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一

【文本阅读】

乡党

食不厌精,脍 不厌细。食 ,鱼馁 而肉败 ,不食。色恶,不食。臭 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 ,不食。割不正 ,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 ,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节选自《论语》)

【注释】

①脍:切得很细的鱼和肉。

: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变味了。

④馁: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⑤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⑥臭:气味。

⑦饪:烹调制作饭菜。

⑧不时:不在当时,不时新,不时鲜。时,应时,时鲜。

⑨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⑩气:同“饩”,即粮食。

⑪市:购买。

⑫脯:肉干。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 向然,奏刀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 之舞,乃中 《经首》 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 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 大郤 ,导大窾 ,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 之未尝,而况大 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 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 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注释】

①踦:用膝抵住。

②砉然:象声词,皮肉相离的声音。

然:象声词,比砉然的声音更大。

④桑林:商代乐曲名。

⑤中:合乎的意思。

⑥经首:尧乐《咸池》中的乐章名。

⑦会:节奏。

⑧盖:同“盍”,意义同何,怎么的意思。

⑨进:超过。

⑩批:击。

⑪郤,同“隙”,指筋骨间空隙处。

⑫窾:空隙。

⑬因其固然:顺其本来的结构。因,遵循,顺着。固然,这里指牛本身的结构。

⑭技经肯綮:技,同“枝”,枝脉。经,经脉。技经,指经络联结处。肯綮,指骨肉联结处。以上四处都是对运刀有所阻碍的地方。

⑮大 :指股部大而硬的骨头。

⑯硎:磨刀石。

⑰恢恢乎:宽绰而有余的样子。

⑱族:筋骨交错聚集处。

⑲謋:同“磔”,张开。这里指骨肉相离的声音。

⑳善:通“缮”,修缮、擦拭、摆弄。

【译文】

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唰唰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刚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是一头整牛。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觉得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被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里,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心满意足,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你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之道了。”

阅读导引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弟子和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庄子》。《庄子》行文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不仅是哲学著作、美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

文学与生活

《乡党》篇共 27 章,其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一位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让人们了解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孔子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非常讲究,这些饮食生活影响了中国饮食文化几千年。思考一下:我们现在生活中哪些方面还受到这种影响?有什么样的表现?

你家里的日常饮食生活有什么样的礼节?想一想,我们烹饪生活中还需要哪些礼节?你觉得这些礼节礼仪需要怎样与时俱进?如果有机会和孔子交流,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庖丁解牛》向我们展示了庖丁解牛的全过程:起初,“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在这里,庖丁解牛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反复实践来达到美的最高境界的过程,解牛已经从一个实用的劳动过程变成了一个审美的艺术创造过程,从而进入了一个高度自由的境界。

生活中,我们常常说“熟能生巧”,即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地训练,反复地训练,一定会非常熟练且巧妙,成为专业人士。

学习烹饪更是如此,只有多练,才能熟练掌握所学技艺。

问题指南
思考

孔子列出了哪些“不食”的情况?

你是如何理解孔子这段关于饮食的谈话的?如果穿越回去,我们将怎样向孔子描述后世的饮食现象?试着进行一下古今对比。

古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可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几千年历史,老祖宗的记载都是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里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再难我们也得慢慢地读懂,多读几遍也就理解意思了。多读几遍《庖丁解牛》,你会理解到不一样的内涵。里面有些词语我们今天还在用,下面这些成语就出自这篇文章,“目无全牛”“切中肯綮”“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查一查字词典,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熟悉和认识它们。为什么古人的思维如此厉害,能将生活现象上升为一种哲理。我们也可以仔细观察,努力从生活中的小现象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评价

背诵这篇《乡党》,试着评价一下孔子的饮食观。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课后找一下相关资料,看看庄子有哪些思想,梳理一下,大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并试着评价一下这种思想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扩展

请你在作品中寻找一下:味型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和今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通过这篇《庖丁解牛》,我们能学到什么?对学习烹饪有什么样的启发?

运用庄子的写作手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小事,并试着说明一个道理。

文学寻味

味在中国饮食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下面的实践活动中,认真准备一下,去寻找古今至味。

请找找中国的饮食“五味”,并与大家分享。

【语文实践活动】

//我来说美味//

活动设计

中国饮食号称“烹饪王国”,除了技艺繁多,还讲究用料、刀工训练、火力、施水调味、装盘器皿、盘饰点缀和美食美名等。今天我们来说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美味?用什么来调出这些美味?

活动目标

熟悉不同味型和呈味物质。

活动准备

1.把学生分成 5 ~ 6 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并给自己取一个以味命名的组名,可以夸张一些。

2.每组对自己组的“味”名进行分析,写在准备好的卡片上,找出能呈现此种味的食材或调味料。

3.每组选出一个组员组成评分组,为各队的展示打分。

活动步骤

1.以组的方式上台展示,分别介绍自己组的“味”及呈味物质。

2.各组联系自己所属的味,说说如何开发出味型原料或调料。

3.将自己的活动内容写成小论文。

活动评价

“我来说美味”活动评价表

活动反思

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因为味型是学习中餐烹饪必须掌握和学习的,进入厨房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味型及呈味物质,所以一定要做更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拓展阅读】

本味

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时疾 时徐 ,灭腥 去臊 除膻 ,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 ,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 ,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澹 而不薄,肥而不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

【注释】

①纪:这里是法度的意思。

②疾:快的意思。

③徐:缓,慢慢地。

④腥:像鱼的气味。

⑤臊:像尿或狐狸的气味,难闻。

⑥膻:像羊肉的气味。

⑦精妙微纤:精致巧妙入微。纤,细小,细微。

⑧哝:通“浓”,厚重。

⑨澹:同“淡”,恬静、安然。

【译文】

所有的味道的根本,水是第一的。五种味道三种调料,九次煮开,九次变化,火候是关键。有时快有时慢,消除腥味去掉臊味除掉膻味,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质。味道调和的事,一定用甜、酸、苦、辣、咸,谁先谁后谁多谁少,那很精妙,却都从这里产生。鼎中的味道变化是很精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同射箭驾马的精妙,阴阳的变化,四季的规律。所以,时间虽久却不会腐败,熟了却不会烂。甜却不浓烈,酸却不深涩,咸而不少,辣而不暴烈,味道清淡而不薄,肥厚而不腻。

阅读导引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此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 26 卷,160 篇,20 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了老子顺应自然的思想,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之长,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各方面的理论体系。

这则小文中关于味的观点,可以想见我们的祖先在很早时就已悟透烹饪的精髓。我们的祖先把烹饪和做人、治国等结合在一起,认为治理国家要像烹饪一样,讲究法度、规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联系到今天的为人交际、情商处事,我们应怎么做才能更好适应呢?这篇小文被称为厨师界的“厨艺宝典”,你怎样去评价它?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文学与生活

吕不韦是有名的商人,同时也很具有政治头脑和眼光。吕不韦将投资眼光放在了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国太子身上,认为太子“奇货可居”。在纷繁的头绪下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学会用头脑解决问题。那个时代是一个思想碰撞的时代,百家争鸣,一如今天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要在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抓住脉络性的东西并化为己用,树立自己的独特气质、个性和观点。 UZA8Y1QZx3C1qOsBn+vrdmFrEI1vY9kHXAY7Dg+Jm+PcZfW1Ql+oIMeWngEkMx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