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艾尔弗雷德大帝的光辉

艾尔弗雷德大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坐上王位时只有二十三岁。小时候他曾两次被送去罗马。当时的撒克逊王族常常去一些宗教圣地旅游和修行。另外,他也去巴黎住过一段日子。尽管他是埃塞伍尔夫最小最宠爱的儿子,但是当时的人并不在意学习,因此艾尔弗雷德十二岁时还从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字。幸好,就像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后面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一样,他也有一个非常智慧的母亲。某天,一本撒克逊的诗集很凑巧地被他的母亲奥丝贝嘉和他们兄弟几个看到。那时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出来,因此诗集是手写的,不仅字体优美,色彩鲜艳,装饰很漂亮,而且还画了很多图画,弟兄们都非常喜欢,母亲趁机说:“你们四兄弟中谁先认识字,谁就能拥有它。”艾尔弗雷德立即请来一位老师,聚精会神地刻苦钻研起来,没过多久,这本书就是他的了。这是他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事。

这位明君成为国王的头一年,就与斯堪的纳维亚人展开了九场战斗,并与他们签署了一些协议。伪善的斯堪的纳维亚人装模作样地对着他们手上戴的手镯庄严地发誓会远离不列颠——手镯对他们而言是圣洁的,通常会在他们死亡的时候与他们一起埋葬。真实的情况是,他们根本就不相信誓言,发誓和违背誓言对他们来说本就是习以为常的事。当他们开心的时候,就再次回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时隔三年,一个悲凉的冬季,大量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再次蜂拥而至,进犯英格兰的每个角落。国王只能分散兵力抗敌,却根本抵抗不了。最后只剩下艾尔弗雷德一个人,无奈之下他只能假扮成老百姓躲藏在一个放牛郎的房子里。放牛郎没有见过他,更不知道他是国王。

当斯堪的纳维亚人四处搜捕国王时,他就一直藏在放牛郎的房子里。有一天,房东太太在厨房里烘烤蛋糕,让他帮忙看着。国王一心牵挂着他的臣民,担心他们不能逃过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搜捕。他只顾着打磨他的武器,准备在形势好转时用它们狠狠地教训那些言而无信的人,蛋糕早被他抛之脑后了。房东太太回到家,蛋糕早煳了。她根本不知道面前的人是一位国王,凶狠地骂道:“你就是一个笨蛋,随时都准备吃蛋糕,却看不好!”

后来,在德文郡的海岸边,当地的军队在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部队刚靠岸时就展开猛烈攻击,杀死了敌人的头领,还夺走了他们的旗帜。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旗帜上画着一只乌鸦,这种动物很能代表这些明抢暗偷的人。丢失了旗子让他们忧心忡忡,他们坚信一种传说:这面旗子是具有魔法的,它是三姐妹花一下午的时间用魔力编织出来的,假如他们打了胜仗,旗上的乌鸦就会展翅欲飞,反之就会萎靡不振。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那旗子上的乌鸦这时候就应该愁眉苦脸了,因为德文郡的队伍里有英勇的国王艾尔弗雷德。在英格兰西南部的萨默塞特郡的泥沼里,国王的部队驻扎在一片比较坚固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为解救受苦受难的百姓、向斯堪的纳维亚人报仇雪恨做准备。

想进行反击,首先要摸清可恶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军队实力和军事堡垒修建的情况,因此,对音乐比较拿手的国王艾尔弗雷德打扮成了行吟诗人,带着竖琴走进了斯堪的纳维亚人驻守的营地。当时敌人的统领是古斯鲁姆,在他的营帐里,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艾尔弗雷德在旁边一边演奏竖琴,一边吟唱诗歌,为他们助兴。看上去,他沉醉在美妙的音乐里,其实,他通过认真观察已经把敌人的营帐、兵力等军事情报全部掌握了。

