17 EPC编码体系(V1.13)

(1)通用标识类型

通用标识符(General Identifier,GID)不依赖于EPC编码体系之外的任何规范或标识方案,是EPC编码体系中的一种全新标识方案。GID的二进制编码使用96位编码方案,即GID-96。

(2)基于GS1的标识类型

序列化全球贸易项目标识符(Serialized Global Trade Item Number,SGTIN)用于唯一标识全球贸易项目中的单品,对应于GS1中的GTIN(+序列号),二进制编码有SGTIN-96和SGTIN-198两种方案。

系列货运包装箱标识符(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SSCC)对应于GS1中的SSCC,二进制编码方案为SSCC-96。

序列化全球参与方位置标识符(Serial Global Location Number,SGLN)对应于GS1中某个物理位置的GLN(如仓库中某个货架),二进制编码有SGLN-96和SGLN-195两种方案。

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符(Global Returnable Asset Identifier,GRAI)用于可回收资产的全球唯一标识,对应于GS1中的GRAI,二进制编码有GRAI-96和GRAI-170两种方案。

全球单个资产标识符(Global Individual Asset Identifier,GIAI)用于单个资产的全球唯一标识,对应于GS1中的GIAI,二进制编码有GIAI-96和GIAI-202两种方案。

全球服务关系服务接受方标识符(Global Service Relation Number-Recipient,GSRN)用于服务关系中服务接受方的全球唯一标识,对应于GS1中的GSRN服务接受方编码,二进制编码方案为GSRN-96。

全球服务关系服务提供方标识符(Global Service Relation Number-Provider,GSRNP)用于全球唯一标识服务关系中的服务提供方,对应于GS1中的GSRN服务提供方编码,二进制编码方案为GSRNP-96。

全球文件类型标识符(Global Document Type Identifier,GDTI)用于文件的全球唯一标识(如土地登记证、保单等),对应于GS1中的GDTI,有GDTI-96、GDTI-113(已弃用)和GDTI-174三种二进制编码方案。

部件标识码(Component Part Identifier,CPI)用于技术行业(包括汽车行业)对零件或组件进行唯一标识,对应于GS1中的CPID,有CPI-96和CPI-var两种二进制编码方案。

序列化全球优惠券标识符(Serialized Global Coupon Number,SGCN)对应于GS1中的GCN,二进制编码方案为SGCN-96。

全球货物托运标识符(Glob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for Consignment,GINC)对应于GS1中的GINC,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截至EPC TSD V1.13,下同)。

全球货物装运标识符(Global Shipment Identification Number,GSIN)对应于GS1中的GSIN,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

个人贸易项目标识符(Individual Trade Item Piece,ITIP)用于唯一标识某个贸易项目中的子元素,对应于GS1中的应用标识符“8006”+“21”的组合编码,有ITIP-110和ITIP-212两种二进制编码方案。

单位包装标识符(Unit Pack Identifier,UPI)的依据EU2018/574是对单个烟草项目进行标识,对应于GS1中的GTIN+TPX,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

参与方全球位置编码(Global Location Number of Party,PGLN)用于为贸易参与方(经济运营者或成本中心)提供唯一的身份标识,对应于GS1中的参与方GLN,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

(3)其他标识类型

美国国防部标识符(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identifier,USDOD)用于美国的国防供应链,使用USDOD-96二进制编码方案。

航空航天和国防标识符(Aerospace and Defense EPC Identifier,ADI)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部门唯一标识飞机及其部件,其二进制编码方案为ADI-var。

国际集装箱局(Bureau International Container,BIC)集装箱标识符(BIC Container Code,BIC)用于标识联运集装箱,由BIC负责管理,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

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船舶标识符(IMO Vessel Number,IMOVN)由IMO负责管理,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

2.1.4 GS1与EPC的转换

GS1和EPC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GS1编码通过一定的机制可以转换成对应的EPC纯标识URI,进而转换成EPC二进制编码。EPC二进制编码的通用结构是一个比特串,由一个固定长度(8位)的标头和一系列二进制数字字段组成(见图2-18)。标头决定了编码的总长、结构和功能。与GS1相关的部分标头值如表2-1所示。

图2-18 EPC二进制编码通用结构

表2-1 EPC部分标头值

1.序列化全球贸易项目标识符(SGTIN)

EPC中的SGLN基于GS1的GTIN。一个单独的GTIN不符合EPC纯标识中的定义,因为它不能唯一标识一个具体的物理对象。为了给单个对象创建一个唯一的标识符,需要给GTIN增加一个序列代码。GTIN和唯一序列代码的结合,成为一个序列化GTIN(SGTIN),从而可以按图2-19所示的对应关系进行相互转换。对于GTIN-8、GTIN-12和GTIN-13,需要在其前端填充“0”补足到14位(见图2-6),首位的“0”充当指示码。

