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阿瑟尔斯坦及六个青年君王统治时期

阿瑟尔斯坦是爱德华的儿子,接替爱德华成为国王。在执政的十五年时间里,他以爷爷艾尔弗雷德为榜样,将英格兰管理得井井有条。威尔士暴动的民众被他强力制服,不得不向他缴纳钱财和牲口,并送上他们最勇猛的鹰和猎狗。对撒克逊政府阳奉阴违的康沃尔人也被他击败了。他重视穷苦人民和弱势群体。他重新启用了一些内容完好且有用却被束之高阁的旧法律,新制定的法规更是具有远见卓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奥拉夫亲王、来自苏格兰的康斯坦丁国王和北威尔士的平民组成了强大的联盟,企图打败阿瑟尔斯坦。阿瑟尔斯坦仅仅用了一次战役就让他们溃不成军。从此,他在位期间和平的日子渐渐多了起来,达官贵族也有了空闲的时间学习礼仪,变得举止得体大方,谦逊有礼,到英格兰来访问的外国王公也多起来。

埃德蒙是阿瑟尔斯坦的弟弟,他坐上王位时才十八岁,因为那年四十七岁的阿瑟尔斯坦去世了。埃德蒙成了六位青年君王中首位登场的君王。

埃德蒙被世人称为“实干家”,因为他在国家的改良和不断完善上颇有手段。但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却频频来犯,因此他执政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不稳定,死亡的时候也很倒霉。有一天晚上,埃德蒙在自己家的大厅举办一场酒宴,宾主尽欢之时他突然在人群里看到了利奥夫——一个声名狼藉的强盗,此人早被下令驱逐出英格兰了。国王被强盗的有恃无恐气坏了,对自己的侍从说:“赶走那个强盗,他就坐在桌子旁边,他是一个被驱逐出国的罪犯,对于这种过街老鼠,人人得而诛之。”利奥夫挑衅道:“我以上帝的名义起誓,我绝不会走!”听完这话,国王勃然大怒,离开座位朝着他冲过去,并抓住他的头发想把他打倒在地。没想到利奥夫藏了一把匕首在斗篷里,在和国王纠缠时用匕首将国王当场杀死。接着,利奥夫又靠着墙壁,和卫士们展开了殊死搏斗。虽然他最后被千刀万剐,血流满地,但卫士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您现在可以想象当时帝王的生存环境有多寒酸了。一个国王会醉醺醺地在家里的酒席上与一个强盗大打出手,并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杀死。

接着继承王位的是年轻的埃德雷德。尽管他弱不禁风,却坚强不屈,被称作“海盗王”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曾被他和他的军队打败。九年后,埃德雷德也死了。

年仅十五岁的埃德威国王登场了。国王的权力并不在他手里,而是被修道士邓斯坦控制着。邓斯坦是一个聪慧却疯狂而且残暴自大的传教士。当时,邓斯坦是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的院长。这个修道院里安葬着埃德蒙国王。在邓斯坦很小的时候,一天深夜,他发着高烧,迷迷糊糊中下了床,走到了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修道院当时正在装修,到处都有脚手架,邓斯坦在里面不停地走动,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因此人们传说当他在房子里到处走动时有天使保护着他。他曾发明一种竖琴,不用人弹就能演奏曲子。这也许是真的,现代就有一种家喻户晓的琴——风弦琴,利用风的力量来弹奏。国王阿瑟尔斯坦在世时非常喜爱邓斯坦。这招来了一些人的嫉妒,他们用一些无法解释的奇怪的事情诽谤邓斯坦,说他是装神弄鬼的巫师。还有人暗中袭击他,把他的手和脚捆绑起来,并将他丢到沼泽里面,谁知他竟大难不死,并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

