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个勇敢的人。
他敢直接写诗揭露皇家成员与宠臣的腐败和奢侈,很多诗人根本不敢触及。比如这首《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管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瞋。
此诗为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春天所作,有人甚至考证此诗写于4月10日这一天。
杜甫写此诗的主要目的是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逸,将他们作威作福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中国历朝历代,都很忌讳外戚专权,但都不同程度受此影响,比如汉代。
唐代自武后以来,外戚擅权又成为问题,武氏亲属都身居朝廷要职。他们捆绑在一起,玩弄政治、剥削人民,这也是后来安史之乱发生的一个诱因。
这首《丽人行》中,“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写丽人的姿态与服饰之美,“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写宴乐之奢侈,“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则写杨国忠的嚣张气焰和厚颜无耻。
杜甫整首诗不空发议论,只是尽情地揭露事实。
在杜甫的笔下,场面极为宏大,笔调却细腻至极。虽不见讽刺的语言,但是惟妙惟肖的描写中隐含着犀利的匕首。读者自能品出其中的深意。
在全诗的结尾,老杜显露出他幽默的一面:劝告世人不要靠近杨姓一家。
否则,宰相一发怒,后果很严重。
在一本正经的咏叹中,杜甫完成了一篇极有讽刺力量的诗作。
杜甫还写有《兵车行》,反映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找来体会一下。
仕途失意、屡屡碰壁的杜甫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