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三

【文本阅读】

吃饭

钱钟书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把国家分成三等人,相当于灵魂的三个成份;饥渴吃喝是灵魂里最低贱的成份,等于政治组织里的平民或民众。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请客上馆子去吃菜,还顶着吃饭的名义,这正是舌头对肚子的藉口,彷佛说:“你别抱怨,这有你的份!你享着名,我替你出力去干,还亏了你什么?”其实呢,天知道——更有饿瘪的肚子知道——若专为充肠填腹起见,树皮草根跟鸡鸭鱼肉差不了多少!真想不到,在区区消化排泄的生理过程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政治作用。

古罗马诗人波西蔼斯 曾慨叹说,肚子发展了人的天才,传授人以技术 。这个意思经拉柏莱发挥得淋漓尽致 ,《巨人世家》卷三有赞美肚子的一章,尊为人类的真主宰、各种学问和职业的创始和提倡者,鸟飞,兽走,鱼游,虫爬,以及一切有生之类的一切活动,也都是为了肠胃。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饱满的肚子最没用,那时候的头脑,迷迷糊糊,只配作痴梦;咱们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吃了午饭睡中觉,就是有力的证据。我们通常把饥饿看得太低了,只说它产生了乞丐,盗贼,娼妓一类的东西,忘记了它也启发过思想、技巧,还有“有饭大家吃”的政治和经济理论。德国古诗人白洛柯斯 做赞美诗,把上帝比作“一个伟大的厨师傅 ”,做饭给全人类吃,还不免带些宗教的稚气。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样的上帝,不做也罢。只有为他弄了饭来给他吃的人,才支配着我们的行动。譬如一家之主,并不是挣钱养家的父亲,倒是那些乳臭未干、安坐着吃饭的孩子;这一点,当然做孩子时不会悟到,而父亲们也决不甘承认的。拉柏莱的话似乎较有道理。试想,肚子一天到晚要我们把茶饭来向它祭献,它还不是上帝是什么?但是它毕竟是个下流不上台面的东西,一味容纳吸收,不懂得享受和欣赏。人生就因此复杂了起来。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不妨唤作吃菜的。第一种人工作、生产、创造,来换饭吃。第二种人利用第一种人活动的结果,来健脾开胃,帮助吃饭而增进食量。所以吃饭时要有音乐,还不够,就有“佳人”、“丽人”之类来劝酒;文雅点就开什么销寒会、销夏会,在席上传观法书名画;甚至赏花游山,把自然名胜来下饭。吃的菜不用说尽量讲究。有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舌头像身体一般,本来是极随便的,此时也会有贞操和气节了;许多从前惯吃的东西,现在吃了彷佛玷污 清白,决不肯再进口。精细到这种田地,似乎应当少吃,实则反而多吃。假使让肚子作主,吃饱就完事,还不失分寸。舌头拣精拣肥 ,贪嘴不顾性命,结果是肚子倒霉受累,只好忌嘴,舌头也只能像李逵所说“淡出鸟来”。这诚然是它馋得忘了本的报应!如此看来,吃菜的人生观似乎欠妥。

不过,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彷佛一只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最粗浅的例像白煮蟹和醋,烤鸭和甜酱,或如西菜里烤猪肉 和苹果泥 、渗鳘 鱼和柠檬片,原来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东西,而偏偏有注定的缘份,像佳人和才子,母猪和癞象,结成了天造地设的配偶、相得益彰 的眷属。到现在,他们亲热得拆也拆不开。在调味里,也有来伯尼支 的哲学所谓“前定的调和” 同时也有前定的不可妥协,譬如胡椒和煮虾蟹、糖醋和炒牛羊肉,正如古音乐里,商角不相协,徵羽 不相配。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所以《论语》上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虽然在《乡党》一章里颇讲究烧菜,还未得吃道三昧 ,在两种和谐里,偏向音乐。譬如《中庸》讲身心修养,只说“发而中节谓之和”,养成音乐化的人格,真是听乐而不知肉味人的话。照我们的意见,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追随孔子,而愿意推崇被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那一大段,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 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孟子曾赞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为“圣之和者”,这里的文字也许有些错简。其实呢,允许人赤条条相对的柳下惠,该算是个放“任”主义者。而伊尹倒当得起“和”字——这个“和”字,当然还带些下厨上灶、调和五味的涵意。

