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篇
理论与管理

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B类课题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陈宇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是于2012年6月经玉林市教育局、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十二五”规划B类课题。今天,我们隆重开题了。现在我谨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课题组成员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备课过程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如果各学科教师能够把知识传授和情感交流融为一体,把知识融入情感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在某种情感的支配下接受知识,那么师生情感的交流就会越融洽、和谐,知识的传授速度就越快,必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弥补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独立思维,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保证了教学资源最广大的效用。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形成一种交流、合作、探究的学术氛围,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师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充实生活化、人性化教育的理论。和谐的课堂应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应竭力在“文”和“性”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那么应该如何建设这样的课堂呢,本课题研究将在备课这环节中深入探究与实践。

(4)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小学“三环节”备课构建的方式方法。实施新课程以来,对如何建设和谐课堂,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建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是想从小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力求在备课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的目的是“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了“合作、交流、繁衍”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

(2)“三环节”备课节省了个人备课时间,减轻了教师劳动,在备课时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三环节”备课的研究,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研讨,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能大力整合学校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学校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枯燥无味。“三环节”备课中,教师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而得到理性的升华,理性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全面调查了解当前小学各学科的不和谐因素,认真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逐步形成高效课堂的备课模式,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时,我们发现,同类课题在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山东、包头有研究了,但数量不是很多,主要以中学为主,他们的课题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是这三者目标一致、时空衔接,从而形成整体优化的和谐育人环境。那么我们现在的研究,我们则更侧重于微观,我们的着眼点落在小学各学科备课,以尊重个性相结合,突出研讨交流,取长补短,淡化编写教案的原则。

2.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三环节备课理念源于21世纪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运动,很多学者就提出了备课中如何做到教与学和谐共长问题,也逐渐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思想意识上的差异,国外的教育经验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有的研讨模式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

鉴于国内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模式缺乏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本课题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小学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过分追求学科的人文性,导致工具性消弱;只注重知识与能力,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强调个性,忽视了全面等而提出的新课题。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善各学科备课,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三维目标的和谐体现,五个方面的和谐链接;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整合,实现教师、学生、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内容、重难点和创新点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项实验研究,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就是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敢于质疑,自主的探究,合作学习,整体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引导教师取长补短,积极的学习新的备课理论,提高教育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总结推广“三环节”备课实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备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调查了解当前小学学科的不和谐因素。

(2)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基本要素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提出小学“三环节”备课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3)小学“三环节”备课管理制度的研究。从学校管理层面,围绕构建小学和谐课堂这一核心,从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三环节”备课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

(4)小学“三环节”备课基本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课题组研究制订出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基本模式,在全校开展实验,研究、分析实验成效。

(5)小学“三环节”备课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评比等办法,总结出“三环节”备课的典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提炼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6)小学“三环节”备课的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组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小学备课的基本要素以及教改实验的研究成果,研究制订出小学“三环节”备课的评价办法,以促进有效课堂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3.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基本要素的研究;

(2)小学“三环节”备课的管理制度的研究;

(3)小学“三环节”备课基本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小学“三环节”备课的优秀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5)小学“三环节”备课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4.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1)小学“三环节”备课基本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小学“三环节”备课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5.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本课题在开展如何实施小学“三环节”备课的研究之前,先进行深入的调查,全面了解当前小学各学科备课的不和谐因素,提高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本课题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从理论层面上研究小学备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策略,又从实践层面上进行“三环节”备课的基本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3)本课题研究重视备课过程的优秀案例的收集、分析与研究,试图从对优秀案例的分析研究中提出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基本规律和成功经验。

(4)本课题研究将“三环节”备课的调查分析、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课堂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研究分析,目的是提高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三环节”备课研究的成果真正为教学改革服务。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和基本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科学分配任务;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3)研究制订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4)深入开展“三环节”备课的实践研究,撰写实践报告;

(5)认真开展“三环节”备课理论研究,撰写研究论文;

(6)制订“三环节”备课的基本模式并组织开展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7)开展“三环节”备课优秀个案和高效课堂评估办法的研究,撰写研究论文;

(8)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并以之为主要原则;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以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法:检索、整理现今国内外关于“备课”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进行课堂调查,调查分析当前课堂不高效的因素,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实验法:提出“三环节”备课的基本模式,然后组织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材料,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4)个案研究法:收集整理“三环节”备课的优秀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揭示某些规律及本质。