那个时代,少见的知识分子往往是传教士。他们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国王赏赐传教士没有开垦过的土地作为修道院的兴建之所,因此,他们不得不学习并熟练掌握耕作和栽培技术,不然土地不肥沃,传教士们就只能挨饿了。要想把用于祈祷的礼拜堂打扮得美轮美奂,把用于就餐的大厅装饰得宁静舒服,就需要木匠、画家和金银匠人。传教士一般都独自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在生病或者发生意外时,为了避免伤痛和死亡,通晓植物的性状和作用是他们必需的技能,另外他们还要应付各种跌打损伤以及其他外伤。正因为这样,他们有的相互学习,有的勤学苦练,掌握了许许多多实用的技术。他们在很多方面颇有建树,例如农业、药物、外科和手工业等。轻松地使用一些简单的机器来骗取老百姓的信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极简单的事。我坚信,这种事他们经常做。那些机器在现代极为常见,在当时却是奇迹。

邓斯坦作为修道院的院长,无疑是传教士中的佼佼者。他精通金属锻造,常常在一间狭窄的房间里干活——真让人不可思议,平躺都无法展开身体的房间有什么用呢?他总是编造一些魔鬼来伤害他的荒诞的假话。比如,他说,某一天,他正在认真工作,恶魔来到房间墙壁上的小窗边偷看,并尝试引诱他离开房子,放弃工作,去过无所事事、恣意享乐的生活。他用在火里烧得通红的钳子夹住恶魔的鼻子,恶魔疼痛难忍,高声号叫,声音传了几英里远。有人说邓斯坦疯了,当年的高烧烧坏了他的大脑,然而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这些谎言,不明真相的人才会受骗上当,把他当作神仙,使他位高权重。而这恰是他梦寐以求的。

据说玉树临风的埃德威国王登基当天,斯堪的纳维亚的后裔奥多(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发现国王不顾前来祝贺的来宾,偷偷地从宴会离开了。奥多十分气愤,就叫邓斯坦去寻找国王。当邓斯坦找到国王时,国王正和他美丽的妻子埃尔吉娃以及她宽厚仁慈的母亲在一起。邓斯坦不但痛骂了三人,而且强硬地将国王带回宴会。

有人认为邓斯坦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教会反对近亲成为夫妻,而年轻的国王和他美丽的妻子恰恰是近亲。其实,在我看来,根本就是因为邓斯坦是一个嚣张跋扈且性烈如火的人。他在成为传教士之前有一段失败的爱情,这让他憎恨身边的美好的爱情,所有和爱情有联系的人或物都成为他报复的对象。

对年轻的国王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羞辱。不久,埃德威就以私自侵占前国王的财产为由对当时的财政大臣邓斯坦提出诉讼。邓斯坦不得不逃往比利时。有人派出人手想挖出他的双眼,令人遗憾的是他幸运地逃掉了。而他曾掌管的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也被他长期的对手(从前是,以后也是)、已婚的传教士接管了。不久,邓斯坦就与他的盟友、斯堪的纳维亚后裔奥多串通起来,支持埃德威年少的兄弟埃德加抢夺王位。不仅如此,他还叫人从王宫里把才十七岁的可爱漂亮的王后埃尔吉娃偷偷抢出来,在她的脸上用烙铁打上烙印,并将其当作奴隶贩卖到爱尔兰,以示对埃德威的报复。没想到爱尔兰人非常同情王后的遭遇,把她当成朋友,并说:“我们要将王后送回去,交给国王,让有情人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医治好王后脸上恐怖的伤口,将恢复美貌的王后送回英格兰。她满心欢喜、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却在格洛斯特遭遇邓斯坦和奥多事先埋伏的兵马的袭击。这两个无耻小人指挥人马残忍地将王后的四肢砍断,然后置之不理,直到她死亡。因为长相英俊被百姓叫作“俊美者”的埃德威知道后,也在无可奈何中死去。这对年轻的夫妻是如此悲情,他们的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结尾。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就算是出身高贵的国王和王后,生活也不如和平年代的平民百姓幸福。

