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聊斋志异》是由清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原文四百九十一篇,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性。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他出生在当地一个书香世家,自幼秉持家训,热心读书,力求在科举上显名。然而自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之后,便屡试不中了。蒲松龄虽热心科举,可他个人爱好却在世俗文学,他喜欢搜集、撰写各种志怪故事。蒲松龄三十一岁时曾给好友、宝应县知县孙蕙做过一年幕宾,游历了江南很多地方,开阔了视野,这段经历反映在聊斋故事创作中。结束幕宾生活不久,蒲松龄为了维持生计,又来到同乡士绅毕际有家教书,这一教便是近四十年。《聊斋志异》就是在这段教书生涯的第八年基本完成的。

《聊斋志异》中的篇目大体上可分为几种:爱情故事,批判科举制度的故事,抨击官场黑暗故事,社会和家庭伦理故事,奇术幻象故事。爱情故事是《聊斋志异》中占篇幅最大的,也出现了较多质量上乘的作品。蒲松龄创作爱情故事,围绕一个“情”字,他热情歌颂人间真情,寄托他希望能从苦闷的现实中得到解脱、寻找知己的美好理想,那些性格各异的女子便是知己的化身。批判科举、官场类故事则反映了明清时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蒲松龄的善恶是非观。社会和家庭伦理故事通过曲折的志怪情节褒贬社会,凸显了家庭人伦道德,具有时代特点。奇术幻象故事以描写各类精怪、奇术等不可思议的现象为主,有的属于道听途说,体现了《聊斋志异》志怪、传奇的特点。

坦白说,《聊斋志异》虽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并不是每篇都属上乘,其中不乏质量欠佳的。有的故事情节较为平庸,有的故事表达的观念和今天的思想观念脱节。而且,《聊斋志异》原文故事近五百篇,全部用文言文写成,文字量大,阅读难度也大,阻挡了青少年读者顺畅阅读、沉浸式阅读的可能。有鉴于此,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选取了五十篇有代表性的篇目,改编成白话文,以更适合青少年阅读。

这本青少年版《聊斋志异》以尊重原著为改编宗旨,每篇故事仅使用流畅的白话文改写,并不改变原文情节,以便读者看到原汁原味的聊斋故事。

《聊斋志异》原著有些篇目后有“异史氏曰”,是蒲松龄就故事发表的观点,编者认为它毕竟是蒲松龄的“一家之言”,而且其中有些内容有一定的思想缺陷,和今天人们的思想认知脱节;并且“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可能会干扰读者自己的阅读体验,因此本书统一删除。为了启发读者阅读,本书在每篇故事前设置“导读”予以代替。另外,本书还配备了若干精美插画,这些插画系根据民国流传的《聊斋志异》绣像插图临摹并上色,以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Vbbp/ZaCLfTziPtF1BwHtrWc6KBfdUelU+SLTR6AeWQu/gFuavpR9ArdZrWhp/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