SGTIN的EPC二进制编码有96位和198位两种方案(见表2-2和表2-3)。采用SGTIN-96时,序列号只能是不包含前置“0”的纯数字编码,最长20位(十进制),其值不能超过2 38 -1,即取值范围为[0,274877906943]。采用SGTIN-198时,序列号可以使用20位长度的字母、数字混合编码( 必须符合GS1应用标识符可编码字符集82的要求,除CPID外,下同 )。

图2-19 EPC纯标识URI和GS1编码的对应关系(SGTIN)

表2-2 SGTIN-96编码表

表2-3 SGTIN-198编码表

2.系列货运包装箱标识符(SSCC)

与GTIN不同的是,GS1中的SSCC设计本身已经分配给个体对象,因此不需要任何附加字段来作为一个EPC纯标识,可按照图2-20所示的对应关系直接转换。

图2-20 EPC纯标识URI和GS1编码的对应关系(SSCC)

SSCC的EPC二进制编码使用96位编码方案(见表2-4),能够完全满足GS1中SSCC全系列编码的需要。

表2-4 SSCC-96编码表

3.序列化全球参与方位置标识符(SGLN)

EPC中的SGLN基于GS1中的GLN。GLN无论是否包含扩展位都可以与SGLN相互转换(见图2-21和图2-22)。如果GLN没有扩展位,则将SGLN扩展位的值设置为0,表示当前的SGLN是由不包含扩展位的GLN转换而来。

图2-21 EPC纯标识URI和GS1编码的对应关系(SGLN不含扩展位)

图2-22 EPC纯标识URI和GS1编码的对应关系(SGLN含扩展位)

SGLN有96位和195位两种二进制编码方案,如表2-5和表2-6所示。与SGTIN相似,SGLN-96仅允许扩展位是无前置“0”的纯数字编码,最长20位(十进制),其值不超过2 41 -1,即取值范围为[0,2199023255551]。SGLN-195允许扩展位是不超过20位的数字、字母混合编码。

表2-5 SGLN-96编码表

表2-6 SGLN-195编码表

4.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符(GRAI)

EPC中的GRAI基于GS1的GRAI,但是只有包含序列号的GRAI能够在GS1与EPC之间相互转换(见图2-23)。没有序列号的GRAI(GS1)只是对资产类别的标识,不符合EPC纯标识中的定义,不能进行转换。

图2-23 EPC纯标识URI和GS1编码的对应关系(GRAI含序列号)

GRAI(EPC)有96位和170位两种二进制编码方案,如表2-7和表2-8所示。GRAI-96仅允许序列号是无前置“0”的纯数字编码,最长16位(十进制),其值不超过2 38 -1,即取值范围为[0,274877906943]。GRAI-170允许序列号是不超过16位的数字、字母混合编码。

表2-7 GRAI-96编码表

表2-8 GRAI-170编码表

5.全球单个资产标识符(GIAI)

GS1系统的GIAI用于单个资产的全球唯一标识,能够直接转换为EPC系统中的GIAI,其对应关系如图2-24所示。

图2-24 EPC纯标识URI和GS1编码的对应关系(GIAI)

GIAI的EPC二进制编码有96位和202位两种编码方案,如表2-9和表2-10所示。GIAI-96仅允许单个资产参考码是无前置“0”的纯数字编码,最大长度(十进制)取决于厂商识别码的长度。GIAI-202允许单个资产参考码是不超过24位的数字、字母混合编码。

表2-9 GIAI-96编码表

表2-10 GIAI-202编码表

6.全球服务关系标识符(GSRN、GSRNP)

EPC中使用GSRN、GSRNP分别标识全球服务关系的服务接受方与提供方。而在GS1中均使用GSRN,具体区分通过附加应用标识符(AI)的方式实现。其EPC纯标识URI和GS1编码之间的转换机制如图2-25和图2-26所示。

图2-25 EPC纯标识URI和GS1编码的对应关系(GSRN)

图2-26 EPC纯标识URI和GS1编码的对应关系(GSRNP)

GSRN和GSRNP的EPC二进制编码方案均为96位,如表2-11和表2-12所示。

表2-11 GSRN-96编码表

表2-12 GSRNP-96编码表 B2tRRrrJwpPyf1gNWoPNwnqAat/HqRYdqWrb2drUxqUNwmJIn7LWV8pC6qvkGw2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