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学的基本假设

“科学无假设”(science assumes nothing)这个说法,作为一个战斗的口号,本来是用来反对俨然以不容置疑的权威面目高踞于学问之上的各种束缚的。这个“战斗口号”(battle cry)只有在表明科学拒绝服从先入之见,拒绝限制探索的范围,拒绝接受任何“禁忌”(taboo)或者回避某些必然的结论时,只有在类似的意义上,才是正确的。

然而,事实上并不存在没有假设的科学。科学的特质只是它以自我批评的精神接受并澄清这些假设。准确地说,科学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尝试性的、对自我保持清醒的,也对任何它得自某个特殊假设的结论的有效性和一贯性保持清醒的思想体系。

这样说来,科学预设了逻辑规则的有效性。凡是不承认矛盾律(principle of contradiction)的地方,思维与认识就没有办法进行。思维在本质上是承认这条定律的。倘若有什么地方可以允许概念暧昧不明、模棱两可,有什么地方自我矛盾没有被排除出去,那么那个地方的交流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莫衷一是。任何否认某种逻辑假设的观点,至少在这否认的过程里面,恰恰应该遵循这些假设。所有那些不愿意接受这类假设的人都不值一驳,并且只会被众人冷落,沦为亚里士多德常说的“不可理喻的草木”(irrational plant)。

所以,当我们把知识绝对化的时候,其实是我们错了。只有在逻辑定律被尊重的地方,知识才是可能的。因而,在本质上,被认知的并不是存在,而只是真实的某些方面,而这些方面是在我们自身思维所设置的条件之下呈现出来的。

另外,科学还预设了它自身的可欲性(disirability)。仅仅依靠科学自身的特性,它的生存是没有办法得到保障的。跟一个否认科学价值的人谈论科学,根本就是对牛弹琴。人类对知识的迫切追求是自发的。我们是为知识而知识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激情为所有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动摇的前提。

更有直接意义的科学假设与研究的选题有关。科学家从无量数的可能性里面选定一个问题。促成这个选择的可能是莫名其妙的冲动、热爱和仇恨。无论如何,促使他下定决心从事某项具体研究的,都只是意志,而非科学知识。

最后,科学假设我们遵循观念的指引。即便我们周遭的整体不能自动成为认识的对象,即便我们所有的概念结构(conceptual schemes)仅仅具有辅助性的和暂时性的意义,但恰恰是经由诸如康德所说的那种“观念结构”(scheme of ideas),我们的意识才能够走进周遭的整体(encompassing whole)。观念与假设因此也就成为必须重新退隐的辅助性构造,因为他们必然是有限的因而也必然是虚假的。然而,倘若我们离开了类似观念的指引,那就会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忘却轻重之间、表里之间、主次之间、分合之间的区别。它们合成一种条件,激发我们的特殊兴致,点燃洞察与发现的灵感并赋予偶然的发现以意义。那指引我们的无数概念轮廓(conceptual outlines),逐个看来尽管微不足道,却是我们通向无限的唯一渠道。但是在知识取得任何意义之前,这些指导性的观念必须在学者自己的头脑中先行活跃起来。

所有的学科门类都具备这些假设。在此基础上可以再附加上各门具体学科的具体假设。比如,神学家们相信奇迹与启示。就经验性科学的解释范围来说,这类话题都是不着边际因而也是子虚乌有的。“既然科学否认神学类型的假设,那它要求信徒们承认的,不多不少就只是如下这些:假如一系列给定的事件不允许援引超自然的干涉来解释,假如这种解释作为经验动因是不可接受的,那么这个序列就必须以科学认可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斯·韦伯)每个信徒,只要他不背叛自己的信仰,都会非常赞同这一点。

神学的路数是不同的。既然假定了启示的存在,神学就是澄清这种信仰的内涵与意义的。它发展出了言说这种不可言说之物的特殊范畴。

世俗的与神学的这两种解释,都要靠假设才能展开。严格说来,它们并不相互排斥。这两种思维形式都要仰仗假设,并且都要视假设的情形确定自己会走向哪里,会走多远。只要它们彼此认可,并且以一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记得,可知性(knowability)不过是存在内部的一种存在形式,而绝非存在本身,那它们都是科学的。

在我们指出所有科学都源于必要的假设的同时,同样也有必要明确,与习见的理解相反,我们没有必要假设,比如世界是完全可知的,比如知识可以理解存在的本体,比如从包含或者提供了确定的知识这个意义上来说,认知在某种程度上是绝对的。在我们反思认知局限的同时,相反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

科学同样也不预设教条式的世界观(Weltanschauung)。恰恰相反,只有在这样一个假设并不拥有绝对的效力,或者,即便它有这样的效力,那也只是因为由此得出的结论可以经得起严格的不偏不倚的检验,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科学才可能存在;简而言之,只有在这世界观仅仅保持为一个假设的前提下,科学才能存在。

数十年来,有人一直鼓噪说(任何一个有判断力的学生都不会认同这一点)科学无须假设。指出这种一面之词会引发的危险是必要的。将科学的内容统统抽空,仅仅偏执现成的前提,并把它们视为定论,这样做也太掉以轻心了。心地善良但头脑简单的人们,由于在学问上游手好闲,由于对系统的学习漠不关心,因此就画地为牢,裹足不前。他们所需要的是与科学截然不同的东西,是出于各种非理性冲动的政见、说教与宣传。他们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无旁骛地关注问题,而是任由自己滑入到伪哲学的高谈阔论中,动辄就是“整体”,就是“全景”(total picture)。在所有预设里面,科学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方向感(sense of direction)。科学是如此需要引导,这点却经常被人们忘却。 9TEN3WmklYipnN82QvIeYmZtVchZjTeGkyjlEGFwHQmvYLKF9sVgU1YMHqNTH7Y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