十五岁的“和平者”埃德加成为新的国王,但国家的权力依然牢牢掌控在邓斯坦手里。他规定修道院里只能有单身的传教士——他们都是本笃会的成员,而已经结婚的传教士全部被赶了出去。为了表现自己高高在上,邓斯坦把自己加封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不仅埃德加,连周边的其他小国的国王也被他控制了。其间还发生了一段让后人至今仍反复吟唱的故事。有一次,埃德加在切斯特召开会议,会后大家坐船前往圣约翰的修道院参观。在迪伊河上,邓斯坦端坐船中,埃德加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威仪,亲自在船头掌舵,另外八个国王尽管头上戴着王冠,却如纤夫一样在两边摇桨。

邓斯坦和他的教徒们因为埃德加千依百顺,便千方百计地将他伪造成最伟大的国王,其实,埃德加不仅贪婪好色,而且残酷无情。他曾经因为看上了威尔顿修道院的一位姑娘而强行将她从修道院里抓走。邓斯坦装出很愤怒的样子,并假惺惺地惩罚他七年之内都不可以佩戴国王的王冠。这样的惩罚对埃德加来说根本无足轻重。佩戴王冠和佩戴其他的东西根本没有区别。埃德加执政期间最倒霉的事就是娶了第二位妻子艾尔芙蕾达。艾尔芙蕾达美名远播,被埃德加知道了,于是他让他信任的臣子阿瑟尔伍德前往德文郡,进入她所住的城堡,看她是否名副其实。当阿瑟尔伍德见到艾尔芙蕾达时,发现她真的美艳动人,不禁一见钟情,并和她结为夫妻。为了掩饰真相,他回复国王,艾尔芙蕾达只是家境殷实,其实是一个普通的女子。阿瑟尔伍德回去后,国王心存疑虑,决定亲自去他家里看看,并在快到的时候才通知阿瑟尔伍德,让他准备接待。阿瑟尔伍德胆战心惊,只得对新婚的妻子坦白一切,哀求她打扮得丑陋一点,举止傻头傻脑一些,尽量掩盖她的美丽,希望可以平息国王的怒火。艾尔芙蕾达答应了,却没有照做,因为她本就是个爱慕虚荣且极具野心的女子,成为王后当然是她的首选。于是,她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魅力四射。过了一会儿,国王一来就发现自己受骗了。因此,他让人将阿瑟尔伍德这个背叛者杀死在树林里,并和恶毒的艾尔芙蕾达结成了夫妇。过了六七年,埃德加就去世了,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就是他的埋骨之处。他在世时曾经全面装修过这个修道院——也许是邓斯坦特意为他装饰的,显得人们对他的所有赞美都是真的。

在此期间,英格兰曾被狼群袭击和骚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后来人们把狼群驱赶出平原,威尔士的山区成了它们的藏身之所,但它们并不消停,仍然常常出来偷袭人和动物。因此,英格兰向威尔士人提出,他们本来应该进贡的物品可以用每年三百颗狼头代替。为了节约钱财,威尔士人开始疯狂猎杀狼,短短四十年,狼就从这个地方彻底消失了。

年轻的国王爱德华开始了他的统治。他的绰号“殉道者”是人们依据他死亡的方式而起的。艾尔芙蕾达想让她的儿子埃塞雷德成为国王,但邓斯坦没有同意,而是选择了爱德华。有一天,年轻的国王去多塞特郡打猎,途中路过继母和弟弟生活的城堡科夫堡,便想去看望他们并表达自己的善意。他没有带上随从,自己一个人骑着马朝着城堡飞奔而去。傍晚时分,他来到了城堡并吹响了号角。艾尔芙蕾达热情地迎了上来,一边笑着一边说:“我尊敬的国王陛下,欢迎您的到来,快请进来吧。”国王回答道:“不用了,亲爱的夫人,麻烦您给我一杯酒,我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只是为了向您和弟弟表示问候,请允许我坐在马上喝,我还要赶紧回去,不然随从们见不到我,会以为我出事了。”艾尔芙蕾达回去取酒,借机对她的卫士悄悄吩咐了一番。卫士从大门溜出去,悄无声息地站在国王的马后。天色越来越暗,阴险的女人拉着年仅十岁的儿子,对着国王微笑,国王举起酒杯,说:“祝您健康!”他正准备喝,卫士从后面跳出来,出其不意地捅伤了他。国王扔下酒杯,仓皇逃走了。因为流血不止,他渐渐没有了意识,掉下马来,一只脚挂在马镫上无法抽离,受到惊吓的马拖着主人一路疯狂奔跑,他的脸被泥土、树叶、沙石等不断地摩擦。人们顺着国王一路留下的血迹才发现了马匹狂奔的路线,等到追上并截停它时,这位年轻俊美的国王早已面目全非了。

