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传统估值方法的局限

当前,“基于财务报表的估值方法”存在以下一些局限:

1.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历史数据,而估值却更加关注未来

中文问答社区“知乎”上有段对话,揭示了基于财务报表进行估值的局限。

问:如何通过资产负债表给企业估值?

答:没办法。你给我看你去年12月31日的银行卡余额,我怎么能猜出你今年能赚多少钱 [4]

基于财务报表的估值,常常假定企业过去的经营和财务“剧本”在未来会重演。事实上,“剧本”有时候的确会重演,但很多情况下并不会。只有当形成企业过往财务业绩背后的规律,在未来依然将发挥主导作用时,历史才有可能重演。此时,在对企业的未来进行估值时,历史财务数据是有参考价值的。但如果形成企业未来财务业绩背后的规律,与此前发挥作用的规律完全不同,那么历史财务数据不仅不具备参考价值,甚至还可能对估值产生误导。

2.过多的假定

我在2017年考察过一个新能源商用车主机厂 。在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为企业估值的过程中,尽管一再删减,但最终模型设定的假定数量依然高达77个之多!这些假定包括:企业未来的产品结构不变、收入增速不变、毛利率不变、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企业不会倒闭,当然也包括不会发生地缘政治冲突或流行性传染病等。

事实上,所设定的很多假定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完全脱离实际。然而为了实现可量化,为了满足投资者内心的“完美主义”,为了计算出一个形式上看起来很精确的“单一最优解”,最终不得不引入大量不太可靠的假定。

3.财务信息存在失真和损耗

在将企业的业务信息表达为财务信息的过程中,投资者使用了大量会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确认、计量、会计估计、配比、谨慎性原则。这些“深加工”往往将原始业务数据改得“面目全非”,使得财务信息在反映业务状况时存在失真。

同时,为实现财务数据的可比和可量化,财务会计将处于不同行业、拥有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输出为同一个财务报表模板。此外,还将那些难以量化的因子(比如宏观经济环境)排除在财务报表体系之外,信息由此产生大量损耗。上述信息的失真和损耗,最终会令基于财务报表的估值产生巨大偏差。

4.难以用于初创期企业的估值

与证券投资不同,风险投资主要投资那些技术新颖、模式独特,但常常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在为这些初创期企业进行估值时,由于其技术和商业模式太过新颖,风险投资机构常常根本找不到市场对标,财务分析(特别是基于可比公司的比较)因此失去用武之地。同时,很多初创期企业的财务方面常常不够规范,有的企业甚至连账都没有,基于财务报表进行估值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此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 [5] 。就理论基础而言,也无法满足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假设。因此,在针对初创期企业的估值实务中,投资机构对于财务数据的考量权重往往较低。在某些情况下,风险投资人甚至根本不看财务数据。一些天使投资人和企业创始团队聊上几次,看对了眼,大笔一挥,隔天打款。 YAsu5vTDaXbtk7eo2sEqrFck4vbiLPAxaIIsIdnpGh7Kxy+Bfy7DQDXRFqyA7/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