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慕尼黑大学的“尖塔式”教育与广场“传单”

>> 对比当时的美国大学生,德国学生已经有“尖屋顶”,他们上大学是为了加上某种专业性质的“尖塔”。这种“尖塔式”的教育,使德国的高等教育在近代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秋天,正值北半球“金九银十”的好时节,我们从德国的魏玛出发,经过纽伦堡,全程大约300多公里,来到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车行中,感觉地势慢慢抬高,视野也变得更加广阔,巴伐利亚高原的美景尽收眼底。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慕尼黑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的支流伊萨尔河自西南向东北从城中穿过。这是一座融古朴风情和现代气质于一体的城市,它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部分原貌,拥有许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同时,慕尼黑是德国仅次于法兰克福的第二大金融中心以及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这座城市还拥有德国最好的足球队拜仁慕尼黑,这支传统强队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粉丝,中国也不例外。当年,我也曾熬夜看德甲,必选的场次一定是拜仁慕尼黑。另外,这里每年10月举办举世闻名的慕尼黑啤酒节,那不只是啤酒爱好者的狂欢,也是一场德国全民的节日盛典,每年都有600多万人参加。此次我们正好赶上节日的前奏,也亲身体验了一下像喝白开水一样喝啤酒的感觉。虽然这和正式节日期间的盛况有点不同,但是这道“前菜”也能让我们想象到每年节日的盛况。

让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还有两所世界著名学府: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大学排行榜上,它们雄霸德国大学榜单前两位,超过了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两所大学。特别是建立于1472年的慕尼黑大学,多年雄踞德国大学榜首。我们专程拜访了这所学府,一方面想了解德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另一方面对慕尼黑大学广场“传单”雕塑慕名已久,很想亲眼一见。

德国尖塔式教育

慕尼黑大学创建距今已有550多年。德意志良好的人文环境、重视教育和科研的优良传统、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以及政府充足的财政拨款,都给慕尼黑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条件和有力的后盾。建校时,德意志区域内还是邦国林立、百废待兴,但德意志民族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使其成为近代世界高等教育领先者。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是主要发起国和参战国,而且都以战败告终。战争造成了巨大的政治、经济损失,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尤其是“二战”前后由于纳粹的迫害,爱因斯坦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和学者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生活。即便如此,德国也是获得诺贝尔奖次数较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共有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慕尼黑大学就有30多位。据统计,如果按照族裔划分,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也是德裔。

午后阳光充沛,我们走入慕尼黑大学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恢宏的建筑。学校的大礼堂建筑风格是上圆下方,感觉和中国“天圆地方”的理念颇为相似。站在门口平视,一排排椅子整齐地延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阶梯教室上下两层,从讲台上望过去,教室内的人满满当当而井然有序,教授们讲课或作报告时看到这一场面,自然而然地就会心生威严感和仪式感。当然,也需要教授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专业自信才能有镇得住这么大场面的心态,否则可能没来得及开口就败下阵来。在慕尼黑大学能够立足不易,这种环境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不过也可以化为动力,敦促教授们不断精进,或许这也是慕尼黑大学为何诺奖获得者频出的原因之一吧。

慕尼黑街头的巨型雕塑

慕尼黑大学主要优势学科为哲学、法学、物理学、生命科学、艺术、现代语言学、商学及经济学等专业,基本上都能进入世界大学专业排名前50名。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进入这个学校就读是一种压迫式的提升契机。据我们采访的中国留学生说:“德国高校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要求较高。除了读书用功,还尤其要学会沟通,因为你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协作完成项目或报告,老师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区别对待,也不会像其他国家针对外国学生有较宽松的态度,这对留学生挑战很大。德国学生的课程搭配是个性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研究方向,并和知识模块搭配,很多模块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一般学生在主修专业的同时,还会被要求选一个辅修专业。”

这种学习节奏,百年来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19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去欧洲游历,大部分时间在德国度过。据他的观察,德国学生“预科毕业时不但受到了全面的教育,而且学问基础扎实。这种教育不是似是而非含糊朦胧的,它是烙上的,不会掉”。对比当时的美国大学生,德国学生已经有“尖屋顶”,他们上大学是为了加上某种专业性质的“尖塔”。这种“尖塔式”的教育,使德国的高等教育在近代处于领先地位。后来美国高等教育的突飞猛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借鉴了德国教育的优点。

