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系统和符码

一旦水闸模式确立,工程师完成他的项目,符号学家就可能会问他一些问题,比如:(i)你把“符码”称作什么?你通过什么装置知道水域的某种状态和一套既定的发光灯泡相对应?(ii)照此看来,机械设备具有符码吗?那么,终端是识别所接收讯息的“意义”,还是简单地回应机械刺激?(iii)终端是通过基于符码的一系列反应来对应既定的一系列刺激吗?(iv)符码是为谁而设置的?为了你还是为了装置?(v)不管怎么说,许多人会把灯泡系统中的内在组织称作符码,而忽略掉通过其系统组合进行标记的事物状态,难道这不是真的?(vi)最后,水域中那么多种类的可能状态只被分为四种——有时被叫作“符码”——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人们可以这样持续提问好长时间。但是,似乎又不必如此,因为,非常清楚的是,在/符码/名义下,工程师至少考虑了四种不同现象:

(a)受内部组合规则制约的 信号 。这些信号不必与水闸模式中传达的水文状态相联系或可联系,也不必与由工程师设定而允许引发的终端反应相联系。它们能传达有关事件的不同概念,并引发一系列不同的反应。比如,它们能用来传达工程师对住在下一片水域的女孩的爱慕,或者用来说服女孩回应他的爱情。甚至,这些信号能畅行于通道中但并不传输或引发任何讯息,它们只是为了测试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机械效能而已。结果,它们可以被视为纯粹的组合结构,只是偶然地具有空位和非空位对立互动的电子信号形式——正如在1.3中将会论及的那样。它们可被称为 句法系统

(b)跟水文 概念 有关的一系列水文状况,也可以是一系列潜在的交流内容,如同在水闸模型中那样。这样的话,它们能够用信号(灯泡)来表示但又独立于信号之外。事实上,它们能由任何其他类型的信号表示,比如旗帜、烟、词语、哨声、鼓声等等。我们把这一系列“内容”叫作 语义系统

(c)终端角度的一系列可能的 行为反应 。这些反应不依赖于系统(b)。它们可能是为了使一台洗衣机工作才被释放,或者,假如工程师是一位“科学狂人”,在水面达到危险线时,为了在水域中引入更多水而引起洪灾,而将它们释放出来。它们也可能由系统(a)引发。比如,只有在运用光电池检测到弗雷德·阿斯泰尔亲吻金杰·罗杰斯的图像时,终端才得到指示进行排水。从交流角度说,这些反应就是证据,说明终端已经准确接收了讯息。许多哲学家坚持认为,“意义”充其量就是对于特定情形中刺激引发的反应的可检测性(Morris,1946)。但是,这方面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目前这些反应被看作不依赖于任何传输成分。

(d)系统(a)的某些项与系统(b)(c)的某些项的耦合的 规则 。这一规则把特定的句法符号序列回指向特定的水文状态,或者指向特定语义系统中“相关的”部分。一旦相互耦合,句法单位和语义单位就可以跟特定的行为反应相对应,或者,即使语义成分不曾予以标记,而只由信号的特定序列形式跟特定反应相对应,如此等等。

只有这种形式复杂的规则称作“ 符码 ”才相对恰当。但是,在很多语境中,/符码/这个术语不仅涵盖了现象(d)(像在摩斯密码中),也涵盖了(a)(b)(c)这样的纯粹组合关系系统。比如,被称为“音系学符码”的,是像(a)一样的系统,“发生学符码”像(c),“亲属关系符码”要么是像(a)那样的基层组合系统,要么是跟(b)非常相似的亲子关系系统。

因为这种同名异实现象有经验基础,而且在某些情形下也非常实用,所以我并不想对它提出非议。但是,为了避免因同名异实而造成重大的理论危害,我们必须清晰地区分开两种“符码”。所以我们把(a)(b)(c)所勾勒的句法的、语义的和行为的成分系统叫作 s-符码 (或者叫作系统符码),而把使一种s-符码的条目和另一种或另几种s-符码系统的条目的耦合的规则——如(d)所述的规则——仅称作 符码

s-符码是能独立存在的系统或“结构”,它不依赖于任何一种表意或交流目的。这样,它也可以被信息理论或各种生成语法加以研究。它们由有限的几组要素遵循对立规则和组合规则结构而成,可以生成有限的和无限的要素链或要素串。但是,在社会科学中,这样的系统几乎总是被认作或被安排成是为了表明该系统如何才能传达另一系统中的全部的或局部的成分,而后者又总是与前者在某方面关联着,反之亦然。在一些数理学科中也是如此。换句话说,这些系统在某方面互相联系、具有某种功能,被称为“符码”,通常是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受到人们的重视。

s-符码只有在被置入表意框架或者是某一交流框架(即符码)时,才值得理论关注。这种理论上的关注聚焦于它的预期目标:非表意系统被 转喻 地转称为“符码”,并被理解为符号整体的一部分而与符号整体共享一些相同的属性。

这样,s-符码通常被称作“符码”,但这种惯常的称呼是凭借修辞习俗而来,淘汰它可能才是明智之举。相反,/s-符码/这个术语能合理合法地应用于符号学现象(a)(b)(c)而没有修辞的误用之忧,因为,从技术上讲,所有这些现象都是“系统”,即使它们各自由迥然不同的成分组成,却都提出了同样的形式规则,即(a)电子信号,(b)关于世界状态的概念,(c)行为反应。 /Yf65+FjUtvgypypCGT4jgWYpF2c2MHE/YQnVeHkoaYLqF5aTW6JR8ihLsKomM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