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文艺复兴所带来的宗教和世俗
(Religious and Secular)转变

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欧洲经历了被基督教统治的 中世纪(Medieval) 。16世纪之后,随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的到来,尽管该时期依然具有宗教色彩,但欧洲文明开始从宗教化向 世俗化(secularization) 转变。这种转变在歌剧和绘画中均有体现。

★ 歌剧(Opera)

最初,歌剧用拉丁语(Latin)写成,被当成 教授宗教教义(teach religion) 的工具。但是,拉丁语只被少数权贵阶层所掌握,如 贵族(aristocrat) 神职人员(clergy) 商人(merchant)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开始用 意大利语(Italian) 创作歌剧,使得平民百姓也可以听懂歌剧。

随着语言的变化,歌剧的主题也从教授宗教教义转变成反映世俗话题,甚至出现了 讽刺剧(satire) ,表达人们对社会和政府的看法。意大利人强调歌剧的 纪实性(historical) 以及旋律性。但是传入法国后,法国人更强调歌剧朗诵时的 抑扬顿挫(cadence) ,并认为歌剧不应该以真实的人物形象作为主人公。

★ 绘画(Painting)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不再将绘画的 主题(subject matter) 局限于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而开始描绘 真实世界(natural world) ,通过画人物 肖像(portrait) 自然风景(landscape ,反映真实世界。

The Renaissance was still a pretty religious period, and that’s reflected in the artwork of that time. But artists were starting to experiment with a more secular point of view as well, a tendency to also use the natural world as the subject matter for their art.

★ 矫饰主义与巴洛克(Mannerism and Baroque)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精准地记录了一个时间点的静态画面,那么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大师们就是精准地记录了一个动态的故事。文艺复兴时期的构图讲究的是稳定的三角形构图,而巴洛克时期的绘画则往往使用对角线式的构图,并且人物的表情也更加丰富、戏剧化,甚至有些“戏精”的感觉。

可以说巴洛克时期的作品真的是跃然纸上了,照相机即使能够记录写实,也会在卡拉瓦乔、伦勃朗这些大师的“光影”之下相形见绌。绘画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阶段到达如此动人、戏剧化的巅峰。卡拉瓦乔、伦勃朗不仅是GRE、托福考试里的常客,也是大家将来去美术馆一定要驻足观看其作品的大师。

★ 伦勃朗(Rembrandt)

17世纪伟大的荷兰画家,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伦勃朗擅长使用光影元素,被人们称为 “光影大师”(master of light and shadow) 。摄影技术中的伦勃朗光就源自伦勃朗在绘制人物肖像时,在脸颊上投射的倒三角的光线。

《夜巡》( The Night Watch 是他一生的艺术最高点,也是《夜巡》这个作品让伦勃朗得罪了当时画中的“金主爸爸”,从而遇到了事业发展的瓶颈。艺术界普遍认为,伦勃朗为了让画面充满立体感以及满足明暗的对比,会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但是GRE阅读中的观点却是伦勃朗会在创作中认真地满足 资助人(p atron) 的要求。大家要注意的是,GRE的很多观点确实很反三观,毕竟人家声称自己是critical thinking的考试,我们秉持着兼听则明的态度就好。

相关TPO篇目 TPO12-L3, TPO45-L1

重点词汇 secular, opera, Rembrandt CTzyVYwbfCicKNo9Zpn6KLWZaZRtWzlKJUQXKkX3DPnP3wKcBQ5210A7qQALnT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