第六位,也是最后一位年轻的国王是埃塞雷德。当他看到他的哥哥被刺伤并逃走时,吓得大喊大叫,艾尔芙蕾达抢过仆人手中的火把,毫不留情地抽打他。人们不喜欢这个小孩,甚至可以说对他恨之入骨,因为他有一个阴险毒辣的母亲。他的母亲残忍地谋害前国王就是为了让他成为国王。连邓斯坦都不支持他。邓斯坦最初的想法是如果埃德金莎愿意就支持她成为英格兰女王。埃德金莎是埃德加和那位被他从修道院抢来的姑娘所生的女儿。她太了解年轻君王之间的恩怨情仇,宁愿待在修道院过平淡简单的生活也不愿做女王。无奈之下,邓斯坦只能选择埃塞雷德成为国王。因为埃塞雷德的优柔寡断和怯懦,人们便给他取名“迟钝者”。

刚开始,因为国王太年少,艾尔芙蕾达很容易控制他。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国王日趋成熟,渐渐脱离了她的掌控。这个臭名远扬的女人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她只得退出政治舞台。为了抵消自己当初犯下的罪行,她修建了许多教堂和修道院,仿佛修建一座耸入云霄的教堂就可以充分表达她的悔过之意。教堂采用了那个时代常见的建筑风格,她从全世界找来各种各样的石头堆砌在一起,并让教徒在里面修行,似乎这样就能掩盖自己曾犯下的罪过——可是那个因为她的阴谋而死的年轻的孩子流尽了鲜血,人们顺着带血的马蹄印迹才发现了他的遗体,这样的罪行又岂是冷冰冰的建筑就可以遮掩的?

邓斯坦在埃塞雷德在位八九年后去世了,那时他已经老态龙钟,可他奸狡诡谲的本性一点也没有改变。埃塞雷德在位时有两件和他密切相关的事传得沸沸扬扬。有一次,邓斯坦参加了一场在教堂里举行的会议,议题是传教士结婚能否被认可,他默默地坐在一边,低着脑袋,好像正在认真思索。突然,一个声音从房间的十字架中传出来,告诫大家一定要听从邓斯坦的想法。这肯定是邓斯坦导演的一场幻术,那声音几乎可以肯定是他自己发出来的。时隔不久,他又导演了一场更加离奇的闹剧。还是一场会议,议题仍然是之前的那个,在一个开阔的房间里,邓斯坦和他的追随者坐在一边,另一边则是持异议的人们。邓斯坦站起来说:“我们把这一切交给上帝,让他来决定。”刚一说完,反对派那边的地板突然坍塌了。有人当场死亡,受伤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肯定,这就是邓斯坦做的,因为他所在的那块地板毫无损伤。他早就叫人在地板下动了手脚,只要他发出号令,地板就会坍塌。这事根本毋庸置疑,邓斯坦这样擅长制造的匠人做出这样的机关根本就是小事一桩。

邓斯坦去世以后,传教士们将他称作“圣徒”,从此以后,人们就称呼他为“圣邓斯坦”。这不过是一个称号,就算人们把他称为一匹用来拉车的马,并用这个称号称呼他也没有问题,毕竟怎样评价是人们的自由。

