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杜甫:盛唐的同龄人

1

杜甫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了。在人们看来,他就是一个枯瘦潦倒的老头,此印象历经千年,在人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

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不叫“老李”?因为杜甫从未“年轻”,而李白从未“老去”。

杜甫死后几十年,诗人元稹才发现杜甫杰出不凡。晚唐时期,因为杜甫的诗里尽是盛唐的历史碎片,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又过了好多年,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全是杜甫的超级粉丝。

有人学他的书法,有人学他的诗风,有人学他的人生态度。

到了明代,杜甫的地位登峰造极,他被尊称为“诗圣”。

2020年,英国广播公司还专门为杜甫拍摄了纪录片,称他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上天赋予他奇才的同时,又给了他一副沉重的肉身。

就看杜甫如何突围了。

2

俗话说,二流诗人,以诗为生命,一流诗人,以生命为诗。

杜甫在59年的生命历程里,独立于天地之间。他在物质上深深地感到无力和孤独,但他精神上有力和富足。

杜甫体内的小宇宙,爆发出的巨大能量,令人匪夷所思。这种能量,可以包容乾坤。

杜甫曾紧盯远方,追逐梦想,但柴米油盐让他回到人间。

杜甫很少俯视人间,有生之年,他的姿态越来越低。

他忠厚善良、悲天悯人,是个耿直的老男孩。

他是尘埃里开出的花。

3

盛唐时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有很多。

杜甫和李白是比较特殊的两个,两人十分相似。

李白有鼓吹永王东巡,杜甫有上疏救房琯。

这说明杜甫与李白一样,满腔爱国热情,但在政治上太过天真。

他们在仕途上一败涂地,但总是心存幻想,一次次通过写诗为自己鼓劲加油。

再后来,杜甫在精神上逐渐长大,完全超脱小我,撒向普罗大众的都是爱。

杜甫已经很惨了,但他更关心的,是比他更悲惨更无力的群众。

他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不是情之圣者,是什么?

杜甫曾将建功立业、奉儒守官视为人生最高理想。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皇。”

他最早的创作就是关于凤凰的,那时候还没有和平鸽,凤凰就象征着天下太平。

可是他在壮年遇到的,刚好是大唐最不太平的那些年。

4

老杜出生的那一年,正是李隆基掌权(公元712年),开始创造盛唐神话之时。

而后,在小杜变成老杜之时,大唐的国运也由盛转衰,急转直下。

老杜的命运与国家的运数几乎完全重叠。

老杜个人的命运,就是大唐兴亡史的一个缩影。

眼见大唐起高楼,眼见其宴宾客,眼见其楼塌了。

虽然后来大唐又在建楼,但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大唐了。

杜甫40岁之前所写的诗,只留下数十首,据说“十有九失”。而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十几年,他写了1000多首诗,占其所有诗作的70%以上。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比历史更真实。这说的不就是杜甫吗?

杜甫从自身经历出发,从生活中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既客观反映社会现实,又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让人爱得不要不要的。

跟李白的不可模仿相比,杜甫是接地气的,是可以学习的,尤其在他充分挖掘语言潜力,挑战僵死的文学传统这方面。

5

杜甫活得太累了。这在他的诗里都有记录。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耳聋》)

衰年病肺惟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返照》)

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清明二首》)

可能在种种疾病的痛苦折磨之下,人的某些感觉会变得特别敏锐。

比如杜甫,在情感的凝聚力方面,以及濒于绝望的忧愁表达方面,明显拥有天赋。

很多人说,读他的诗,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

6

最后想讲个小故事,好像可以看出杜甫为什么那么杰出。

他自幼丧母,被寄养在姑母家。姑母对他很好,爱他甚至超过自己的亲生儿子。

有次,小杜甫与姑母的儿子同时生重病,有女巫说,要想病好,病人需要睡在东南角的床上。

东南角的床铺只有一张,想让谁活,就把他抱到那边去。姑母默默地把亲生儿子留下,将小杜甫放到东南角的床上。

再后来,姑母的亲生儿子死了,而小杜甫活了下来。

你们说,是不是要特别感谢杜甫的姑母(她连名字都没留下)?

正因为有这种超级的善良和无私的大爱的浸润,杜甫才会对世间万物充满了爱。

同样,因为杜甫的悲天悯人,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谨以此书献给认真生活过的杜甫先生,2022年是他诞辰1310周年。

时间流逝,而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历史的囚徒 x1oBq0MuczfEqhsfgVtAdc2GHjbMMmqlvepJpYfJGcejSr6gtUuURNeB0/jW/al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