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之二
——植入健康的文化基因

顾德希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学生多读些国学典籍,将有助于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植入肌体。王宁老师的“总序”,对本丛书的这一编辑意图已有深入全面的阐释,我打算就如何阅读这套丛书,或者说如何阅读文言文,做些补充性说明。

这套丛书的每一本,都专门写了新编导言。这是今日读者和原书连接的桥梁。人们常把桥梁喻为过河的“方法”,所以也可以说,新编导言之所谓“导”,就是力图为各类学生和更多读者提供一些阅读的方法。

这套丛书有好几十本,都是极有价值又有相当难度的国学经典,如不讲究阅读方法,编辑意图的实现会大打折扣。但这些经典差异性很大,《楚辞》和《庄子》的阅读肯定很不同,《国语》和《周姜词》的阅读方法差别就更大,即使同是词,读《苏辛词》与《周姜词》也不宜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因此本丛书新编导言所提供的阅读方法,针对性很强,因书而异。但异中有同,某些共性的方法甚至更为重要。不过,这些共性的方法渗透在每一篇导言中,未必能引起足够重视。下面,我想谈谈文言文阅读的四个具有共性的方法。

一、了解作者和相关背景,了解每本书的概貌,对每本书的阅读都很重要,这毋庸置疑。但一般读者了解这类相关知识,目的仅在于走近这本书。因而涉及作者、背景、概貌等,导言中一般不罗列专业性强的知识,而诉诸比较精要的常识性叙述。比如对《吕氏春秋》作者吕不韦,并没有全面介绍,也没有像过去那样从伦理道德上对这个历史人物加以贬抑,而只侧重叙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特点,因为明乎此便很有助于了解《吕氏春秋》。又如《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有其特殊性,也需要了解,但限于篇幅,叙述的浓缩度很大。凡此种种必要的常识,新编导言里一般是点到为止,只要细心些,便不难从中获得多少不等的启发。兴趣浓厚者,查找相关知识也很容易。

二、借助注解疏通文本大意之后,就要反复诵读。某些陌生的词句,更要反复诵读。一句话即使反复诵读二十遍也用不了两三分钟,但这两三分钟却非常重要。

“诵读”是出声音的读,但并不是朗诵。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文朗诵,不完全适用于文言诗文。朗诵往往是读给别人听,诵读却是读给自己听。古人所谓“吟咏”,是适合于当时人自己感悟的一种诵读。今天的诵读,用普通话即可,节奏、抑扬、强弱、缓急,都无客观规定性,可随自己的感受适当处理。如果阅读文言文而忽略了诵读,效果至少打一个对折。不念出声音的默读,是只借助视觉器官去感知;出声音的诵读,是把视觉、听觉都动员起来的感知,其所“感”之强弱不言而喻。而且一旦读出声音,就让声带、口腔等诸多器官的运动参与进来了,凡诉诸运动器官的记忆,最容易长久。会骑车的人,多年不骑,一登上车还是会骑。因为骑车的感觉是一种运动记忆。文言语感的牢固形成与此类似。古人所谓“心到、眼到、口到”之说,实在是高效形成文言语感的极好方法。不管是成篇诵读,片段诵读,还是陌生词句的反复诵读,都是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办法。本丛书的每一篇新编导言并未反复强调“诵读”,但各种阅读建议无不与某些片段的反复读相关。既读,就要“诵”,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根本方法。

三、应用。这是与文言翻译相对而言的。把文言文阅读的重点放在“翻译”上,副作用很多。一是不可避免信息的丢失。概念意义、情味意蕴,都会丢失。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把一篇文言文从头到尾“对号入座”地搞翻译,是文言教学中的无奈之举。一句一句,斤斤计较于文言句法词法和现代汉语的异同,结果学生的诵读时间没有了,刻意去记的往往是别别扭扭的“译文”,而精彩的原文反倒印象模糊,这不是买椟还珠吗!所以,在疏通大意、反复诵读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应用”。应用,就是把某些文言词句直接“拿来”,用在自己的话语当中。比如,在复述大意时,在谈阅读感受理解时,不妨直接援引几句原话。如果能把原文中的某些语句就像说自己的话一样,自然而然地穿插到自己的述说中,那就是极好的应用。本丛书新编导言中援引原作并有所点评、有所串释、有所生发之处很多,但绝不搞对号入座的翻译,这不妨看作文言文阅读方法的一种示范。新编导言中有很多建议,要求结合作品谈个什么问题,探究个什么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这种“应用”的要求。

四、坚持自学。这套丛书,为学生自学文言文敞开了大门。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状况永远会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的高中生,有的已把《资治通鉴》读过一遍,有的能写出相当顺畅的文言文,但也有的却把“过秦论”读成“过奏论”,这是常态。只靠面对几十个人的文言课堂讲授,几乎不可能使之迅速均衡起来。只有积极倡导自主性学习,才可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丛书的新编导言,高度重视对文言自学的引导。每篇新编导言都就怎样去读提出许多建议。这些建议有难有易,不是要求每一个人全都照着去做。能飞的飞,能跑的跑,快走不了的慢走也很好。新编导言在“导”的问题上,从不同层次上提出不同建议,相信各类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要求。只要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要求,坚持不懈去“读”,去“用”,文言文的自学一定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丛书的每一本,都是适合于各类读者自学国学经典的好读本。每一本中经过精心处理的注解,是自学的好帮手;而每一篇新编导言,又都可对自学起到切实的引导作用。只要方法对,策略恰当,那么这套丛书肯定能帮助我们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目前,在深化高中语文课改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高度重视突破过去那种一篇篇细讲课文的单一教学模式,开始重视“任务群”的学习,重视整本书的阅读,重视选修课的开设,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学校打算从本丛书中选用几本当作加强国学教育的校本教材,那么“新编导言”对使用这本书的教师来说,也可起到某种“桥梁”作用。

不管用一本什么书来组织学生学习,都必须对学生怎样读这本书有恰当引导。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定不移之理。恰当的引导,要有助于各类学生更好地进入这本书的阅读,要有助于各类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性学习,要使之在文本阅读中进行有益的探究,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了使新编导言的“导”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本丛书专门组织了多位一线优秀教师先期进入阅读,并把成功教学经验融入新编导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编导言可以成为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有益借鉴。导言中结合具体作品对阅读所做的那些启发、引导,针对不同水平读者分层提出的那些建议,都将有助于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拟出付诸实施的具体导学方案。

我相信,只要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恰当,只要各类读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学,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就一定能更好地植入肌体。 nC2HxHl9KP2g34/zt6qvgfU1RoAd1ZMB02cthE+wxc4MPISM+Z0FIzz73hsJHtL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