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题

如上所述,笔者以“启蒙性”为视角阐发阅读《阅微》的一点感受。那么《阅微》中的启蒙性内容有哪些呢?现分述如下。

一、《阅微》对纪晓岚自我意识的启蒙

如何认识自己,是哲学上的一个大问题,涉及内容广泛而复杂。

《阅微》在很大程度上将纪晓岚个人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时代理念,通过一个个的故事表达出来。旨在将自己所困惑或者被蒙蔽的事务和观念说出来,使自己的思想从压抑状态下稍微变得洒脱一些。纪晓岚在官场摸爬滚打大半生,对自己的荣辱得失自然有所思有所想。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又很难使其直抒胸臆,甚至稍有不慎,会因为言论不当陷入文字狱中。他因编撰《四库全书》,虽屡被恩宠,但也多次受到惩罚。在精神的“个性自由”与主体的“个人意识”这个层面上来讲,纪晓岚活得并不轻松。

乾隆五十四年夏天,纪晓岚又一次去热河校勘文津阁《四库全书》时,感到无休止地修改篇帙浩繁的《四库全书》,加之吏治腐败,社会风气日下的负面影响,使他感到身心疲惫和郁闷。为缓释心理压力,纪晓岚便利用校书闲暇之际,回忆往事,深刻思考,整理成文记载下来,撰写成笔记小说,以满足纪晓岚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他在追录旧闻、演绎创作故事的过程中,将一个智者的聪明才智和思想观点涵入字里行间,以教化劝惩,启迪世人。他已经隐约发现了自己所效忠的王朝的腐败和终将走向灭亡的迹象。是纪晓岚对个人人生的总结和反思,是自己思想和观念的觉醒。因此,作为智者的纪晓岚和历代圣哲一样想用文章以报“君恩”,在试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同时,向世人发出了预言和警示,这就是“启蒙”。

对于个人而言,纪晓岚不仅要问,自己明白自己是谁?自己的信仰与现实差距多大?这些问题萦绕在纪晓岚的头脑中,越是弄不明白,越觉得如石压心头,种种思绪充分表现在《阅微》的部分篇章中。如纪晓岚对自己的“迷信”心理即有所察觉。《滦阳消夏录》(三)中提到,纪晓岚对某种妖术不做本质的分析,而幻想帮卖药者找依据,搜肠刮肚,回忆《辍耕录》的旧事,对比自己的见闻。同事陈题桥的论断没有说服他,而温公从事情的来龙去脉揭穿了“妖术”的骗局,使他从迷信中回到“理性”上来。 纪晓岚至少曾经在妖术上受到蒙骗,他为自己不能理性地看问题而感到惋惜,当他一旦掌握了事情的本质,便从迷信的困惑中走出。晚年对类似事件的回忆和议论,不能不说,《阅微》是纪晓岚对个人意识的启蒙。

二、《阅微》对纪晓岚信仰的启蒙

历史证明,一定历史时代的有识之士或者觉悟者,无论是其治国安邦的政治观念还是其学术思想,都对那个时代的“主要思想”即在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信仰”一方面表现为坚决捍卫,倾全力去维护;另一方面又会作理性的思考,作批判地继承。纪晓岚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对封建道德伦理观念既没有死守住不放,也不敢像同时代的如戴震那样,明确提出封建伦理观念的不合理性,而主张唯物主义。正因为如此,纪晓岚是矛盾的,他困惑迷惘,他需要解惑。谁来解惑?谁来启蒙?

由于纪晓岚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局限没有人成为纪晓岚的“启蒙者”。但他通过创作《阅微》,仿佛找到了启蒙自己的钥匙。突出体现在:《阅微》的主题思想属儒家体系,但纪晓岚在《阅微》中没有被束缚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绳索之中。这就是他的智者之举,是对自己信仰的启蒙。《阅微》中对那些假理学假道学者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批判。如“人前正人君子,为人师表”,背后谋寡妇田产的两位“塾师”,又如那些“道貌岸然,谈色即变”的学问家满嘴仁义道德,而暗地里干着欺男霸女勾当,此为其一。

