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西双版纳的植物多样性

西双版纳属于横断山脉的余脉,整个地区海拔高差可达2000米,是热带东南亚向温带亚洲过渡的生态交错带,泛北极植物区系和古热带植物区系在这里混合交融,被认为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我国16%的高等植物类型 [30] 。西双版纳地区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长夏无冬,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在这块土地上,森林繁茂,植物繁多。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在漫长的地球演化中逐渐形成的。远古时代,西双版纳还是一片大海,在中生代三叠纪早期,西双版纳和滇西丘陵形成 [31] 。到第三纪早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爆发,西双版纳地区地壳在间歇性上升隆起过程中,逐步形成现代的地貌和季风气候 [25] 。在白垩纪晚期到早第三纪早期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西双版纳形成了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32] 。直到喜马拉雅山脉持续隆升,形成西南季风气候,带来了充沛的水分,才形成如今珍稀和特有物种极为丰富的热带雨林植被 [25]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位于北纬21~22度之间,离赤道较远,与海洋也相距甚远。相比东南亚典型的热带雨林,这里水热条件不足,是边缘化的热带雨林,却是中国现存的面积最大、生态系统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地区 [33] 。这里分布有高等植物约5000种,其中340种以上属于珍稀、孑遗种类,包括蕨类植物2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334种,共计92科127属,其中望天树( Parashorea chinensis )、版纳青梅( Vatica xishuangbannaensis )、美登木( Maytenus hookeri )、云南肉豆蔻( Myristica yunnanensis )等都是具有典型热带特色的珍稀植物 [34-35] 。西双版纳有脊椎动物762种,约占全国的1/4,包括哺乳动物108种,鱼类100种;无脊椎动物3000多种,鸟类427种,是我国的“天然动物园”,分布有野象、野牛、绿孔雀、印支虎、白颊长臂猿等珍稀动物 [36-40] 。因此,西双版纳享有动植物“天然种质资源基因库”的美誉,被列为全球25个优先重点保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 [41-42]

西双版纳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约1/500,但是植物物种极为丰富,不仅在种类上占优势,同时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群的代表 [43-45] 。西双版纳分布有高等植物约5000种,占云南省高等植物种类的1/3、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6 [34] 。热带雨林拥有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西双版纳因孕育丰富的生物资源而成为中国动植物王国的王冠,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马来西亚被认为是亚洲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种子植物7900种,西双版纳的面积仅为马来西亚的1/16,却拥有种子植物4152种,可见西双版纳是世界上少有的植物物种密集的地区 [46-47] 。在西双版纳1公顷的热带雨林中,胸径大于10厘米的树种多达120种 [4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平均每公顷的生物量为46,284吨,高于泰国、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加纳、委内瑞拉等国热带雨林的生物量,也高于海南岛低地雨林的生物量 [4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分布的最高树种望天树,高可达70米,比典型的东南亚热带雨林分布的望天树还要高,也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产力高的表现之一 [46]

热带雨林中分布的植物大家庭有其独特的风格,龙脑香科、樟科、大戟科、无患子科、楝科、桑科、壳斗科、藤黄科、茶茱萸科、肉豆蔻科等为热带雨林重要的组成成分。它们中的一些代表成员集聚成群,散落在热带雨林各处,形成了千果榄仁( Terminalia myriocarpa )林、番龙眼( Pometia pinnata )林、望天树林等群落类型。龙脑香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洲,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我国林业考察队于1974年在勐腊县调查到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野生居群的存在,西双版纳具有真正东南亚类型的热带雨林这一事实才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 [25] 。龙脑香科有些种类已濒临灭绝,分布于我国的该科十几种植物几乎都被列为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例如望天树、东京龙脑香( Dipterocarpus retusus )、版纳青梅、坡垒( Hopea hainanensis )、狭叶坡垒( Hopea chinensis )等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48]

