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北京师范大学对中学地理教材的贡献

王民、高翠微 [12]

自北京师范大学1902年建校至今,地理教育一直受到历届系主任和教师们的重视,其中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与研究是重点。120年来,北师大教师积极参与了中学地理教材的建设,为提升国民地理素养作出了贡献。

一、清末民国时期的地理教材建设(1902~1949年)

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师范学校及中小学教科书书目(清末至1949年)》统计,1949年之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师生参与编著的中学地理教材有50多种,约占当时中学地理教材总数(160种)的1/3。系里诸多师生都积极参与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工作,包括白眉初、黄国璋、王谟、王益崖、谌亚达、殷祖英、王钧衡、王华隆、万方祥、傅角今、王成组、王金绂、盛叙功、邓启东、田世英、杨蕙田、程国璋、吕士熊、苏从武、韩道之、陆光宇等。

这段时期,北师大地理系师生参与编、著、译、校的中学地理教材在初中、高中两个学段均有涉及,且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教材均包含其中。这对全国中学地理教材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之后的地理教材编写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22 1902~1949年北师大地理系师生编、著、译、校的教材

注:由于表中部分作者有工作调动,所以表中所列教材并未局限在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期间完成。

二、地理教材建设的调整(1950~1976年)

1950年到1976年,中学地理教材建设在调整中发展,中学地理教材主要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的教师始终在国家有需要之时,积极投身地理教材的编写。王钧衡曾多次应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邀请,参与中学地理教材编写工作,如1953年参与编写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地理》上册,1963年参与编写初中《中国地理》等。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普通教育改革小组编写了《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全日制)地理》第一册和第二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同年,又分别发行广西和云南的重印版。

表 1-23 1950~1976年北师大地理系教师参与编写的教材

除了参与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之外,王钧衡还提出要重视对中学地理教材的研究。王钧衡深入中学地理教学实践,十分重视与中学一线教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学专业教师以及国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据《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院史(1902~2012)》记载,王钧衡与众多在中学任教的地理教师合作,组成庞大的教学研究队伍。在进入中学课堂进行观察研究时,还将如何钻研教材拟定为教学专题进行反复研究与探讨。为了强调中学地理教材研究的重要性,王钧衡还将“地理教学法”课程的名称改为“地理教材教法”,并于1963年编写出版了兼具理论性及实用性的优秀大学教材《地理教材教法》。

三、地理教材建设的恢复(1977~1985年)

1977年,中小学通用教材地理编写组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周廷儒被聘请为顾问。1978年,全国通用教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开始编写,该教材分为“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两部分,共四册,供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的教师积极参与本次教材的编写。其中中国地理部分有张兰生、高如珊参与编写,世界地理部分有邬翊光参与编写。

1981年,全国高中重新开设地理课。同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编写高中地理的教科书《地学》,参与编写工作的教师有武吉华、宋春青、郭瑞涛、汪家兴、彭望琭等。《地学》弥补了当时高中地理教材的空白,它的编写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表1-24 1977~1985年北师大地理系教师参与编写的教材

四、地理教材建设的全面发展(1986年以来)

在这一时期,教材编写从实践到理论研究,对地理教科书的研究不断深化,所编写的教材种类和数量也得到显著增加。

(一)教材编写
1. 1986~2000年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于当年7月1日起施行。同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教委)开始组织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当时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和北京教育学院等单位编写适合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地理教学大纲,并在全国进行实验;二是由上海市编写地理教学大纲,并在上海市进行实验;三是由浙江省编写综合课的教学大纲(其中包括地理),并在浙江省进行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为编写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而成立了大纲编写组,时任地理系副主任的郭瑞涛任组长,成员还有冯嘉苹、金陵、高如珊、王民等教师。

编写全国地理教学大纲的三个单位在各自完成大纲初稿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形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由国家教委于1988年颁发。根据这个教学大纲(初审稿),国家教委实行“一纲多本”的方针,规划了几套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教材,具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六三”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初中地理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编写“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初中地理教科书、广东省编写适于沿海地区的初中地理教科书、四川省编写适于内地地区的初中地理教科书,并陆续在全国各地进行实验。