其二,纪晓岚“论人欲恕,待人以宽”,对占统治地位的信仰采取包容的态度。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信仰孔孟哲学,表现在实践上则是唯我独尊,视别的思想为异端,少有互相尊重、包容共存者。纪晓岚却主张学术包容,互相借鉴,从其他学说中获得教益。纪晓岚是包容的,他提出了儒释道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相互借鉴性,甚至对一些技艺杂学的作用也做了肯定。如《如是我闻》中讲到《宣室志》记载的煞神的情形,又讲到《稽神录》提到的回煞的情况。联想到家奴孙文举、宋文精通巫术而制服凶煞的荒诞之处,但又不能说明其中的奥秘。对此,他并不一概否定而采取宽容的态度,得出“不必曲为之词,亦不必力攻其说”的观点,教给人们一种认识各种事物的方法。

其三,对妇女和下层人民的同情。纪晓岚生活的时代,妇女和下层人民地位低下,上层社会把妇女和下层人民不当人看。然而,纪晓岚用大量篇幅歌颂那些甘受辛苦、供养公婆如郑五一样的妇女们。对如“菜人”一样的悲惨妇女寄予了无限同情。同样,纪晓岚对那些技出于民众,如判断河中石兽位置的“老河兵”做了歌颂。

其四,对直接贯彻儒学统治思想的为官之道也做了启蒙性论述。他从“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困惑中走出来,对为官者具有的素质和要求做了论述。在很多故事中主张为官不仅要“正心诚意”,还要“格物致知”。他在《阅微》中记录了其父姚安公的为官之道,即是很好的启蒙教材。他肯定了献县令明晟善断的故事,同时用讽刺的手法描绘了贪帑数千的交河县令被报应的情形。当我们读到这些故事时不能不进行深刻的思考。

三、《阅微》对纪晓岚自然观的启蒙

人类来自自然,取自自然,回归自然,所持什么样的自然观对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至关重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代社会的主题之一。二百年前的纪晓岚通过《阅微》,对人的自然观做了启蒙性教育的尝试。私有制社会的人们以我为中心,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要为我所用。诸如“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等掠夺式只为追逐利益而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不足为怪。纪晓岚面对那些“折磨动物而后快”“千奇百怪的吃法”做了揭露和批评。同时,对自然界中的“狐”等动物对人类有益的帮助也加以描写。《阅微》用写实之笔描写人们对动物的残虐,意在启迪人们从这种虐待动物的麻木中解放出来。告诫人们善待动物,会得以好报。《阅微》卷六中叙述了牛因主人赎回报恩,保主而斗盗的事件。

与此同时,纪晓岚还以形象化的语言告诫那些“以屠为生”者应遵循的道德观,从追求一己私利过度役使动物的心态下解放出来。《滦阳消夏录》(四)记载“屠者杀驴而求利”,驴的惨状目不忍睹,却丝毫不能引起屠者的怜悯之心。 本来猪、牛、羊等动物是用来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但恰恰有人变花样在这种变态需求上打主意,做出一些变味走形的吃法。这则故事中,屠者的结局是纪晓岚的妙笔,他教育人们如何善待动物,可以从屠者的结局有所感悟,旨在叫人看到屠者真的醒悟并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子孙千万别学自己。

作为一定历史时代的智者,都有着自己的自然观。在《阅微》中我们看到纪晓岚是热爱大自然的。与纪晓岚同时代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为了挣断“封建专制和宗教”的绳索,旗帜鲜明地信仰无神论的自然观,直到他临终前,有人劝他皈依基督,狄德罗断然拒绝,至死没有改变自己,表现了启蒙的决心和毅力。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纪晓岚所以创作善待动物的故事,目的是启迪人们要正确看待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理性思考自然界对人类的作用。要从只为了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畸形心理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阅微》对纪晓岚善恶观的启蒙