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至于请饭时客人数目的多少,男女性别的配比,我们改天再谈。但是趣味洋溢的《老饕年鉴》 里有一节妙文,不可不在此处一提。这八小本名贵希罕的奇书,在研究吃饭之外,也曾讨论到请饭的问题。大意说: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这一番议论,我诚恳地介绍给一切不愿彼此成为冤家的朋友,以及愿意彼此变为朋友的冤家。至于我本人呢,恭候诸君的邀请,努力奉行猪八戒对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说的话:“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

(节选自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注释】

①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②玷污:弄脏;污损。比喻名誉受污损。

③拣精拣肥:比喻挑剔,苛求。

④鳘:海鱼名。

⑤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

⑥徵羽:和前面的“商、角”一起组成“宫、商、角、徵、羽”,即我国古乐中的五音,类似现在简谱中的 1,2,3,5,6,即宫相当于 1(do),商相当于 2(re),角相当于 3(mi),徵相当于 5(sol),羽相当于 6(la)。

⑦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⑧垂涎:因想吃到而流下口水,比喻贪婪或十分羡慕。

阅读导引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学者。19 岁考清华,数学只得了 15 分,因中英文特优,清华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了他。1935 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后同赴英留学。193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旋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41年曾羁居于沦陷的上海,创作颇丰。1949 年于清华任教。1953 年调中国文学研究所。1969 年与杨绛同下到河南“五七干校”。1972 年回京。

钱钟书才华横溢,精通古今中外的学问,精通六种语言,他的记忆力像照相机一般,过目不忘,他的头脑被誉为“20 世纪最具智慧的头脑”、“文化昆仑”、当代“第一博学鸿儒”等。

文学与生活

《吃饭》体现了钱钟书纵横捭阖、针砭时事的青春朝气和才华,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都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启人。钱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见长。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融会贯通,浓缩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

《吃饭》文如其人,智慧而尖锐,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幽默风趣,调侃之间道出人间百态。

问题指南
思考

本文借“吃饭”为题发表议论。意趣并非“吃饭”本身,也非就吃论吃,而是巧借“吃饭”的由头,通过各种联想和比喻,批判性和讽刺性地发表对社会人生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进行讽刺的?

试着找找本文中幽默、比喻的句式做成卡片,贴在笔记本上。

评价

作者从现实生活的人情世态到抽象的人生观理论,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古罗马的波西蔼斯到中国的伊尹、老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却处处涉笔成趣,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魅力。

扩展

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学者,课后读一读他的书,感受其语言风格。拓展自己的文学见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文学寻味

在作者看来,综合调剂,和谐统一(“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不仅是厨师做菜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见解,更是中国许多政治家的理政之道。像厨师一样善于综合调剂,使多种物料相互浸润、化解,变革和融合到非常和谐的最佳效果。

学习烹饪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就会悟出很多道理,将其和人生联系起来,收获一定很大。试着将自己的烹饪人生作一个合理的规划,在语文活动中进行分享。

【语文实践活动】

//我来秀文化//

活动设计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这块土地上,各族勤劳的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与饮食相关的各种文化也随之兴盛,如酒文化、茶文化、宴席文化、礼仪文化等,甚至影响了中国周边的各国人民,使周边各国也形成了与中华饮食相似的文化,甚至与西方饮食文化有了质的区别。今天我们来展示一下饮食文化及其相关文化,要求学生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查找相关内容,做成笔记、卡片或PPT,进行展示并评价打分。

活动目标

文化是永恒的话题,通过展示自己的饮食文化及其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强对饮食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热爱中华文化。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活动准备

1.学生分成 5 ~ 6 个小队,每队选出一个小队长,在老师所列任务单中选取一个任务主题,不可重复。

任务主题 1:酒文化(中国、西方国家异同)

任务主题 2:茶文化

任务主题 3:宴席文化(中国、西方国家异同)

任务主题 4:餐饮中的礼仪文化(中国、西方国家异同)