不久,英勇的国王就为斯堪的纳维亚人举行了一场真正的“演出”:他找到了忠诚的跟随者,并和他们在约好的地方见面。他们本来已经认定国王早已失踪甚至死亡了,再次见面不禁喜极而泣。重新点燃希望的人们跟随着国王冲进敌人的军营,奋力拼杀。他们不仅打败了斯堪的纳维亚人,还将其围困了十四天以防他们逃掉。艾尔弗雷德不仅正气凛然、智勇双全,而且心地善良。信奉基督教让他学会以德报怨。无论自己曾经受到别人怎样的迫害,他都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感化敌人。因此,他胜利时并没有选择杀戮,而是提出只要敌人从英格兰的西面全部撤离,搬到东部去居住,双方就可以和平共处。另一个条件是古斯鲁姆必须信奉基督教,以此来表达对这个宗教的尊敬和感谢。古斯鲁姆接受了,在他接受洗礼时,艾尔弗雷德国王成了他的教父。古斯鲁姆用余生证明了他值得被宽恕。他一直竭尽全力辅佐国王,从不曾背叛过。而他领导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遵守承诺,从此改邪归正,踏踏实实地工作,和纯朴善良的英格兰人一样过上了平凡宁静的生活。但愿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小孩能和撒克逊人的小孩一起在阳光灿烂的乡间开心地玩耍;但愿两个民族的男女能互相爱慕,并结为夫妻;但愿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夜晚遇到赶夜路的英格兰人时可以为他敞开大门,让他免受露宿之苦;但愿两个民族的人可以一起在火红的炉火边,兴致勃勃地讲述伟大的艾尔弗雷德国王的故事。

可是,古斯鲁姆和他的手下只是斯堪的纳维亚人中很小的一部分。没过几年,无恶不作的海盗又来了。黑斯廷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天生暴戾残忍,带着八十艘船顺着泰晤士河一路抢劫到格雷夫森德。之后的三年,英格兰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对外和斯堪的纳维亚人打仗,国内发生饥荒,还发生了人和动物都无法逃脱的瘟疫。然而这些灾难并不能击垮强大的艾尔弗雷德国王,他为了在海上攻打和驱赶海盗,建造了巨型的战舰;在陆地上以身作则,奋勇杀敌。在他的号召下,人们把敌人统统赶走了,和平再次回到了英格兰。

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艾尔弗雷德做出的贡献都足以留名青史。他无时无刻不在为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辛勤操劳。他常常和智者、国外友人一起闲聊,并记录下他们叙述的一些事,让下属们传阅。除了英文,他还会拉丁语,用盎格鲁-撒克逊语言翻译拉丁文的书是他诸多工作中的一项。他要让人们对外来的文化感兴趣,并通过学习增长见闻。为了让百姓能够更幸福安宁,他制定了公平的法律;为了让人民不被无端冤枉,他将所有心术不正的执法人员统统撤掉;为了保护百姓的私有财产,他对抢劫犯施以重刑。听说在英明的国王的领导下,就算把金银珠宝串成串随意挂在街边,也没有人会起贪心,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他还开办了学校,并去法院认真仔细地处理案件。他所做的每件事都只源于他心里最深的期望——让子民在自己执政期间更幸福平安,生活水平比之前得到更大提高,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为此,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其辛苦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他把一天分成了若干份,每一份时间都分配了特定的事情,而他在每一份时间里都全力以赴。时间的划分需要精准,他制作了大小一样的蜡烛和火炬,并画上长短一样的刻度,火苗决不能熄灭。就这样,他用燃烧蜡烛的方式区分时间段,和人们现代钟表上划分小时的精准程度一模一样。但最开始做出的蜡烛是有缺点的,当宫殿里有风穿过门窗的缝隙吹进来时,蜡烛会淌蜡,没有办法完全燃烧。为了不让这种情形出现,国王用木材和白色的兽角做了一个盒子,把蜡烛放在里面。这就是英格兰提灯的雏形。

