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钦大堂藏万佛,
觉卧佛殿纳等身。
酥油灯花照来世,
静慰长磕拜佛人。
1991年,在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人们发现了一幅古老的唐卡,上面绘制着神秘的地图。在这幅图画中:只见一仰卧女子,肢体丰腴,极力伸展,尽管像海一样扩张的山脉紧紧围绕着她,女子躯干的每一个重要部位都伫立着寺庙,每一座寺庙都充满了经书。
据说,是依据唐代《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绘制的《西藏镇魔图》,在远古的唐卡地图中,拉萨的位置,正是那画中女子的心脏。很巧的是,在中医的人体穴位图中,这个位置被称为中庭,而大昭寺的位置,又处于这中庭的中心。
沿着八廓街一路向前,不久便可看到两根耸如列戟的经幡柱。在正门入口处,立着唐蕃会盟碑,碑身虽已风化,但碑文仍清晰可辨,内容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真可谓:有情唐藏结云汉,无语石碑载岁欢。抬头仰望,一座平川式土木寺庙耸立于前,但见主殿居中,群殿簇拥,雕梁画栋,气势磅礴。它不仅有汉式寺庙的对称格局,而且包容并汇、风格奇特。赭红色的边玛墙体如赤色护铠一般,罩住神殿墙体,使其色彩从单调变成多彩,从轻淡变成凝重。窗套排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如同一块块切得不甚齐整的风干牦牛肉,晾晒于片片白色砧板之上。梁枋柱楣之上,飞天、神鹿等浮雕彩绘比比皆然;廊梯槛道之间,菩提、白象等幡画、经幢俯拾即是,刀法古朴精练,工艺精湛细致,堪称一流。赤金、藏青、钴蓝、浅褐,流光溢彩,镀金长瓦、鳌头飞檐、狮头梁、天花藻井,富丽堂皇。汉式风格的金顶、斗拱,藏式风格的碉楼、雕梁,印式风格的木雕、伏兽,整合在这2.5万平方米之间,庄严壮观,别具一格。
经过千佛廊和转经回廊,我们便到了佛殿经堂,这是僧侣们每日必行晚课仪轨的场所。经堂后面,便是大昭寺主殿——觉卧佛殿,这里供奉着文成公主不远万里从大唐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但见觉卧佛头顶宗喀巴大师敬献的五佛冠,冠上五身如来,珍镶宝嵌,颔首微笑,慈祥妙善。细看之,灼灼金容,巍巍满月,金粟在装,青莲在眸。佛坛之下,酥油灯灯火葳蕤,虔诚朝佛的人们从远方赶来,忙着为佛祖添一勺酥油,烧一炷藏香。
继续往前走,亦是百洞千殿,方才悟出这座糅杂藏、汉、尼泊尔等多种建筑艺术的结晶之所以能够历经上千年而依然保存完好,除了藏族民众对他的顶礼尊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那超然的地位。大昭寺其含义是大寺庙的集会厅,藏传佛教体系的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这些大教派的僧众,所信仰的本尊、护法诸神,各派的祖师们都在这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无论哪个教派,在大昭寺都会得到特别的礼敬。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师端坐其上;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尊者手置耳侧,瘦骨嶙峋;萨迦派祖师们萨迦五祖安详端坐;格鲁派祖师宗喀巴手臂微屈,其得意弟子根敦珠巴、克珠杰也一并庄重可亲。除了供奉神佛与上师,大昭寺还是金瓶掣签仪式、受戒仪式的重要场所。这座历史博物馆包罗万千,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事、历代上师的传教经历、神奇奥秘,香火不殆。
爬到顶层,这里有着如布达拉宫一般辉煌的金顶。据介绍,第一座金顶竟是古格王朝的人们携铜带金从阿里远涉千里至拉萨所建。往下望去,大殿的地面因信徒们常年跪拜摩擦而光滑如镜。这些朝拜转经的信徒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并以觉卧佛像为中心形成三层转经菩提道,内道廊廓围绕觉卧佛像绕行一周,中道八廓围绕八廓街绕行一周,外道林廓则是绕行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和小昭寺,这条线路基本上穿越了大半个拉萨城。
下到广场,回望这座圣洁的建筑和立在正门上方的“祥麟法轮”,方悟出:大昭寺如同是一盏酥油灯,油灯一燃万事归宁;大昭寺如同是一个转经筒,经筒一转万愁消散。
“大昭寺”,最初名称“惹萨”,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功绩,佛殿最初命名“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为由山羊驮土建的。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
主要景点: 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
最佳拍摄点: 寺顶。
最佳拍摄季: 四季,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