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李白之间看似不对等的友谊为人所津津乐道。
其实,杜甫梦见李白并赋诗的同时,也在为好友岑参日渐消瘦。
杜甫比岑参大3岁左右,一直拿他当知心小兄弟,两人曾多次结伴出游。
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杜甫说“吾祖诗冠古”,岑参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岑参家族的确出过三位宰相)。
在“自负”这个方面,两位诗人确实有很多共同语言。
杜甫曾作诗寄赠岑参: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杜甫为什么一直都很消瘦呢?经常思念友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思君令人瘦”)。
此外,杜甫一贯心系黎民百姓,忧虑万千。“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两句描绘出大雨成灾,农田被淹没,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惨状,即便如此,政府官员还是那样从容自得,令人气愤。
岑参也写了一首诗回应杜甫: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岑参不仅以深沉、真挚的语言写出了自己与杜甫的友情非同一般,还写出了二人虽然都身为谏官但只能庸庸碌碌过活的失望。诗中流露出岑参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政的不满。
公元754年,岑参从长安远去边陲,杜甫写诗鼓励。
在边疆,岑参慢慢将一生的执念放下。
他认认真真地生活、写诗,成了与高适等人齐名的重要的边塞诗人。
三年后,杜甫还与韦少游等联名上奏,举荐岑参为右补阙(专门为皇帝服务的谏官之一)。
杜甫与岑参的友谊,从未被时空阻隔。
公元769年冬天,岑参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小客栈孤独离世。
仅仅过了一年,颠沛流离、饱经风霜的杜甫在前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