任务主题 5:中西方国家饮食文化发展史和内涵

任务主题 6:中国饮食和东南亚国家饮食的风味流派

2.每队围绕自己队所取的“文化”名号进行课前收集准备,并制作相关的展示内容。

3.每队选出一个队员进行介绍,做好活动前的表达等准备工作。

4.每队选出一个队员组成评委组,对各队活动的表现进行评分。

5.选出 1 ~ 2 人(男、女各一人)作为主持人,进行相关的主持准备。

6.制订评分办法。

7.了解一些有关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

活动步骤

1.以队为单位,各队派代表上台展示,分别介绍自己队的作品。

2.各队联系自己所属“文化”,说说各种不同的文化及文化现象。

3.将自己队收集的内容做成小论文。

活动评价

“我来秀文化”活动评价表

活动反思

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前准备,使学生积极投入饮食文化相关内容的收集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动手,积极思考,积极秀出自我,从而熟悉饮食文化及相关文化类型,热爱饮食文化,做中华饮食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熏陶和洗礼,树立文化自信。

【拓展阅读】

稻草变黄金:日常生活中的蜕变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

当我住在法国南部的一个艺术家聚居区的时候,几个在埃塞克斯 的大学教书的拉美朋友请我去和他们一起吃一顿自己家里做的饭。我那时靠一笔国家艺术捐助金已经在外国生活了近一年,为了让这笔钱能坚持更长时间,所以我基本上只以法国面包和扁豆果腹 。因此在收到这次晚餐的邀请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尤其是因为他们答应会有墨西哥菜。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在发出这个邀请的时候认为我也会一起做这顿饭。我猜他们因为我是个墨西哥人,所以以为我知道怎么做墨西哥菜。他们特别想吃玉米圆饼,可我这辈子从来没做过一个玉米圆饼。

我确实亲眼看到过我母亲把一堆小生面团擀成完美的圆形,但是我母亲的家庭是从嘎那华多 来的,是乡下人,他们只知道怎么做面粉圆饼。和他们不同,我父亲的家庭则是从墨西哥城来的城里人。我们也吃玉米圆饼,不过我们不自己做。家里人会到街角的圆饼店去买,我从来没见过任何人做玉米圆饼,从来没有。

哎,我的拉丁主人们不知用什么办法弄来一小袋玉米粉,他们把这袋面粉扔给我,命令我做出玉米圆饼来。随便做吧,他们说了这句话,就回去做他们自己的饭了。

我怎么觉得我好像是那个神话故事里被锁在一个房间里,被命令把稻草纺成黄金的女人 一样呢?当我被要求写美术硕士学位考试中心的评论文章时,我也有同样难受的感觉——那是我要获得毕业学位而必须写的唯一一篇非创造性的文章。我应该怎么开始呢?这种文章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像我凭直觉写诗或写故事那样。这种文章还需要有一步步的过程,我最好能知道这些。我觉得做玉米圆饼或是那样写一篇评论文章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都要哭出来了。

然而,不知用什么办法,我还是做出了那些玉米圆饼——歪歪扭扭、烧煳了的,但是可以吃。我的主人们对墨西哥饭菜绝对一点也不了解;他们觉得我做的玉米圆饼很好吃。(我真高兴当时我妈妈不在那儿。)现在回想当初,再看到记录我们三个大吃那些毫不匀称的圆饼的照片,我感到很好笑。同样让我感到好笑的是,我居然完成了我的美术硕士学位考试文章(也是不匀称的、歪歪扭扭的,但是同样完成了)。没想到我能做到。可我做到了。

在我的一生中我努力做到了很多我没想到自己能做到,其他很多人也没想到我能做到的事情。特别因为我是个女人,一个拉丁人,一个有六个男孩的家庭中唯一的女儿。我爸爸很久以前就希望看到我嫁出去了。按照我们的习俗,男人和女人都只有通过婚姻才能离开他们父亲的房子。然而我却只用自己的两只脚在我父亲的门槛上跨进跨出,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带着我。一个没人来接也没人赶走的女人。