在这样的日子里,他却一直被一种不知名的病痛深深地折磨,饱受煎熬。这是一种无药可救的病,症状是剧烈疼痛。国王不愧为男子汉,坦然地接受这一切,就像他坦然面对生命中遇到的别的痛苦一样。公元901年,五十三岁的国王在他在位的第三十年永远地离开了他的臣民。尽管时光如梭,直到现在,人们对他的敬仰和崇拜都没有丝毫减弱。

接替王位的是国王的儿子、外号“长者”的爱德华,他是通过议会推荐并投票即位的。在他在位的时候,前国王的一个侄子想谋夺王位,英格兰东部一些忠于艾尔弗雷德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大概因为爱屋及乌而支持他,开始拼死争斗,英格兰被搞得乌烟瘴气。最后,获得姐姐支持的爱德华取得了胜利,在王位上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二十四年。他不断扩大并强化对全国的控制,撒克逊七国被第二次统一在一起。

英格兰由此成为由一个撒克逊国王统治的统一的国家。当时,撒克逊人已经来这里居住四百多年了,风土人情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仍然好酒贪杯,举办宴会时常常鼓乐齐鸣,觥筹交错,但也有一些高尚雅致的举止和情趣开始传扬,并逐渐增加。例如,如同我们在墙壁上贴壁纸一样,他们也在墙上挂绣着花或鸟的织锦——织锦是用丝绸编织的。他们用不同的木料精心雕刻成桌子和椅子,上面用金银做装饰,还有一些甚至全部用金银这类稀有的金属制作。人们的衣服用丝绸、棉布、金色薄绸等织成,有的还有刺绣;人们佩戴着金质的饰品,吃饭使用刀和叉,用金、银、铜和野兽的骨头制成盘子;酒杯、床架和乐器的样式更是数不胜数。在酒席上,人们会在人群中传递一把竖琴,竖琴停在谁手中,谁就要献唱一曲或者弹奏一曲。武器被制作得非常结实、牢固,铁锤是其中很恐怖的一种,会一击致命。很久以后人们还在使用这种武器。撒克逊的男女都非常俊美:撒克逊的男子最骄傲的就是自己的外表:乌黑的头发在前额稍稍分开,一脸浓密的美髯,清澈明亮的眼睛,还有健康的肌肤;撒克逊的女人则高贵典雅,风姿绰约,在英格兰的街头让人赏心悦目。

撒克逊人的历史还在继续,让我感慨的是,当艾尔弗雷德大帝在位时,撒克逊人人性里最好的一面第一次被挖掘出来。这个英明的君主首先完美地展示了这些品质。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撒克逊人的子孙后代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们不管用哪种前进的方法——坐船、步行或者其他方式,也不管去到哪里——各大洲的每个角落,甚至世界的尽头,始终锲而不舍,从不屈服,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更是百折不挠。无论环境如何恶劣——荒凉的沙漠、阴森的树林、无尽的大海,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冰天雪地,他们都能坚持。因此,无论他们到哪个地方,都会把先进的文明成果带到那里,包括法令制度、工业、人身及财产安全,还有那些持之以恒才能得到的成果。

写到这里,我停了下来,对这位伟大的国王充满了敬佩,他一个人的身上几乎拥有撒克逊人所有的美好品德。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威武不屈、锲而不舍,成功时宽以待人,失利时卧薪尝胆,崇尚真理、公平,热爱自由,重视学习知识和普及教育。他为保留优美的古撒克逊语言而做的努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没有他当初的贡献,我们现在书写的文字就会少一半的含义。听说英国现在的某些法律的制定也受到了艾尔弗雷德的精神的影响。因此,让我们共同祈祷,以他的为人和精神为榜样,当我们遇到蒙昧的人时,能够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一生去感化他们,让后来的执政者明白,教化人民是他们的职责。 TJvgqA8oYsN2LzZShXIF+6AQTEyPt0WPzZnJ8CjlYcWgrXyGaCIyVaCQICL2sH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