1988年,依据《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和国家教委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编写了义务教育“五四”制地理教材,共计四册。该套教材在山东诸城等地实验,同时地理系教师也负责相应的教师培训。最初的实验教材由冯嘉苹(任“中国地理”部分主编)、金陵(任“世界地理”部分主编)担任主编,王民担任副主编(后来担任全套教材主编)。1992年,该教材通过审定,并于1993年正式在全国使用。人教社、广东省、四川省编写的初中地理教材也同期通过审定并使用,至此形成了“一纲多本”的局面。

1991年王民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的编制,并参加编写《地理国情教育图册》,后者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使用。

1994年,国家教委开始组织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相衔接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编制,王民是大纲编制组的成员。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高中课程方案,高中三个年级均开设地理课。国家教委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制定,要从国情和21世纪初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要面向全体高中学生。1996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依据此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96~1998年组织编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地理》,包括必修上、下册及限选1、2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赵济和邬翊光老师被聘为顾问。赵济和彭望琭老师为必修上册和限选第2册教材提出编写指导和修改意见。周尚意老师参加了限选第1册教材的编写及之后的修订工作。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根据北京市的情况,在高中新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内容,编写北京市高中地理实验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地理》,共计四册,聘请王民担任主编,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并从1999年秋季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一些重点高中进行实验,后经过修改,2002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1986~2000年,历时15年,我国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从教学大纲编制到教材编写出版、从实验到推广使用的整个过程,这标志着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教材建设走上正轨。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于1987年成立了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邬翊光、赵济、王民等教师先后被教育部聘为审查委员。

表1-25 1986~2000年北师大地理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师编写的教材

2. 2000~2011年

2000年,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递交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与编制》项目书(王民撰写),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以地理第一名中标。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由王民为主编、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提出的教材编写申请获得通过。获得立项的《“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共四册,由王民担任主编,钟作慈、李岩梅等担任七年级教材副主编,周尚意担任八年级上册教材的副主编,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2003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这套教材设计了“课文—探究”双系列的编写架构,即有课文系列(包括章、节、节下标题和作业题等)和探究系列(包括课题、探索、检查进度等)。两个系列结合:在每章开始,设计一个“课题”,贯穿全章;在每节前有“探索”;每节后结尾处有“检查进度”给予落实。这已经成为中图版地理教材的显著特色。

2003年4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在教育部组织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立项的申请中,有11个单位申报,有4个通过,由北京师范大学王民为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编写申请是通过的四者其一。同年,该套高中地理教材(原名为《新世纪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开始编写,王民为主编,朱青、朱良、蔚东英分别担任部分单册副主编。该套教材有必修3册、选修7册,共计10册,从2004年到2007年,教材各册陆续通过教育部审查,并在全国推行使用。王民主编的高中地理教材,继续保持了双系列的编写架构,在每节之后,加案例研究,扩充探究系列。这套教材于2012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科学技术奖授奖大会上,由王民任主编之一、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图册》(全套10册)荣获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银奖(“裴秀奖”为我国地图作品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此外,其他老师也积极参与了其他出版社的中学地理教材编写。周尚意从2002年起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与社会》,以及由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教育部实验教材《地理》。2004年,王静爱主编、苏筠参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黄宇参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选修3 旅游地理》。

表1-26 2000~2011年北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师编写的教材

3. 2012~2021年

201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课标要求,新一轮初中地理教材的修订工作全面展开。

王民作为主编,蔚东英、陈红、吉小梅等担任分册副主编,全面修订了中图版初中地理教科书。2012年《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上、下两册地理教材审查通过,2013年八年级上、下两册地理教材亦审查通过。另外,2012~2013年,周尚意主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全四册,由商务印书馆及星球地图出版社联合出版,且通过教材审查。

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新课标要求,2018年各版本高中地理教材展开修订工作。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开始全面修订,编写必修一、必修二,以及选择性必修《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共五本地理教科书。2019年11月,经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审查,全部通过。这是王民自1988年以来完整主编修订了三轮从初中到高中的地理教材。