竹编用具

竹子是西双版纳种子植物中的一大家族。西双版纳是我国竹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竹子属于禾本科的竹亚科,全世界约70余属1000多种,其中80%分布于亚洲。热带亚洲是世界竹类的分化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 [49] 。西双版纳的野生竹类多达14属44种 [47,50-51] ,是我国的“热带竹类资源宝库”。当地分布的竹子以大型丛生竹为主,属于竹类家族中的巨人国。以“龙”和“巨”命名的龙竹属( Dendrocalamus ,也称牡竹属)和巨竹属( Gigantochloa )都是大型丛生竹类。被称为“巨竹”的歪脚龙竹( D. sinicus )是目前世界上记载的最高大的竹子,高可达20~30米,秆粗可达15~30厘米,秆壁厚度可达3厘米,与乔木无异。牡竹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西双版纳就分布有14种,是当地利用最为广泛的竹类。此外,西双版纳还分布有较为稀少的野生藤本状和攀缘状的竹子,如梨藤竹属( Melocalamus )。

在西双版纳,无论是房前屋后,还是茫茫林海,都少不了竹子的身影。澜沧江两岸和低山河谷地带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竹林面积达99,100公顷,是我国天然竹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 [25] 。竹子形成天然分布的单优势竹林群落或竹木混交林群落,是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黄竹( D. membranaceus )为优势种的黄竹林最为常见,其次还有野龙竹( D. hamiltonii )林、香糯竹( 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 )林、泰竹( Thyrsostachys siamensis )林等 [25]

竹子是西双版纳地区用途最广的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52-53] 。傣家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建筑的一大特色。当地竹子种类繁多,竹材质地多样,因此建造竹楼所使用的竹子都是经过缜密的设计和挑选的。例如竹楼的柱子和梁选用粗秆的龙竹( D. giganteus )和歪脚龙竹等;竹楼板和竹墙壁选择坚硬、防蛀防腐性能好的黄竹、小叶龙竹( D. bar batus )、车筒竹( Bambusa sinospinosa )等 [54] 。而傣族人家所用的日常器具几乎都是竹制品:粗大的竹筒可制作成水桶;碗口粗的竹筒则直接成了“腌菜坛子”,用来制作腌鱼、腌菜;坚硬的竹节可制作竹盆、竹碗;竹子削成篾片,编制成鱼篓、背篓、桌子、椅子等各种生活用具。

竹制器皿

竹笋作为人们钟爱的菜蔬,是制作多种美食的高档食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诗经》中就有“其蔬伊何?唯笋及蒲”的诗句,民间亦有“素食第一品,无笋不成席”的说法。要品最好吃的竹子,还需来西双版纳。在当地,多数竹子的竹笋都可以食用,根据味道分为甜笋和苦笋 [55-56] 。版纳甜龙竹(甜竹, D. parishii )、野龙竹、锡金龙竹( D. sikkimensis )等的笋属于甜笋,味道鲜美,可以直接当作菜蔬食用。其中版纳甜龙竹是当地栽培最多、最常食用的笋用竹,其竹笋洁白粗大,笋味甘甜,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味道最鲜美的笋类。苦笋(单穗大节竹, Indosasa singulispicula )、班竹(版纳茶秆竹, Pseudosasa xishuangbannaensis )的笋子味苦,但也颇受本地民族喜爱,常作为鲜笋食用。黄竹、泡竹( Pseudostachyum polymorphum )、歪脚龙竹、龙竹、白毛巨竹( G. albociliata )、泰竹的笋都可食用,但是味苦,不宜鲜食,通常要经过蒸煮、漂洗制成笋干或是腌制成酸笋食用。龙竹、小叶龙竹的笋量大,单株笋即可达2~3千克,也是制作酸笋和笋干的上好原料。香糯竹填入糯米烧制竹筒饭,香味浓郁,松软可口。

