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一百多年来历尽千辛万苦收购来的藏品。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德博物馆被炸毁,许多重要的祭坛画和大型作品不幸丢失或损坏,幸免于难的大部分藏品也都散落到德国各地,由博德馆长一手打造的“完整拼图”变得支离破碎。
自1947年至1991年之间,世界处于“冷战”时期,著名的“柏林墙”将柏林分成了“西柏林”和“东柏林”,博德博物馆中的藏品也被迫一分为二。当时,博德博物馆的艺术品被强行划分到两个地方保存:一个是“西柏林”的达勒姆美术馆,另一个是“东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博德博物馆。隔着“柏林墙”,它们遥遥相望,就像宇宙中相互吸引的双子星。
自1986年始,事情出现了转机。先是“西柏林”政府计划在柏林文化广场上建造一座新的美术馆,也就是现在的绘画陈列馆,以使原本保存在达勒姆美术馆里的作品有全新的、更现代化的展陈空间。然后是1991年柏林墙被拆除,东德、西德恢复统一,达勒姆美术馆与博德博物馆中的艺术品也迎来了久违的团聚。不过,又有一个难题出现在人们面前:原“西柏林”的绘画陈列馆需接纳来自“东柏林”的博德博物馆里的全部藏品,也就是说,藏品的数量一下子增加到设计陈列馆时所规划容纳藏品数量的两倍。
“柏林墙”成为充满涂鸦和绘画的艺术墙
柏林老国家美术馆
博物馆岛上的博德博物馆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设计师只能想方设法地扩大馆藏量。绘画陈列馆的地下室被加以利用,布置成可以陈列艺术品的展厅。这一策略既有效节约了改造的成本,又能在短时间内营造良好的展出效果。最可贵的是,自1947年至1997年分离50年的“东—西”馆藏得以重聚一堂,再现昔日辉煌。
如今位于柏林中心地段米特区的博物馆岛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个小岛在施普雷河的两条河道的汇合处,岛上博物馆林立,分布着博德博物馆、老国家美术馆、老博物馆、新博物馆、佩加蒙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