此外,葛岳静主编、苏筠参编的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方修琦主编的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伍永秋参编的湘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样通过教材审查并出版。

2021年10月,王民主编的《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 必修第一册》获得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发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优秀教材一等奖;王民主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下册》,以及伍永秋参编的湘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一册》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优秀教材二等奖。

表1-27 2012~2021年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部)教师编写的教材

地理教育承担着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2015年,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了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写的教材《推进生态文明——环境教育》(7~11年级共10册),该套教材由王民担任主编,蔚东英担任副主编,高翠微参编。整套教材贯穿生态文明的理念,以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为基本内容,分为环境与生态、环境与文化、环境与科技、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绿色生活五大板块,内容全面,并立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培养学生从思考到行动的 能力。

(二)教材研究

在教材编写的同时,对教材的研究也更加全面及深入。王民带领师生团队开展了对我国地理教科书历史、地理教科书评价、十个国家地理教科书难度国际比较等研究。

2010~2014年,王民及其团队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地理教科书的历史。王民、何亚琼、蔚东英、张英等人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如《清朝末期我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上)》《清朝末期我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下)》《北洋政府时期我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上)》《北洋政府时期我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下)》《民国时期我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上)》《民国时期我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演变特点》等。

2011~2013年,王民及其团队完成了高中地理教科书评价项目。2011年和2013年,教育部在多个省份组织了实际调研。“高中实验版地理教科书使用情况跟踪调查研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王民团队承担的,2011年对全国10个省份12 000多名教师、学生、教研员进行了关于高中地理教科书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分为教科书对实验版课标核心思想的体现、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内容的表述与呈现、教学情境与活动设计、地区适应性五个维度。2013年王民团队又对已经参加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三个省市(北京市、湖北省、甘肃省)的教师、学生和教研员进行了关于高中地理教科书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实现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跟踪分析与比较。在此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得到对地理教科书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这次调查研究,从调研工具设计到调查的实施,从数据的整理到全面分析,是对地理教科书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2012~2014年,王民及其团队又完成十个国家地理教科书难度国际比较项目。2012年初,王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小学教材难易程度的国际比较研究”的子项目“高中地理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AHA120008)。本课题选取四大洲的十个国家(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中地理教科书(每个国家选择一套主流教科书),从教科书内容的广度、深度对其进行难度分析和比较研究。课题拟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①中学地理教科书难易程度应该如何表述?具体可以采用哪些指标进行度量?②与所选的国家相比较,我国当前使用的高中地理教科书难度水平如何?

项目紧紧围绕“中小学”“教材”“难度”三个关键词开展研究,重点研究教材中的知识问题,不做教材好坏的价值性判断。课题组研制开发了评价研究工具,选择了十个国家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翻译,并分别对这十套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了赋值,计算了相应的难度。两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地理教材的难度,初中地理教材排在十个国家的第五位、高中地理教材排在十个国家的第四位,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2014年5月6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成果报告暨专题研讨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共六个学科的专家均到场参加汇报和研讨。王民代表地理学科专家作题为“中学地理教科书难易程度的国际比较——基于国际10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的大会发言。

王民带领课题研究团队翻译了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韩国、日本九个国家地理教科书,打印成册,共3 177页。《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高中地理卷)》一书于2016年12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在回答了中国地理教材“难不难”的问题后,该研究也试着对教材“好不好”的问题进行探索。翻译的九国教科书材料为王民团队自2008年开始编写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丛书”提供了大量新资料,显著提升了该套丛书的水平。该丛书由王民担任主编,2019年出版了《中学地理教科书评价研究》《中学地理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容体系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中学地理教育动态研究》,2021年出版了《国外地理教科书有关中国地理与国家形象的比较研究》,2022年出版了《中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历史研究(1902—2019)》《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研究》《中学地理教科书结构研究》《中学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研究》《中学地理教科书探究活动研究》《基于OECD课程内容图谱的地理内容领域与能力框架研究》等。

