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高血压调查(CHS)发现,2012—2015年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估计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亿;血压正常高值 粗检出率为39.1%,估计全国有血压正常高值人数为4.35亿。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仍存在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问题。
20世纪中叶,和现在很多不在乎高血压的患者一样,人们(包括医学界)的普遍观点是,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后,需要更高的血压让血液通过狭窄的血管,所以高血压是一种代偿机制,不应该干预。由于这种错误认知的持续存在,很多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降压治疗,最终出现了高血压并发症。这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罗斯福的血压常高达180/110mmHg以上,并经常感觉头痛。由于当时医学界的普遍认识是不能降血压,所以当有医学人士对罗斯福的血压提出质疑时,他的医生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批评质疑者说,血压增高是人体的代偿反应,总有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要控制它。而后罗斯福逐渐出现了高血压并发症,即劳累后呼吸困难等症状。1944年3月,罗斯福因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住进了医院。这是典型的高血压慢性并发症进展过程之一。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突发脑出血,当晚死亡。
后任总统杜鲁门认识到了高血压的危害,签署了《国家心脏法案》,成立了国家心脏研究所,并拨出专款开展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这也是近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研究之一——弗雷明汉心脏研究。1957年,该研究首次定义高血压为血压≥160/95mmHg,并让人们真正认识到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控制它。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40/90mmHg(在诊室不同日测量3次以上),该标准一直延续至今。2017年,美国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30/80mmHg。由此可见,血压正常值的界定来源于临床研究得出的有益结果,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出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可能还会不断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