慕尼黑大学礼堂

当然,任何国家的教育和文化都是紧密相关的。德国的思辨传统,让德意志民族非常注重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慕尼黑大学也始终受到很多哲学家的青睐,成为大师们从事学术研究的心仪之地。比如马克斯·韦伯,他在海德堡度过了人生的主要时光,但最终还是在慕尼黑大学走完了人生中的最后岁月。当时慕尼黑大学给韦伯提供了教授职位,条件十分优渥,再加上慕尼黑的城市魅力,“这个奇妙而熟悉的城市,和住在附近的朋友发出了召唤”,让韦伯义无反顾来到慕尼黑大学执教。1919年,他在慕尼黑大学做了一场著名的演讲,题目是《以学术为志业》。他面对着刚刚经历过“一战”、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下迷茫懵懂又踌躇满志试图寻找未来方向和意义的新一代,做出断言:“从这里我们应当得出的教训是:单靠祈求和等待,只能一无所获。我们应当采取不同的行动,我们应当去做工作,正确地对待无论是为人处世的还是天职方面的‘当下要求’。如果每个人都找到了握着他生命之弦的魔鬼,并对之服从,这其实是平实而简单的。”

慕尼黑大学图书馆

直到今天,韦伯这段话对年轻人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外界的纷纷扰扰中坚守自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中坚定内心,在时代的大变革和大发展中不妥协、不逢迎、不动摇,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必然要有的纯粹和担当。孟子也曾说过:“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弗能夺也。”如果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弦”,那么就不会被生活中的困难和琐碎遮蔽双眼。

战争与反战:广场“传单”的故事

慕尼黑这座城市别具风格,在德国近现代历史上是新与旧、保守与革新激烈冲撞的地方。这里是纳粹的兴起地,曾作为其“运动首都”,“二战”前德、意、英、法四个国家在此签署了《慕尼黑协定》。但同时,这里也是“二战”期间反战运动者的集中活动场所,在慕尼黑大学主楼广场散落的“传单”雕塑,至今还让人对这段历史铭记于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德国共产党称为“虚假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在慕尼黑成立。共和国被镇压后,这里又成为右派的大本营。1923年,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暴动”,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政权。失败后,希特勒在狱中写下了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10年后,他终于执掌了政权,从此德国进入了黑暗的历史时期。1939年,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德国拖入了战争的泥淖。

慕尼黑大学广场的传单雕塑

1942年,慕尼黑大学出现了反战组织“白玫瑰小组”。发起者是青年学生汉斯·索尔和索菲·索尔兄妹,主要成员既有教授也有学生。参加者都是基督徒,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哲学和神学。面对纳粹狂热的国家宣传机器,他们认为需要用理性方式来对待,计划用传单唤醒民众的良知和自由意志。传单广泛引用《圣经》和亚里士多德、歌德、席勒等名家的言论,借此抨击纳粹独裁及其暴行。不到一年时间里,白玫瑰小组印刷并散发了数千份反纳粹传单,分为六批,前五批发往各个城市,第六批他们决定在慕尼黑大学分发,希望以此在学校掀起反战运动。1943年2月18日,汉斯和索菲在学生上课前,手提装满传单的箱子,来到慕尼黑大学主教学楼。他们迅速将传单分放到教学楼的各个角落。为了更快、更广地散发传单,索菲直接在主楼光明殿二层向下抛撒。但是,有校工看到这一幕之后迅速举报,盖世太保立即逮捕了兄妹俩。四天后,索尔兄妹被判处死刑,并严令立即执行。这对年轻兄妹为反纳粹斗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慕尼黑大学的活动公告栏

慕尼黑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它的主楼临街,楼门永远向大家敞开,人们可以随时进入参观。主楼前有一个小广场,正中有两层圆塔样式的喷水池。初到广场,你会看到地上散落着几张残破的纸片,这和德国人严谨的态度、喜欢清洁的习惯不太相称。其实,这是传单模样的地砖,专门为了纪念索尔兄妹而建造的。

2003年,德国电视二台曾做过评选“最重要的10位德国人”的民众调查,其中索尔兄妹名列第四,排在他们后面的有大名鼎鼎的巴赫、歌德、俾斯麦、爱因斯坦等。

索尔兄妹并不想成为英雄,对他们而言,自由和正义有着比这更重要的价值。但是他们为自由和正义挺身而出的勇敢,不仅成就了英雄,而且作为人性中永恒的良知在黑暗中熠熠生辉,成为文明不断赖以发展的根本原因,成为人类历经苦难而仍然心向光明的希望所在。

这样的力量,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慕尼黑大学里的喷泉 U/z4iLyD6IxBwg56NqlSrpIsgHK+cvzdf8OkHtdZzWIPlVmxW4w97JS8vbQs+7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