(5)行动研究法:本课题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定点试验,观察讨论,修订完善,实验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

3.本课题实施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成立课题组和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活动计划和工作制度。

第三步: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明确要求,落实任务。

第四步:开展“三环节”备课模式实验研究。

第五步:召开领导、备课组长、教师、学生座谈会,并对实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第六步:跟踪分析实验班师生。

第七节:召开课题组研究工作座谈会。

第八节: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第九节: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会。

第十节:召开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会。

四、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备课过程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如果各学科教师能够把知识传授和情感交流融为一体,把知识融入情感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在某种情感的支配下接受知识,那么师生情感的交流就会越融洽、和谐,知识的传授速度就越快,必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有四个方面:进一步弥补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独立思维,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保证了教学资源最广大的效用;进一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形成一种交流、合作、探究的学术氛围,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进一步充实生活化、人性化教育的理论。和谐的课堂应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应竭力在“文”和“性”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那么应该如何建设这样的课堂呢,本课题研究将在备课这环节中深入探究与实践;进一步探索小学“三环节”备课构建的方式方法。实施新课程以来,对如何建设和谐课堂,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建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是想从小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力求在备课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有四个方面:一是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了“合作、交流、繁衍”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二是节省了个人备课时间,减轻了教师劳动 ,在备课时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开展“三环节”备课的研究,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研讨,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四是能大力整合学校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让教师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而得到理性的升华,理性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并全面调查了解当前小学各学科的不和谐因素,认真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逐步形成高效课堂的备课模式,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研究水平:本课题的参与者全部都是具有专科毕业以上的学历和小学一级以上的教师职称,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长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在市级、省级发表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论文。

2.时间保证:本课题的参加者都在学校第一线任教学工作,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甚至是学校的行政领导,长期与学生打交道,对研究本课题有较充足的时间。

3.配套资金,科研手段

(1)配套资金:本课题研究可以从学校的教研经费中支出,还可以从学校的勤工俭学经费中补充一部分。

(2)科研手段:本课题成员都是在市、县、乡镇的教育门部门或学校工作,学校长期订有各种报纸书刊杂志,开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全部办公室配备有电话、电脑,并装有宽带,可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还有打印机等,非常方便课题组成员发表和交流课题研究成果。

六、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

3.案例分析

(二)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

2.实验指导

玉林市B类课题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
实施方案

[课题级别] 玉林市“十二五”规划B类课题。

[课题组负责人] 陈宇

[立项时间] 2012年6月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通过备课模式的改革试验,探索既适应时代要求,又有利于国家教育发展的新理论,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探索新途径;为合作学习理论作新的开拓、新的发展,为合作学习理论作新的注解;培养教师通力协作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校“科研兴校”的战略目标。

二、研究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培养教师敢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整体提高备课质量。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学习创建适合农村教师的备课模式、上课模式,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我们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总结推广“三环节”备课模式试验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研究内容

小学备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学“三环”备课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小学“三环节”备课管理制度的研究;小学“三环节”备课基本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小学“三环节”备课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小学“三环节”备课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总结提炼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四、研究时间

2012年6月—2014年12月

五、工作措施

(一)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宇

副组长:王慧娜 陈秀红 梁敏

组员:庞秋雁 梁马强 张丽云 朱茂燕 王 雁 梁丽英

工作职责;审定课题组的工作计划、经费预算方案,检查、了解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督促课题组履行职责、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协调课题研究的有关事宜。

2.成立课题组--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

组 长:陈宇

副组长:王慧娜 冯少华 王雁

成员:覃以平 莫婷 梁马强 张丽云 朱茂燕 覃祥兰 陈家宏

工作职责: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的组织管理和课题成员的学习培训(陈宇、王慧娜);小学“三环节”备课基本模式的试验跟踪调查分析(覃以平、王雁、冯少华、覃祥兰、梁马强、莫婷、张丽云、陈家宏、朱茂燕)

子课题组

【第一组】研究课题: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基本要素的研究;研究人员:李秀媛、张夏云、朱海燕、张丽云、周剑、朱春丽