我相信,埃塞雷德早就想脱离“圣徒”的掌控,但离开了他的扶持,这个国王只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失败者。耻辱和挫折充斥着他的政治生涯。斯韦恩是丹麦国王的儿子,他和父亲争吵后被赶了出来,于是就带着贪婪的斯堪的纳维亚人跑到英格兰,大肆抢劫。为了让这伙强盗早日离开,胆小的埃塞雷德便拿出金钱打发他们,可贪心是没有止境的,得到了一万,下次就要一万六,接着就要两万四,一次比一次要得多。而付出的一笔又一笔的巨额钱财都变成了苛捐杂税摊到了英格兰百姓身上。但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并不满足,去而复返,得寸进尺。无奈之下埃塞雷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与外国有权势的大家族联姻,从而得到对方的帮助。诺曼底公爵理查德有一个妹妹名叫埃玛,貌美如花,号称“诺曼底之花”,自然成为他追求的对象。公元1002年,他们结为夫妻。

很快,英格兰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前所未有的悲剧。11月13日,国王对全国子民下令屠杀英格兰境内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每一个英格兰居民都参与了这场杀戮,对自己身边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毫不留情。

所有在英格兰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无论男女老幼,从装备精良的战士到毫无还手之力的婴儿无一幸免。他们当中确实有残忍凶暴的强盗,他们肆无忌惮地冲进英格兰人的家中,欺男霸女,傲慢专横,不可一世,这些人的确该杀。但是被杀的人中还有很多热爱和平的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们和这个国家的人成为夫妻,对这个国家和人民都有深厚的情谊。但英格兰境内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无人生还,包括贡希尔德和她的家人。贡希尔德是丹麦国王的姐妹,嫁的是英格兰的权贵,却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丈夫和小孩惨死,最后自己也难逃一死。

丹麦国王知道如此血腥的事件后,立刻怒不可遏地带领一支气势恢宏的舰队和一支精壮的军队奔赴英格兰。这支军队里没有瘦弱的奴隶和虚弱的老者,全是身强力壮的平民或他们的子女。在11月13日那天,他们的亲人都在那场血腥的杀戮中惨死在刀光剑影之下。人们发誓要以牙还牙,报仇雪耻,让英格兰人付出代价。斯堪的纳维亚人乘坐的是大型船只,为了从气势上震慑英格兰人,他们把金色的雄鹰、黑色的乌鸦、威风凛凛的龙等野兽图案画在旗帜上。旗帜代表着不同的指挥者,挂在每艘船的船头,与船侧面闪闪发亮的盾牌交相辉映。国王的船上挂着代表国王的军旗,旗帜上用彩色的线条描绘出图案,看上去像一条威风八面的蟒蛇。怒气冲天的国王对他信仰的神明起誓,如果他的蟒蛇不能用有剧毒的牙齿一点点地磨碎吞噬英格兰的心脏,那所有的神灵就不必再庇护和保佑他。声势浩大的舰队乘风破浪冲向英格兰。

他言出必行,威猛的战舰在埃克塞特一靠岸,声势浩大的军队就冲了下来,一路向前,经过的地方如蝗虫过境。为了证明他们已经攻占了全部的地方,行进的时候他们会在地上插入所持的长矛,或将长矛抛在水里。为了纪念同胞被残忍杀害的那个夜晚,他们不管行进到什么地方,都会驱使撒克逊人给他们筹备丰盛的酒宴。他们在酒席上一边咒骂着英格兰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酒足饭饱后,就用剑杀死撒克逊人,然后大模大样地径直离去。这场仗打了整整六年,所有的建筑物都被他们放火烧掉了。在乡间地头耕种的人被他们杀死了,而且他们不准人们再耕耘。老百姓饥肠辘辘,不少人都死于饥饿。入侵者走后,原本富庶的城市留下来的只有断壁残垣和灰烬。更悲哀的是,很多英格兰人变成了出卖祖国的叛徒,包括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私自逃离部队的士兵,还有埃塞雷德信任的臣子。叛徒抢夺了很多英格兰的船,他们成了强盗,反过来为难自己的国家。而英格兰的海上部队遭遇了一场狂风暴雨,几乎无人生还。

但让人欣慰的是,在这种凄惨的情形下,一位英勇的传教士——坎特伯雷的大主教,依然对自己的国家和懦弱的国王忠心耿耿。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与合围他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展开了近二十天的顽强战斗。最后,出卖他的人把城门打开,才让敌人得以进城。他被捕后身戴刑具却坚持道:“让我去抢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的钱,来换我活下去的机会,这种事我绝对不会做!”他无数次如此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敌人让他搜刮百姓的钱财来交换自由之身的要求。