更糟糕的是,我比六个兄弟更早地冒险离开了家。我打破了一个可怕的禁忌 。不知为什么,当我回顾童年的照片时,我很想知道我当时是否意识到了我已经开始了自己那场安静的战争。

我认为我的家庭,我的墨西哥血统和我的贫穷从某种意义上都与将我塑造成一名作家有所关联。我认为我的父母一直在把我培养成为一名艺术家,虽然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我从父亲身上遗传了一种对四处漫游的热爱。他出生在墨西哥城,然而年轻时,他就来到美国四处游荡。最后他被征入军队,就这样成了一名美国公民。他讲过一些关于他几乎不会英语时在美国的前几个月的故事,我把这些写进了《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故事里,它们也会出现在我计划将来写的其他故事中。我还从他身上继承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现在他看墨西哥肥皂剧的时候还会哭——尤其是关于孩子遗弃父母的。)

我母亲和我一样——出生在芝加哥,但是具有墨西哥血统。她那强硬而又对一切都了然于胸的声音充斥在我所有的故事和诗中。她是一个热爱画画和读书,并且能唱出一部歌剧的令人惊讶的女人,一个聪明的人。

在我小时候,我们去墨西哥城的次数是那么多,以至于我以为我祖父母在命运街12 号的房子是我们的家。那是在我们从一所芝加哥公寓到另一所游牧的漫游中唯一固定的去处。德贝亚克区,命运街 12 号的那所房子可能是我知道的唯一的家,而那种对一个家的怀旧之情将会成为萦绕我心的一个主题。

我的兄弟们在我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尤其是最大的两个,我是在他们的影子里长大的。亨利是我的二哥,也是我最喜欢的兄弟,他经常出现在我写的诗和故事里,有时我在故事里只借用他的绰号“奇奇”。他在我的童年时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是睡上下铺的伙伴,我们是同谋者,我们是好朋友。直到我大哥从墨西哥学习回来,他们才开始把我这个女性排斥在外。

我的老师们如果知道我成了一名作家,他们会说什么呢?谁会猜得到呢?我不是个非常聪明的学生。我也不是很喜欢学校,因为我们经常搬家,所以我总是新学生,看起来又可笑。在我五年级的成绩单上,我得到的只是一大堆C和D,可是我不记得我有那么笨。我擅长艺术,读了很多图书馆里的书,而且我所有的笑话都能把奇奇逗得哈哈大笑。在家里我很好,可是在学校我却沉默寡言,除非有老师叫到我,只要有第一次我就会说上一整天。

当我开始考虑怎样看待自己时,那应该是在 11 岁。我知道从外表来看,我已经 32岁了,但是在内心里我还是11岁。我是照片里那个胳膊骨瘦如柴、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头发弯曲的女孩。我以前不喜欢学校就是因为他们看到的都只是我的外表。学校规则很多,双手叠放在一起坐着,让我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我喜欢看着窗户外面思考。我喜欢盯着过道对面的女孩看,用红墨水一遍又一遍地写下她的名字。我还奇怪坐在我前面的那个领子很脏的男孩为什么没有一个能把他收拾得好一些的妈妈。

我认为我的爸爸妈妈尽了最大的努力使我们保持暖和干净,从不挨饿。我们有生日晚会、毕业晚会以及类似的东西,但是还有一种渴望需要满足。这是一种我无法名状的渴望。这就是我开始写作时的那种渴望吧?

1966 年,我们搬进了一所房子,一所真正的房子,我们的第一个真正的家。这就意味着我们不用每隔两三年就更换学校,变成街区里新来的孩子了。我们可以放心交朋友,不必害怕又得和他们告别,一切从头开始了。我的兄弟们和他们带回家来的那群男孩最终将成为我的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路易和他的堂兄弟,梅姆·澳替兹和他有两个名字的狗,一个英语名字和一个西班牙名字。

我妈妈的才能在属于自己的家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她从图书馆里借书,自学了园艺。她种出的花受到了很多人的羡慕,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在大门上加一把锁来挡住半夜的偷花贼。直到现在我妈妈还在继续种花。

那就是我在《芒果街上的小屋》里记录下来的我人生中的那段时期。在那个棘手的时期里你既是个孩子又是个女人,然而又两者都不是。我仍然很害羞。我是一个无法从自己的贝壳里走出来的女孩。