(三)教材的国际合作

1991年11月,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部门与德国不伦瑞克乔治—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签署了两国“关于教学计划、教科书交流与合作的议定书”,同时制订了“中国、德国关于历史、地理教科书的评审办法”。根据协议,双方交换了教科书。从那时起,王民开始参与中德合作项目,对德国七本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地理内容进行评审,撰写评审报告。

1993年6月,由当时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游铭钧带队,中国教科书代表团赴德,参加在德国乔治—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举行的第一次中国—德国教科书评审会议。王民作为中国教科书代表团地理学科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对德国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地理内容的初步评价”的报告,德方代表作了“中国地理教科书中的德国”的报告。双方对对方地理教科书中介绍本国的内容进行了评审,分别指出对方地理教科书中介绍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

1994年9月,两国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中国—德国教科书会议,德方发表了“德国新版地理教科书中的中国”的报告,王民发表了“关于德国情况的调查报告”,这是1993年10月对北京市九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进一步的研讨,中德双方同意,在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原则下,对审查出的问题进行修订。从1994年开始,王民便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地理系迪特·博恩(Dieter Bohn)教授、德国乔治—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罗德里希·亨瑞(Roderich Henry)先生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深入合作。双方合作研究两国的地理教学大纲,经过充分讨论,尝试并开辟出一个新的思路,即由一国的地理学家为另一国的学生编写本国的地理资料,以此作为另外一国编写相关内容的基础,这是国际地理教科书研究中的一个新发展,被当时德国乔治—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的所长贝歇尔教授称为国际上此类研究的首创。

经过三年多的合作,王民与博恩教授合作编写完成了《中国—德国:地理教科书视野的扩展》一书,该书分别由德国汉诺威雄鸡出版社于1997年10月出版德文版,1998年8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欧洲地理(包括欧洲概况、欧洲的划分、欧洲在合作的道路上、欧盟的经济结构、欧洲的社会结构、欧洲的农村、欧洲的城市、欧洲的交通),第二部分为德国地理(包括德国的位置、德国自然地理与区域划分、德国的人口、德国的农业、德国的工业、城市、空间规划、被危害的环境),这两个部分由博恩教授编写完成。第三部分为中国地理,由王民编写完成。中国地理部分包括中国概况、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强烈影响的气候、中国自然地理三分区、中国的河流、中国的自然灾害及中国人民与自然的斗争、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城市、中国的现代化与改革开放。

该书的编写思路可以概括为:重视国家区域地理结构;重视该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重视人的生活;补充日常生活案例;中心是教给学生活生生的地理。

该书作为乔治—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国际教科书研究”第90卷出版,已经成为德国各州编写地理教科书中有关 “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参考书,一些德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引用了书中的材料,如德国Cornelsen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人类与环境》(Mensch und Raum-Geographie Der asiatisch-pazifische Raum)中使用了《中国—德国:地理教科书视野的扩展》一书中的不少材料。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中德教科书合作项目,可以看到两国在地理教科书的差异,也为教科书研究提供了国际视野和新鲜素材。在20多年的合作中,王民带领团队发表了多项有关研究成果,也见证了中国地理教科书明显的进步。主要成果有:《地理教学法——概念》[〔德〕迪特·伯恩(Dieter Bohn)著,王民、周美琪编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日本、德国中小学地理课程与教科书》(王民、王桂红编著,海南出版社,200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研究》(王民主编,地质出版社,2006年)、《地理比较教育》(王民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鲁尔区——一个杰出欧洲区域的结构变化》[〔德〕霍尔斯特·M. 布荣尼(Horst M. Bronny)、诺伯特·杨森(Norbert Jansen)、布克哈尔特·威特尔奥(Burkhard Wetterau)编著,李滢、丁洪娟、王民译,鲁尔地区联合会出版,2008年]。 aVffPSNbU2G3+INBj5+7t2K5jq+SmvZ5+MSoXZSmMufhe3RKnXv6TLKFVDUvlr0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