后来,斯堪的纳维亚人终于失去了耐心。一天,他们一起饮酒作乐,喝得酩酊大醉后,让人把主教抓到举行宴会的大厅。整个大厅里人满为患,有的人甚至站在桌子和长凳上,所有的人都凶神恶煞地看着主教,并恶狠狠地说:“主教大人,马上给我们钱!”传教士看着周围凶狠的人,明白自己难逃一死了。但他仍坚定地说:“我没有钱!”人们冲着他大声吼道:“那你就想办法去,找你的子民去。”他回答道:“那是不可能的!无论你们说多少遍,我都不会答应!”

人们将主教围在中间,对他威逼恐吓,但他不为所动,傲然屹立。恼羞成怒的人们开始对他拳打脚踢。大厅的墙角堆着一些吃剩的骨头,一名士兵骂骂咧咧地从里面抽出一根粗壮的牛骨,朝着主教的脸砸过去,主教立刻血如泉涌。接着,其他人也纷纷效仿,从垃圾堆里抽出骨头砸向主教,主教被打得遍体鳞伤。后来,一个曾接受过主教洗礼的士兵用斧头将他杀死了。我宁愿相信这个士兵内心是善良的,这样做是为了让他少受点折磨。

如果埃塞雷德能够以高尚的主教为榜样,英勇不屈,他就会奋起反抗,然而懦弱的他没有这样做,反而给了敌人多达四万八千英镑。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得到什么甜头,不久,斯韦恩又来了,他要全面占领英格兰。这个时候,软弱无能的国王,风雨飘摇的国家,四面楚歌的处境让英格兰人民心如死灰。斯韦恩的到来,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便开心地迎接他。当国王还在伦敦时,人们还可以坚持抵抗,但他前脚一走,人们就打开城门,将斯堪的纳维亚人开开心心地迎了进来。走投无路的国王只得离开英格兰,逃到诺曼底公爵那里,他来自诺曼底的妻子和孩子早已在那里了。

然而,即使民不聊生,善良的英格兰人也无法彻底抛弃伟大的艾尔弗雷德国王和他的民族。斯韦恩自封为英格兰的君主才三十几天,就匆匆离世。宽宏大量的人们写信给埃塞雷德,只要他能比之前做得好一些,人们愿意再次接受他做国王。国王让自己的儿子爱德华回到英格兰,并代替他做出了保证。很快,他也回来了。他是英格兰人选择的国王,丹麦人却支持卡努特——斯韦恩的儿子。于是,一场王位之争开始了,足足打了三年,一直到“迟钝者”埃塞雷德死亡为止。在他统治期间,除了这一件事,几乎没有任何值得歌颂的事。

按理说,埃塞雷德死了,卡努特就应该成为新的国王了。但是,人们觉得他不是撒克逊人,不应该管理他们,于是全力支持埃塞雷德的儿子埃德蒙。埃德蒙孔武有力,因此被人称作“刚勇王”。为了争夺王位,可怜的英格兰再次成为战场,双方前后共展开了五次战役。后来,健壮的埃德蒙提议两人单打独斗来一决雌雄。但矮小的卡努特并不愿意,身材上的差距让他不敢应战。于是,他表示愿意用瓦尔廷大道作为界线,各自为政——大道的北边是他的领土,大道的南边属于埃德蒙。瓦尔廷大道是一条古罗马人的军事通道,贯穿多佛尔港和切斯特市。因为长年累月的征战让人不堪重负,人们渴望和平,所以卡努特的提议得到了认同。最终他得偿所愿。之后不到两个月,埃德蒙意外死亡了,没人知道是不是被卡努特的人暗杀的。反正,卡努特是最终的胜利者,成为英格兰的国王。 93y6LMTNYK+A6JvqOOGlRX5UNK39hEX456MM/i8stFOqepSJ8jaQtF8nflx5aY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