【第二组】小学“三环节”备课的管理制度的研究;研究成员:袁坚鹃、陈建连、蒙彦婷、吴翔、赵丽华

【第三组】小学“三环节”备课基本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员:陈秀红、梁敏、黄一妃、陈容、李金玲、许丽兰、李晓欣、覃信琨、莫平、冯四海、林一森

【第四组】案例的分析与研究;研究成员:朱茂燕、陈小丽、冯秀贞、刘宇英、王小芳、莫婷

【第五组】评价方法;研究成员:阮英、冯媛、周世芳、梁丽英、庞英娟、刘菲菲

(二)加强学习,明确要求

印发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和资料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召开开题大会,学习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明确课题研究的任务和要求。

(三)健全制度,加强交流

每学期初制定全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和工作进度表。每月集中 研究一次,互通情况,研究和解决问题。每学期期末召开一次阶段性成总结交流会。

(四)制订计划,统筹安排

2012年10月底之前课题组成员集中研究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活动安排表;2012年11月份召开开题大会,分配研究任务,确定实验班级;

2012年11月份下旬举办本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班,研究编制出“三环节”备课基本模式和要求”;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对试验班级跟踪调查分析;2014年6月召开试验教师、学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2014年7月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总结交流研究工作;2014年9月底前组织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总结、交流研究工作,撰写部分阶段性成果;2014年10月至11月底前完成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申报结题。

(五)深入教学实践,掌握材料

编写如下调查问题:《小学“三环节”备课实践与研究》实验教师调查问卷(王雁);《小学“三环节”备课实践与研究》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覃以平)。健全课题研究档案。

(六)加强总结,整理成果

2014年10月份以前,完成如下的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小学备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覃以平、王雁);研究报告《小学“三环节”备课基本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陈宇、朱茂燕);论文《小学备课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冯少华、覃祥兰);论文《小学“三环节”备课的管理制度的研究》(王慧娜、梁马强);个案分析,(莫婷、张丽云);评价方法,(陈宇、陈家宏)

2014年11月份以前完成如下最终成果:

①《小学“三环节”备课实践与研究》(论文)(莫婷、张丽云、冯少华)

②《合小学“三环节”备课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陈宇、王慧娜、朱茂燕)“小学“三环节”备课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2012年12月6日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成员工作职责

课题组

课题研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它需要的是全体成员本着宓在在去探索的精神来开展课题研究的,而不是为了图个人名利,只热名不做实质性的工作。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严格考勤制度,服从课题组长的领导,积极参与每次的课题研究。除特殊情况下,不得迟到、早退或者缺席,确保活动过程有效性。

二、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教育科研书籍;认真制订实验方案,积极上网或查阅相关教育书籍,以提升自己的理论储备。

三、课题组成员每个学期坚持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要勇于承担上研讨课、观摩课的任务,每学期至少要展示一节有关课题的实验课,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评课、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得失。

四、主动加强与学校教导处、课题组联系,及时汇报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践情况,确保课题研究按期完成并出佳绩。

五、识别、挖掘、总结本课题课题组研究的经验,积极撰写并指导本组教师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和阶段性实验报告或小结,并积极向上推荐。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课题组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真正为教与学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1.课题研究工作是一项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所有研究人员必须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中。

2.课题组领导及成员要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选取最有价值、最真实、最普遍的问题进行研究,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共同制定实验方案,研讨实施过程和方法,落实组织管理及人员分工。

3.课题研究人员必须服从课题组长的统一领导,真完成课题组所分配的研究任务。

4.定期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要按时参加课题组组织召开的相关研讨活动,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5.行政人员要到课题组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6.各课题成员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7.课题组成员对于每份调查问卷必须认真研究,保质保量完成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

8.各课题成员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要善于收集、整理、分析材料;坚持写实验随记,将课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阶段研究计划
(2012.09一2013年学年)

亚山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

二、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及人员分工:

三、主要措施及要求

1.理论先导。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及先进的课改理论。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尝试,探讨可行性,边学边实践与研究

3.开展问卷调查。

4.及时总结,整理方法。

5.选择实验年级,开展针对性实验。

6.在研究过程中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7.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研究心得共同进步。

四、预期目标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2012年8月30日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研究计划
(2013年7月一2014年11月)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