此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树,就是榕树。榕树是桑科榕属( Ficus )植物的总称,是热带雨林的关键物种 [57] ,也是热带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物种 [58] ,在热带雨林的“老茎生花”“独树成林”“绞杀”“大板根”等奇特景观中都扮演了主角。榕树的“老茎生花”也可称为老茎生果,因为榕树的花实际上为隐头花序,小花都藏在里面了,从外观看似果而非花,成熟时即“无花果”,是森林中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榕树的“独树成林”和“绞杀”在热带丛林中颇为壮观。独树成林,顾名思义,一棵树就相当于一片树林。这个说法绝不夸张,这是由于榕树的生长非常快,不仅往高处长,同时在枝干上长出很多支柱根,支撑着树冠向四周辐射,冠幅极为宽大,有遮天蔽日之势。这些可独树成林的榕树在雨林中占据了大乔木层的位置,包括聚果榕( F. racemosa )、高山榕( F. altissima )、大青树( F. hookeriana )等。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残杀是普遍现象,植物世界也有互相残杀的现象,而且更为旷日持久,效果惊人。这种表面看似平静、不带“血腥味”的残杀,就是发生在热带雨林中的“绞杀”。在亚洲热带丛林中,具有绞杀能力的几乎只有榕树,即绞杀榕(strangler figs),如高山榕、垂叶榕( F. benjamina )、钝叶榕( F. curtips )、斜叶榕( F. tinctoria subsp. gibbosa )等。它们的果实常被鸟类啄食,没有被消化的种子随着鸟粪到处传播,落在树干上(最常见于棕榈树),一旦发芽就会长出气生根,一直向下生长,直到在泥土中扎根。气生根就如同巨蟒一般,经年累月逐渐把寄主植物缠绕致死,绞杀榕即可占领这一生态位,成为独霸一方的参天大树。

榕树支柱根

榕树的“绞杀”

傣族村落中的大青树

榕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亚洲尤多。我国有野生榕属植物97种,仅西双版纳就占65种 [47] ,另外还从外地引种栽培20多种 [59] 。榕树是热带雨林中的关键树种,由其构成的种类最多、个体最大的木本植物类群,占据了热带雨林的各个角落:大乔木层有聚果榕、高山榕、大青树等;小乔木层有鸡嗉子榕( F. semicordata )、金毛榕( F. fulva )、木瓜榕(大果榕, F. auriculata )等;灌木层有粗叶榕( F. hirta )、石榕( F. abelii )、肉托榕( F. squamosa )等;藤本层有藤榕( F. hederacea )、褐叶榕( F. pubigera )等 [60]

榕树也是热带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物种,西双版纳各民族的文化生活都离不开它。在西双版纳,榕树可以说无处不在,不论是雨林、石山,还是村寨、城市、郊区、路边,甚至是石头缝中,都可以见到榕树。傣族村寨都喜植榕树,村民一般称之为“大青树”。榕树树形极为壮观,高大的树冠和壮实的支柱根形成绿树成荫的庭园景观,非常适合作为景观树栽种在村落里。有些榕树,尤其菩提树( F. religiosa ),在佛教的寓意中,是佛祖的“成道树”,因此成为傣族人民的保护神,在傣族村寨里都有栽培。西双版纳的寺庙里更是少不了榕树,一些榕树的树龄已高达四五百年,被奉为神树。

对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来说,榕树还是重要的食物来源,有16种榕树的嫩芽、嫩叶可作为木本野生蔬菜食用。木瓜榕、聚果榕、苹果榕( F. oligodon )、厚皮榕( F. callosa )、白肉榕(大甜菜, F. vasculosa )、黄葛树(酸苞菜, F. virens )是当地较为常见的野生蔬菜,在少数民族庭园中广为栽培 [58,61] 。木瓜榕中含有丰富的硒、铁、碘、钼等微量元素,黄葛树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白肉榕口感稍甜,维生素B 1 含量较高 [62] 。另外,至少有8种榕树的果实可作为水果食用,例如木瓜榕、鸡嗉子榕、聚果榕和苹果榕等。它们的果实(聚花果)酸度较低,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含量较高,入口甜糯多汁,是美味的水果 [58] 。在傣医药中,有20余种榕树的根、叶、树皮、树浆等可入药,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舒经活络、通利乳汁的功效,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些常见病,如发热、腹泻、瘙痒、便血和疥疮等,有很好的疗效 [58,63] 。金毛榕、对叶榕( F. hispida )、鸡嗉子榕、斜叶榕等多种榕树的嫩枝叶被少数民族用作喂养家畜的优良饲料 [58] CcfNn9pIocNzwDmtG7+D4sXVMakDr9AROJMMlhkdAIEN5rHaZ/nPeMWDgof+zs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