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心态:知足常乐、独善其身。工人、知识分子和干部等身份和职业不同的人可以发现这种心态的表现形式。他们关注的只是耕种好自家田地、扫清自家门前垃圾、管好自家孩子、只管自家人吃饱睡好穿暖、不管集体事务,甚至互相争利。可能是长期的自耕农生活方式和环境养成了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因为在农村环境中成长起来,也在农村工作、生活较长时间,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职场人士可能更容易形成这些“农民心态”。在城市成长起来的职场人士,则因经济、社会环境,可能具有“市民”的某些心理特征,具有与“农民心态”相同或不同的表现。仔细观察公司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或者相处已久,总能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具有这些“农民心态”。
周围一些人主张工作是为了挣钱维持生活,不是为了发展进步、自我实现。他们工作怕累怕苦,经常请假休息娱乐。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一般来说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最能激发人的强大动力。至于延迟享受、长期主义等,都是自我实现需求满足的条件。主张工作挣钱维持生活就停留在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层次上,显然属于最低层次的人生目标,根本谈不上愿景和理想。
如果公司员工都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那么由谁去开拓市场?由谁去钻研提升业务能力?如果公司里没有人去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那么公司如何能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获得盈利?那么公司如何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周围一些人满足于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愿意花时间协助同事工作;甚至因为个性差异互相怨恨、攻击。
农民满足于耕种好自家田地,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合作。在 20 世纪 80 年代,在长江中下游某地区曾经有农民为了自留地、宅基地的边界与邻居长期冷战,甚至发展成武力冲突。这造成了小范围的不稳定,也造成了农民生活的不安全、不幸福。
公司是一个小小的命运共同体。如果团队分裂,不能形成合力,公司的生产效率就无法提高,经营业绩就无法提升。长此以往,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落败而至于倒闭。员工就可能因此失业,失去生活保障。
现代工业属于大规模、集体生产的体系。每个公司既有内部的协同要求,公司之间也有产业链的连接,利益相通之处。现代工业生产要求公司集中统一领导,员工之间密切配合;在做好做精自己的工作的同时,相互支持。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员工之间相互理解,都不能以自身利益为重,而应以公司整体利益为重,重点考虑公司整体和谐环境保持、生产和服务能力提升、营销业绩增长等关键性问题。
职场中的“农民心态”是消极的心理状态;一定情况下,还会产生破坏力。公司管理中,应力求消除知足常乐、独善其身的观念。从主管到员工都应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为公司在激烈竞争中保有立足之地改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