3.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2013年8月30日

“三环节”备课模式的基本要素

课题组

一、教学目标

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即“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也就是要“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兼并。新课程的基木理念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牢固树立“过程观”,也就是树立新的学习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要精心准备能突出学生体验性特点的学习活动,如合作探究式学习。三环节备课可以让每位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和个性化处理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好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备教材

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诸多的不同。从理论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时安排,只是指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意见。它不仅为我们指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素质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学生学业评价、教师使用教材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实用的建议。各师各教,在三环节集体备课中,每位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和同伴分享,例如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可以在备课中和同伴们共享。有时在备课时对于教材没能够透彻地解读,在集体备课时就会得到同伴的帮助了,再根据班里的学情进行个性处理好设计适合本班的教学设计。

三、备学生

新课程强调了“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要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情感状态,准确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成功步入“最近发展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力求面向全体,高层教学目标则照顾有余力的学生。所以,好的教案应体现针对性,其特点就是学习目标指定上体现层次性,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性,在练习设计上要有选择性。只有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才能发挥每个学生之所长,从而使教学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备教学方法

从实质来说,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转变观念,多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倾听分享,实现叶圣陶早就提出的“六大解放”: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①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②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③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④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⑤解放他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⑥解放他的时间,不要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要给他一些空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简言之,就是做到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还机会给生。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三环节集体备课”听取同伴们在教学中如何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放手给学生自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点拨的作用。

五、备学法

“三环节备课”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

六、备达标检测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学生主体只有手脑并用,全身心真正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才能使媒体所输送的信息、吸收、消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这也是学生是否处于主动地位的根本标志。从信息论来看,训练也是实现“多元化信息渗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信息通道,从而把传授式的单向,变为多边信息交流。所以,一切教学设计和实施,都必须精心“备训练”。训练必须注意:①调控训练量,不要过于频繁,要适度,要注意掌握讲、练、学之间的节奏;②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有选择性,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③注意训练的难度、梯度;④注意训练后的信息反馈。

七、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看)更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教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思想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所以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时间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有的学者提出,21世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总之,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从“一般型”向“骨干型”教师转变,由“教书型”成长为“专家型”,由“学科型”成长为“学者型”的重要手段。

那么,教师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呢?最易行的办法就是在课后在教案的相应空白处或结尾处写反思札记。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手段记忆犹新时,要静思回顾,及时、准确地记下课后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完善、修正原来的教案,以便改进以后的教学工作,使下一节课上得更好。如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课后教师便在教案中相应的空白处记上“巧设疑问,造成悬念,学生思维活跃,同在关键处外,如同及时雨。”这位教师在另一班的同一节课提出问题后,学生都困惑不解,课后,他就在这个问题的旁边记上“茫然不解的眼神,传出一个重要信息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理解。”后来在这个班上课时,他就重新设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环节备课”每课都附有一栏教学反思,也就希望我们每节课后都要及时写下课后反思。

八、备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助手”,它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教师不能忽视教学手段的准备,改变过去“一张嘴,一支粉笔”的现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三环节集体备课时集思广益,会受到良好的效益。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起码主要应具备以下内容:三维教学目标一备学生一备教法→备学法一备分层教学→备教学反思一备教学手段一备达标检测。总之,教师在三环节备课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参与到集体备课中和同伴们讨论交流达到共识,集思广益,以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验与研究”备课模式

陈宇

1.个人备课。是前提,是基础。一是要求教师对全教材的整体把握,明确全册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衔接,了解每一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二是钻进去,把握教材。钻进去就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要做到一读,二查,三做。一读:读教材,读教师用书,教材至少要反复读3遍以上(语文科要开声朗读),在阅读教材时,要动笔圈、点、画,画出重点、难点、知识点、疑问点。利用教材的字里行间,天头地角写注释,读教师教学用书,帮助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二查:查有关资料,查备课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和自己感到把握不准、不透的地方,通过查资料,掌握正确的答案。三做:做教材里的习题,了解习题的作用及难易,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数学习题要弄清它与例题相匹配的基本题、变化题、发展提高题三个层次的分布情况。三是超越文本,开阔视野。教师的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教材。既能钻进去,更要跳出来,超于文本,广开视野。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如:背景资料、影音资料,扩大备课信息量。

