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投资是一个关于判断和决策的游戏。与一般认知不同的是,无论风险投资还是证券投资,大部分投与不投的决策,在投资人初次接触项目时,就已经基本形成了。风险投资人看完商业计划书、完成对创始人的首次拜访,证券投资人完成股票池的初筛,该有的投资冲动往往就已经有了。之后的大量工作,只是在不断验证自己最初的判断。

持续迭代投资和估值认知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对投资的第一印象进行纠偏,而且本次投资过程中的迭代努力,也决定了下一笔投资初始认知水准的高度。因此,不断拓展认知的维度,是迭代估值法最核心的态度。

本书源于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和厦门大学分享的手稿。在与创业企业、上市公司、投资及中介机构同行、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交流的过程中,我得以将思路进行梳理,收获了分享的喜悦,也从各位精英身上学习到了更多。

本书借估值之“形”,分享一个投资价值判断的方法体系。由于过往主要从事风险投资工作,我最初其实是打算立足风险投资的估值视角,将一级市场的参与者作为读者受众,但后来想想,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可能也需要风险投资这样一个视角,同时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的很多底层规律是相通的。因而在本书中,我选择以风险投资为主,以证券投资为辅,尝试打通一、二级市场之间的边界,提供一个跨市场的估值视角,这也符合迭代估值法的理念。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特别要感谢一些重要的人。

感谢我的硕士和博士导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原院长黄世忠老师。感谢黄老师百忙之中为我写序。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黄老师从全书的立意、结构、内容,到具体的学术规范和行文,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在反复修改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十余年前,黄老师指导我写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的时候。当时,我每次都是从厦大西村站乘坐47路公交车前往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每次去的路上,心里都非常紧张和忐忑,因为黄老师每次都会给我非常严格和细致的修改建议。黄老师的睿智博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特别是理论与实务并重的理念,一直指引我在学习、工作中前行。

感谢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老师。感谢陈老师百忙之中为我写序。2008年博一暑假东方富海的实习经历,让我爱上了东方富海的企业文化,也爱上了风险投资。博士毕业之后,我有幸加入东方富海,给陈老师当秘书。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加上爱钻牛角尖,没少让陈老师操心。我的风险投资方法论,留有陈老师和东方富海深深的烙印。我至今仍然记得陈老师发明“动态分类估值法”(VDC)的场景。陈老师的英文名为David Chen,于是,我为陈老师的VDC找到另一个有趣的解读——Valuation of David Chen。

感谢东方富海的黄静老师,每次我工作做得不到位的时候,都是静姐陪着我进陈老师的办公室一起“挨骂”。想念在肖群老大哥的办公室,一边练推杆一边听他讲述投资故事的时光。怀念与东方富海的家人们共事的美好时光。

感谢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审计学系和闽台审计研究中心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在你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同为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校主的陈嘉庚先生的嘉庚精神。

感谢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厦门天健咨询的各位师长和同门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写作邀请。在写作过程中,编辑老师的严谨态度和专业水准,给了我这个第一次出书的新手作者非常大的帮助。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你们的支持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最后,谨以本书纪念葛家澍和常勋两位前辈,先生们的精神永传承。

陈玮
2023年1月于厦门 x7gmEc3UdekqqmRslm/6gy8RgiV5MKpmDF9ZDpLr6+lUpNUBMJR7P89xWKELTm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