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早期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17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工业化改造,社会生产力在新的组织模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下实现了极大提升。汽车作为工业文明的代表,从18世纪中叶蒸汽机汽车诞生到1886年第一台内燃机汽车问世,爆发出了巨大的能力,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

一、现代汽车产品的诞生

现代汽车的前身——蒸汽机汽车。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尼古拉斯·古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三轮汽车,在车架上放置一个大锅炉,运行速度约为3.5~3.9千米/时。虽然这辆汽车没有真正投入使用,但却成为古代交通运输与近代交通运输的分水岭。此后,西方各国都对蒸汽机汽车进行尝试,如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制造了蒸汽火车,1825年,英国人哥尔斯瓦底·嘉内制造出一辆蒸汽公共汽车,1831年,美国人史沃奇·古勒将一台蒸汽汽车投入城际客运使用等。但总体来看,蒸汽机运行工序多、需携带体积庞大的燃料,更适合火车和船舶等大型运输工具,汽车需要寻找功率更高、体积更小的轻便动力装置。

第一台内燃机汽车在德国诞生。 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发动机,更适合汽车使用的动力装置从此登上历史舞台;1886年,德国人G.戴姆勒在第一台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基础上,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同年,德国C.本茨也发明了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从此,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汽车由此诞生,1886年也被称为世界汽车元年。

二、国外汽车产品逐渐普及

汽车工业发展初期主要以手工制造为主。 受当时产业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以皇室、贵族为主的客户群体对产品的需求量不大等客观因素影响,世界各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大多按照买主要求,手工制作每辆各不相同的汽车产品。其中,1904年成立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至今一直坚持手工生产,并对购买者的身份及背景有严格的审查和要求,目前依然成为西方很多国家元首、皇室、贵族必备的“坐骑”。

流水线生产模式加快汽车普及。 190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诞生,首先提出“让汽车成为广大群众需要”的目标,并于1913年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生产流水线,并实行工业大生产管理方式,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和零件标准化,为汽车制造开创了新纪元。同时,福特采用规模化生产方式,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让当时的普通美国人也能有机会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T型车到1929年停产时总共生产了1500万辆。福特采用流水线模式生产T型车的经验不仅为美国,也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世界汽车工业竞争格局初定

战争改变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汽车产业与美国相比虽然稍显落后,但总体上仍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欧洲汽车工业发展几乎停滞了5年,而此时的美国社会较为稳定,美国汽车企业接到了大量的军用汽车和武器装备订单。到1920年,美国汽车产量(含出口)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3%;到1929年,美国在欧洲建有30个整车组装厂和13个零部件厂,其汽车工业已远超过欧洲,并逐渐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

欧洲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奋起直追。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包括美国在内的原本以生产坦克、装甲车等军用装备为主的汽车企业,先后转为以生产民用轿车为主。欧洲各国企业利用本土优势,以多品种和轻便普及型的新产品与美国汽车企业进行竞争,如意大利的菲亚特轿车、德国大众的甲壳虫轿车等。同时,面对美国汽车工业的海外扩张,欧洲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开始对进口汽车提高关税,特别是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加以重税,并开始降低本国汽车税率,积极投资公路网络建设,从而推动了汽车消费需求的增长,迫使美国在欧洲各国的汽车总装厂改造成为整车制造厂,也由此将先进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带到欧洲,加快了欧洲汽车工业的发展。

综合来看,受战争、技术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推动,欧美汽车工业的竞争格局在20世纪上半叶已基本确定,并不断推动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和原联邦德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促进汽车生产技术和普及率迅速提升。 UfbhkQAOBkEudbHn8m6lfsrkHtBQF5MEgwBgkV/zsqmzFoY6mWZoChTM/fb0TA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