2.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思考,广泛收集信息之后,发挥集体智慧,进行集体备课。要做到四个落实:一是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落实,时间固定与机动相结合。每周的星期二早上 7:50-9:10 为语文、艺术集体备课时间,星期三早上 7:50-9:10为数学、体育集体备课时间,由各备课组长召开本组人员进行备课活动,如果在固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备课任务,备课组长再另定时间集中本组人员备课。备课地点为各年级办公室。二是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落实。开学初,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认真制定好备课组计划(安排表),落实每周的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三是主备教案和主讲发言落实。要求中心发言人(即主备)提前一到两天写好教案交组长复印,分发到同组的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中心发言人用说课的方法陈述,应包括:(1)站在教者、读者(学生)作者或编者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2)对教学设计的意图进行说明;(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分析,重点放在对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上;(4)对层次性作业的设计意图加以说明。四是讨论和研究落实。备课组每个成员拿到主备教案复印件后在集体备课前浏览,将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见解、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理念提出意见,在集体备课时发言。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出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作的教学思想。全体成员在备课表上作好笔记。

3.个性化处理(即二次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意见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备课,做到积极思考,博采众长,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最近获得的教学信息和研读本教材的最新感悟,再在主备教案旁的空白处作旁注、修改,形成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实用教案。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陈家宏 陈宇

提起备课,还有不少一线教师认为这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无奈的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正如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就是上好课的粮草,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备课充分,则课就可以上得游刃有余;备课不充分,课堂就会捉襟见肘,学生就要吃夹生饭,课后就要左缝右补。

博白县亚山镇中心小学的领导,特别是校长陈宇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深刻,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并推行了“三环节”备课。其流程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处理(即二次备课);其原则是:以个人备课为基础,集体备课为辅助,个性备课(二次备课)为目的,统一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突出研讨交流,淡化教案编写。为了做好“三环节”备课工作,学校做好了一整套准备,即从人员的选择与分工、时间、地点、每一环节的备课要求、课后反思等都做了一一的落实。

备课质量如何?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老师备课的深入程度如何,是否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了课程要求的知识点,而教师本人储备了多少相关知识,能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量;二是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必须的方法途径和足够的机会;三是是否完成了课程教学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准备。

博白县亚山镇中心小学实验研究推行的“三环节”备课方法就注意到了这几个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方法,对教师的备课及时进行了检查和评价:

一、为了做好深度备课工作,以抓住课程重点,突破教材难点把准课程的知识点,并增加教师本人的知识量,一是提出了要求教师对全教材进行整体把握,明确全册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衔接,了解每一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二是要求备课教师要钻进教材把握教材。钻进教材要做到一读,二查,三做。一读:读教材,读教师用书,教材至少要反复读3遍以上(语文科要开声朗读),在阅读教材时,要动笔圈、点、画,画出重点、难点、知识点、疑问点。利用教材的字里行间,天头地角写注释,读教师教学用书,帮助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二查:查有关资料,查备课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和自己感到把握不准、不透的地方,通过查资料,掌握正确的答案。三做:做教材里的习题,了解习题的作用及难易,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数学习题要弄清它与例题相匹配的基本题、变化题、发展提高题三个层次的分布情况。三是超越文本,开阔视野。教师的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教材。既能钻进去,更要跳出来,超于文本,广开视野。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如:背景资料、影音资料,扩大备课信息量。

在这个环节,每位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教学经验,不同的思路,对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性推测,作出周密的预设,为集体研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了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必须的方法途径和足够的机会,“三环节”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集体备课,这在提高教师,特别是新入伍的教师的备课水平和上课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思考和广泛收集信息之后,通过同年级同科组的老师集中一起开展集思广益的备课活动。一是落实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并让固定时间与机动时间相结合。即每周二早上7:50-9:10为语文、艺术集体备课时间,周三早上7:50-9:10为数学、体育集体备课时间,由各备课组长召开本组人员进行备课活动,如果在固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备课任务,备课组长再另定时间集中本组人员备课。备课地点为各年级办公室。二是落实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开学初,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认真制定好备课组计划(安排表),落实每周的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三是落实主备教案和主讲发言。要求中心发言人(即主备)提前一到两天写好教案交组长复印,分发到同组的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中心发言人用说课的方法陈述,应包括:(1)站在教者、读者(学生)作者或编者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2)对教学设计的意图进行说明;(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分析,重点放在对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上;(4)对层次性作业的设计意图加以说明。四是讨论和研究落实。备课组每个成员拿到主备教案复印件后在集体备课前浏览,将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见解、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理念提出意见,在集体备课时发言。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出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作的教学思想。全体成员在备课表上作好笔记。