我怎么知道将来会记录和描写那些把所有的悲伤都一肩挑,向窗外凝视的女人呢?我后来记录的就是芝加哥的城市街道,只不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

从那里到现在,我已经做过了各种我没想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我进了一所享有声望的大学,和著名的作家们一起学习,还获得了一个美术硕士学位。我在伊利诺伊和得克萨斯的学校里教授过诗歌。我得到了一笔国家艺术捐助金,靠着它跑到了我的勇气能允许的最远的地方。我看到了伯罗奔尼撒的白茫茫的、严寒的山脉。我在一个希腊小岛上生活过。在拉帕罗,我仅此一次地遇到了依欧那,并且带着她那颗悲伤的心穿过法国南部,到了西班牙。

我在南斯拉夫住过。我到过那歌剧院后面著名的尼斯花市。我曾经住在前阿尔卑斯的一个小村里,亲眼目睹了骑马人日常的游行队伍。

离开欧洲之后,我又搬到了得克萨斯那偏远而又奇妙的乡村,那有着偏光蓝的天空和大甲虫的土地。我遇到了一个和我同姓的市长,见到了著名的墨西哥裔美国艺术家、作家和政治家。

得克萨斯是我生活中的又一篇章。它带来了多比—佩萨诺会员资格,在一个 265英亩的牧场上居住六个月的资格。然而最重要的是,得克萨斯使墨西哥回到了我身边。

坐在我最喜欢的看人的地方,从阿拉莫穿过大街的弯弯曲曲的沃尔沃茨柜台,我想不出除了当一名作家外还有什么是我更愿意做的。我从考德海角到旧金山、西班牙、南斯拉夫、希腊、墨西哥、法国、意大利,一路旅行讲课,直到今天最后到了得克萨斯的塞金。这一路上,有随手可拾的稻草,加上一点儿想象,就能变成黄金。

【注释】

①埃塞克斯: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

②果腹:吃饱肚子。

③嘎那华多:墨西哥中部的一个州。

④把稻草纺成黄金的女人:应是《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见《侏儒妖》。

⑤禁忌: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

阅读导引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出生在芝加哥的一个很大的墨西哥裔美国家庭中。由于西斯内罗斯的家庭很贫穷,所以她经常搬家,并且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住在狭小拥挤的公寓里。她对待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退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用大量时间来阅读神话故事和经典文学作品。西斯内罗斯先在芝加哥的洛尤拉大学就读,然后参加了依欧瓦大学的作家研讨班。她的书《芒果街上的小屋》(1984 年)只取得了一般性的成功,然而,她后来的作品《喊女溪》(1991 年)赢得了评论界的赞扬,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文学与生活

西斯内罗斯喜欢通过生活语言来表达道理,而且这些道理浅显易懂。生活中我们面对着柴米油盐的担心,甚至有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要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

西斯内罗斯是你想认识的人吗?为什么?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生活中的哪个阶段对塑造她的写作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稻草变黄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实现“稻草”纺成“黄金”的?

能不能分享一下,在生活中有人认为你做不到的事,你却做到了。说来大家听听,并说说你如何做到的,有什么启示。

问题指南
思考

通过做玉米圆饼的故事,作者试图说明什么道理?进一步想一下作者的这个故事是如何和其他部分连接起来的?

这篇散文表现出西斯内罗斯怎样的想象力和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力?

举例说明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评价

作者是墨西哥裔移民,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作者没有放弃奋斗,这些文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只是说“加上一点儿想象,(稻草)就能变成黄金”,你同意她这个说法吗?

扩展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达到目标需要通过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汗水,我们需要调整情绪去面对挫折与失败。把作者的观念移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支撑和鼓励我们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天地。

文学寻味

作者通过做玉米圆饼的小事,从吃这件事上展开了对自己人生历程的追记,学生也要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去发现闪光的东西。因为我们身边并不缺乏美,我们要训练出发现美的眼睛。 hxVfuyLhgQ9X/qnGlRIUvb14i32Q1k2FI1Wu83IRjhKs6ag/wRnGIbtO7AGpIc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