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建筑设计

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设计和传统的建筑设计的理念是一样的。当建筑规划设计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来进行建筑设计。先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方案通过以后,进行建筑初步设计。在建筑初步设计的过程中,与传统设计的方法和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有很大的不同,现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都要求采用建筑信息化软件。BIM是建筑信息化管理软件,包含了建筑工程的所有工程实施过程管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是从BIM软件的建筑设计模块开始的,是按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流程来实施的。

2.1.1 建筑整体设计

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建筑设计按传统的建筑设计的理念,考虑用户的需求、建筑的功能、建筑的体量、立面的美观和环境的融合度等因素。但是在作具体的平面、立面、剖面和构造详图设计时和传统的建筑设计就完全不一样。一般作建筑整体设计时可以采用草图方式,先手绘建筑草图,根据草图在BIM软件的建筑设计模块上先作建筑构件设计,构件设计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把构件组装成三维建筑整体模型,从而生成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设计流程如图 2.1 所示。

图 2.1 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示意图

装配式建筑的模型是一个建筑信息模型,要包含装配体、子装配体与单个设备等有关的全部数据,都会和三维模型的数据联系在一起,包括在一个统一的建筑信息模型中,同时对装配体怎样装配、装配的程序都会有所说明。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经过中,要有包含建筑构件设计、构件生产工艺、构件装配工艺、后期的构件维护工艺人员参与其中。通过BIM软件体系仿真后得到结果,直到满足需要为止。BIM软件体系功能如图 2.2 所示。

(1)平面设计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原则是模数协调。平面设计要对套型模块的类型与尺寸实施优化,住宅内装部品和住宅预制构件要完成通用化、规范化与系列化,增强与完善住宅产业化相配套的运用型技术,在项目资本投入降低的同时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在布局形式的选取上,大空间布局要优先选用,并对管井和承重墙的部位实施科学安排布置,完成灵活可变的住宅空间布局,清楚确定套内每一个功能空间的分区和布局,套内的承重墙体能经过对构造的合理选型有效减少。

图 2.2 BIM信息化系统功能图

(2)立面设计要点

运用系列化、规范化、模块化的套型组合特征,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在预制外墙板能够使用不一样的饰面材料,表现出不一样色彩与纹理的变化。预制装配式建筑住宅大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能经过不同外墙组件的灵活组合,展现出工业化建筑立面效果的特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外墙构件,包含混凝土预制组件、外装饰组件、空调板、阳台、门窗等。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造住宅外部组件的装饰效果能够充分发挥,让其外观设计展现立面多样化。外门窗以满足通风采光要求为基础,调整窗口大小、比例和窗框形式,灵活应用设计方法。经过调整空调、阳台的形状与部位,能够让立面可变性更大,经过装饰组件完成自由多样的立面设计效果,充分体现了装配式建筑集成化设计的特征。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设计如图 2.3、图 2.4 所示。

图 2.3 装配式BIM设计建筑图

图 2.4 BIM构件组装建筑图

总结起来,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可将设计工作环节细分为以下 5 个阶段:技术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以及构件加工图设计阶段。装配式建筑详细设计流程可参考图 2.1。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工作呈现 5 个方面的特征:

①流程精细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流程更全面、更综合、更精细,在传统的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前期技术策划和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②设计模数化:模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通过建筑模数的控制可以实现建筑、构件、部品之间的统一,从模数化协调到模块化组合,进而使预制装配式建筑迈向标准化设计。

③配合一体化: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应与各专业和构配件厂家充分配合,做到主体结构、预制构件、设备管线、装修部品和施工组织的一体化协作,优化设计成果。

④成本精准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成果直接作为构配件生产加工的依据,并且在同样的装配率条件下,预制构件的不同拆分方案也会给投资带来较大的变化,因此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

⑤技术信息化:BIM是用信息化技术表达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支持项目全生命周期决策、管理、建设、运营的技术和方法。建筑设计可采用BIM技术,提高预制构件设计完成度与精确度。

2.1.2 建筑构件设计

装配式建筑在预制构件设计时,要坚持模数化、规范化的原则,减少应用的构件种类,保证构件的精确化与规范化,使工程造价降低。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降板、异形、开洞多等位置,可以采用现浇施工形式。预制构件设计要注意成品安全性、生产可行性与方便性。如果预制构件尺寸较大,预埋吊点与构件脱模数量要合理增加,结合当地的建筑节能要求,设计合适结构的预制外墙板,使散热器与空调安装要求得到满足。对于建筑构造中的非承重内墙,尽量选取隔声性能好、容易安装、自重轻的隔墙板。结合应力作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室内空间要灵活划分,保证主体构造与非承重隔板连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预制装配式建筑内装修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是部件、装修、建筑一体化,依据国家有关的规范设计部件系统,达到节能环保、安全经济的要求,同时完成集成化的部品系统,成套供应跟规范相符的部件。完善构件与部品的通用性与兼容性,可通过对构件与部品接口技术、参数、公差配合的优化实现。对于装修设计所要求的设备、材料和设施的使用年限,预制装配式建筑内装修设计要思考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现实使用状况。而在装修部品方面要以适应性与可变性为主,简化后期安装应用和维护改造的工作。

由于构件的生产是一个集成化生产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批量生产过程,要有一定数量规模才有经济效益。因此,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设计首先是建筑产品的标准化,也即是说建筑物基本上是统一标准的。构件生产标准化,构件设计首先要模数化和标准化,更要集成化。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设计如图 2.5 所示。

图 2.5 BIM构件设计

图 2.6 展示了装配式建筑构件集成设计的实际范例,设计的墙板构件是由 4 层材料构成,左上角图中第 1 层是内装饰层,第 2 层是结构层,第 3 层是建筑保温层,第 4 层是外装饰层。当组装成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时,具有建筑外立面装饰、结构承重、节能和内装饰的功能。

图 2.7 是装饰构件设计,设计完成后与建筑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全建筑三维模型。

图 2.8 是把阳台作为建筑部件进行BIM设计。

图 2.6 BIM构件集成设计

图 2.7 BIM装饰构件设计

图 2.8 BIM构件设计

装配式建筑采用BIM技术进行建筑构件的三维设计,可以一边设计一边把构件设计子图保存起来,构建一个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库。用构件组装建筑三维模型时可以选择构件库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避免构件的重复设计。应用BIM技术用构件组装建筑三维建筑模型如图 2.9所示。

图 2.9 BIM设计构件组装建筑三维模型图

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建设量非常大、时间又特别集中,建筑工业化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尽管现装配式建筑在住宅的发展上有了部分新气象,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产业链也不是非常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支持与促进。在学习与掌握目前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和其要点的同时,中国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还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持续突破与创新,才可以真正地体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2.1.3 相关国家规范与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标准,目前已经或即将发布的国家规范和标准主要如下:

(1)行业和地方规范

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规范》(GB/T 51231—2016);

②上海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公共建筑设计规程》DGJ—08—2154—2014。

(2)国家标准

①《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2013;

②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a.《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15J939—1;

b.《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15G107—1;

c.《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节点构造》15G310—1—2;

d.《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15G365—1;

e.《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15G365—2;

f.《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 mm厚底板)》15G366—1;

g.《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

h.《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

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标准正在编制。目前很多应用的是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设计国家规范和标准将逐步完善。 c9e5XwnLbUYkCII17OIe6pBZ4lXApuA2ytFaYhuB84AXLhLuaaNTH+Y/sTsWQd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