魏书生说,“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用各家各派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备课过程中,最珍贵的就是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在集体备课之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考,博采众长,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最近获得的教学信息和研读本教材的最新感悟,再在主备教案旁的空白处作旁注、修改,形成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实用教案(即二次备课)。

这样的备课方法和紧密的备课环节,对老师的备课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敦促和指导,更可贵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落实,对于抓住检查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扩大师生的知识面、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并由于反复的备课,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灵活开展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学生掌握知识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三、为了很好地完成课程教学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知识准备,“三环节”备课接着进行了后续的教后反思工作。那就是实行教后反思制,要求教师每节课上完后,都要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写出有深度、有真情实感的教学反思,以文本的形式记录在备课表最后一栏上。

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的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美国教授巴里斯在《培养反思力》一书中说:“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一般教师的成长。”可见反思的重要性。“三环节”备课就具备了这一要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四年多来的实验研究以及这一备课模式在本校的推广使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与实验的班级每期期中、期末检测成绩位居镇前列。

同时,也涌现了一批新的教学骨干:朱海燕、朱茂燕、庞秋雁、梁敏、黄一妃、莫婷、冯少华、张丽云、陈小丽、周世芳、陈秀红、覃以平、王慧娜、王小芳、林一森等。参加各项比赛的教师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续表

综上所述,可见博白县亚山镇中心小学实验研究并推行的“三环节”备课经历了“个人初备,生成预案—集体研讨,博采众长—个人复备,彰显个性—教后反思,逐步提升”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间的教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集教师的群体智慧,形成合力,促成了新的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案,从而快速提高了教师互助合作和教师专业的发展的水平。

使备课组内成员之间结成“师徒对子”,组内成员之间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也是师徒关系,如此便于勾通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备课主体的潜能。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

博白县亚山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于2014年8月经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研究批准予以立项,立项编号为 2012B633。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完满地完成了预期目标,紧张地整理材料,申请结题工作。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成立课题管理工作领导机构,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专门成立“小学‘三环节’备课的实践与研究”领导小组,由学校常务副校长、课题组负责人陈宇担任组长,副校长王慧娜任副组长的领导机构,负责课题实践与研究的策划、实施、检查、总结、提升等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有几个职能工作组:有办公室、实验公关小组、档案资料组,具体负责各项的管理。

二、制订了周密的“实践与研究”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研究工作

三、开好头,起好步,实践与研究工作扬帆起航

认真重视开题工作。召开课题开题大会,负责人在大会上作了开题报告,从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课题的论证等方面作了阐述,并就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为实验就工作开了好题,课题的研究扬帆起航了……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酝酿尝试阶段:2011年1月~2012年5月。

2.申报课题阶段:2012年6月~8月。

3.课题立项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4年6月。

4.课题研究申报结题阶段:2014年7月~12月。

5.后续延伸研究应用阶段:2015年1月。

五、主要做法

1.个人备课。是前提,是基础。一是要求教师对全教材的整体把握,明确全册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衔接,了解每一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二是钻进去,把握教材。钻进去就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要做到一读,二查,三做。一读:读教材,读教师用书,教材至少要反复读3遍以上(语文科要开声朗读),在阅读教材时,要动笔圈、点、画,画出重点、难点、知识点、疑问点。利用教材的字里行间,天头地角写注释,读教师教学用书,帮助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二查:查有关资料,查备课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和自己感到把握不准不透的地方,通过查资料,掌握正确的答案。三做做教材里的习题,了解习题的作用及难易,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数学习题要弄清它与例题相匹配的基本题、变化题、发展提高题三个层次的分布情况。三是超越文本,开阔视野。教师的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教材。既能钻进去,更要跳出来,超于文本,广开视野。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如:背景资料、影音资料,扩大备课信息量。