善恶观属伦理道德范畴,不同阶层、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人的善恶观存在很大差异。《阅微》体现的善恶观,大部分人认为纪晓岚宣扬的是“善恶因果相报”理念,并把其看成《阅微》消极因素来对待。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没有从本质上把握《阅微》善恶观的真实内涵。我们知道,在纪晓岚生活的历史时代,人们对善恶的取向总爱以“业报”作为思考的对象,表现为人们对善的向往,对恶的排斥和无奈。纪晓岚正是通过以人们能理解的方式即因果报应论,来引导人们如何行善,如何惩恶。《阅微》中大量篇幅记载,因善行而得福,而增寿,而受禄。如《滦阳消夏录》(卷四)记录自己太夫人乳娘廖姥因性严正,循礼,无私,虽受到仆婢的责怨,然而廖以九十六岁高龄而殁。廖不循私利、积极行善的行为,不仅增寿,而且受到“鬼”的敬佩,也是“仁者寿”的具体表现。反衬出那些想在廖姥身上捞取私利的仆婢的卑鄙。

有趣的是,纪晓岚还为恶者因行善得以消恶受益者存照,如他笔下的江洋大盗齐大,罪该诛灭,然而,因齐大在强盗过程中从同伙中救过一妇女,就没有被官府处死。还有因恶行一贯被人不齿的曹二妇本应被冰雹砸死,只因善待婆母幸免于死。纪晓岚所以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加以描述,是想告诉人们要从仅为一己之利而损人的困惑中解放出来。《滦阳消夏录》卷一中借郑苏仙之口说明“一生无利己损人心的老妪受到阎罗王的礼遇”。 故事中也巧妙地讲了那些利己而损人者的下场。这种一善一恶对比的描写方式,恰好表达了纪晓岚善恶观的启蒙用意,你生活在人世间,为善作恶会得到两种结果。在这里,纪晓岚分解出了人们之所以为善作恶的更深层的原因,即是如何看待利益和得失。纪晓岚通过这些故事让人们心明眼亮起来,将蒙蔽在人心的层层迷雾驱散。大多读者读到这些故事时,心中都会受到启迪和教育,今天亦是如此。

难能可贵的是,纪晓岚敢于描写和论述“恶”,即将体现自己所处时代封建腐朽的种种“恶”的现象表示出来。诚如鲁迅先生所言:“纪昀生在乾隆间法纪最严的时代,竟敢借文章以攻击社会上不通的礼法,荒谬的习俗,以当时的眼光看去,真算得很有魄力的一个人。”凭着这种魄力,纪晓岚笔下那些贪官污吏等恶行跃然纸上,用来警示后人。同时,他在描写“恶”人时,着意刻画这些恶人为富不仁、贪婪而狡诈、残暴而吝啬的丑恶行径。如那些暴虐奴婢的行为令鬼狐不忍睹。在《如是我闻》(一)中讲到陈竹吟为其服务的某富家的一个年未十岁的女奴为救要饿死的母亲,暗盗钱三千给母亲,被发现后遭打险些致死,女奴受苦遭打却受到同居狐类的同情。 短短几句话将主子的淫威和残暴描绘出来。

中国人喜欢在通常的心理下体会社会的复杂关系,因而只愿面对美好即善的东西,一旦说到恶而不愿思考。其实在西方也是如此。写到这里,笔者想到 19 世纪初法国伟大的诗人、批评家波德莱尔。他无力反抗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不能真正摆脱他所痛恨的资产阶级的腐朽而带来的精神痛苦,因此,他以那些“丑恶的社会画面”为素材表现自己的思想,用“全部的心,全部的信仰,全部的仇恨”写成了诗集《恶之花》。这部诗集成为观照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面“魔镜”。波德莱尔因此受到了一些人的嘲讽和批判,但是,这部诗集,在不久后便被人誉为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惊世骇俗、振聋发聩”的不朽奇书。这部诗集大量描写恶,让人从“恶”中得到启发,更显出善的可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纪晓岚描写恶的现象,其用意在于唤醒言善行善的良知。纪晓岚虽非常痛恨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恶的行为,但他亦只能以象征笔法借一些狐鬼之口或者看似道听途说的旧闻轶事来讥讽那些“恶行”。用人们因为恶行而得到的不利后果(报应),来警醒麻木不仁的人们,如揭露欲想淫人妻却侮自己妻,后觉无脸见人而自杀的吕四之流。 er2w+NcltPwmX6RyibHKvG6y/Kok0gKuVR7/LPSe1Q0iwmiNDYxl8eR0hw0rPi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