2.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思考,广泛收集信息之后,发挥集体智慧,进行集体备课。要做到四个落实:一是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落实,时间固定与机动相结合。每周的星期二早上 7:50-9:10 为语文、艺术集体备课时间,星期三早上 7:50-9:10为数学、体育集体备课时间,由各备课组长召开本组人员进行备课活动,如果在固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备课任务,备课组长再另定时间集中本组人员备课。备课地点为各年级办公室。二是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落实。开学初,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认真制定好备课组计划(安排表),落实每周的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三是主备教案和主讲发言落实。要求中心发言人(即主备)提前一到两天写好教案交组长复印,分发到同组的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中心发言人用说课的方法陈述,应包括:(1)站在教者、读者(学生)作者或编者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2)对教学设计的意图进行说明;(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分析,重点放在对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上;

3.对层次性作业的设计意图加以说明。四是讨论和研究落实。备课组每个成员拿到主备教案复印件后在集体备课前浏览,将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见解、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理念提出意见,在集体备课时发言。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出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作的教学思想。全体成员在备课表上作好笔记。

4.个性化处理(即二次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意见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备课,做到积极思考,博采众长,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最近获得的教学信息和研读本教材的最新感悟,再在主备教案旁的空白处作旁注、修改,形成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实用教案。

六、研究成果

1.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三环节”备课来自教学工作当中回归工作中的研究,研究起来得心应手。同时,此课题的研究,服务于教学,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水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构建了“三环节”备课的基本模式:个人备课(自备)--集体备课--个性化处理(二次备课)。

3.形成了“三环节”备课流程表格化。

表(一)“三环节”备课表。

表(二)“三环节”备课表与新课程目标教学“1+6”模式导学案

4.“三环节”备课的具体做法

(1)个人备课。是前提,是基础。一是要求教师对全教材的整体把握,明确全册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衔接,了解每一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二是钻进去,把握教材。钻进去就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要做到一读,二查,三做。一读:读教材,读教师用书,教材至少要反复读3遍以上(语文科要开声朗读),在阅读教材时,要动笔圈、点、画,画出重点、难点、知识点、疑问点。利用教材的字里行间,天头地角写注释,读教师教学用书,帮助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二查:查有关资料,查备课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和自己感到把握不准、不透的地方,通过查资料,掌握正确的答案。三做:做教材里的习题,了解习题的作用及难易,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数学习题要弄清它与例题相匹配的基本题、变化题、发展提高题三个层次的分布情况。三是超越文本,开阔视野。教师的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教材。既能钻进去,更要跳出来,超于文本,广开视野。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如:背景资料、影音资料,扩大备课信息量。

(2)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思考,广泛收集信息之后,发挥集体智慧,进行集体备课。要做到四个落实:一是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落实,时间固定与机动相结合。每周的星期二早上7:50-9:10为语文、艺术集体备课时间,星期三早上 7:50-9:10 为数学、体育集体备课时间,由各备课组长召开本组人员进行备课活动,如果在固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备课任务,备课组长再另定时间集中本组人员备课。备课地点为各年级办公室。二是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落实。开学初,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认真制定好备课组计划(安排表),落实每周的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三是主备教案和主讲发言落实。要求中心发言人(即主备)提前一到两天写好教案交组长复印,分发到同组的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中心发言人用说课的方法陈述,应包括:(1)站在教者、读者(学生)作者或编者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2)对教学设计的意图进行说明;(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分析,重点放在对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上;(4)对层次性作业的设计意图加以说明。四是讨论和研究落实。备课组每个成员拿到主备教案复印件后在集体备课前浏览,将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见解、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理念提出意见,在集体备课时发言。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出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作的教学思想。全体成员在备课表上作好笔记。

(3)个性化处理(即二次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意见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备课,做到积极思考,博采众长,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最近获得的教学信息和研读本教材的最新感悟,再在主备教案旁的空白处作旁注、修改,形成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实用教案。

七、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科研水平还不高,课题的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2)在整个学校普开“三环节“备课模式的实践中,个别老师自备环节备课不透,集体备课中没能很好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意见。

2.今后工作设想

(1)总结“三环节”备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2)加强课改理念的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3)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努力做到科研强校促发展。 O7krD22/zW80duMOHk+ouenBzkJ0yJXXFg//5FuH8ps73PHjr39bhGluMlyMBv0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