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我想成为谁?

一、案例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式教师李镇西

1982年的一个星期天,我在书店买了一本《要相信孩子》。晚上,一气呵成读完。读到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观点:

“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我激动万分,竟情不自禁地从书桌前猛地站了起来,脑袋一下撞着了悬在上方的一盏25瓦的白炽灯,灯盏剧烈地摇晃起来,昏黄灯光下所有的影子都在摇晃,整个屋子仿佛都在旋转……,而我却有一种“陶醉”的感觉。

全书的灵魂——对孩子的爱和信任,使我第一次开始从人性的角度来审视我的学生和我的教育。“人性,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

从此,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我所能买到或借到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育人三部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几十本。

我用整个心灵拥抱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就是教育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文学的魅力……而这些都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格魅力。正是被这种魅力倾倒,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一直走到今天。

在我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之初,我就有意识地学习他:学习他对学生的挚爱,学习他对教育的执着,包括学习他坚持不懈地写“教育手记”,后来我在写有关教育论文或著作时,行文风格也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苏霍姆林斯基味儿”——夹叙夹议,以情动人,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融会于一个个教育故事之中;甚至我的第一部专著《给中学生的一百封信》,在体例和书名上都是在模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008年秋天,我有幸前往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乡,走进帕夫雷什中学,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神圣之旅”。那天我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墓地的时候,回头望去,原野之上,蓝天之下,苏霍姆林斯基的雕像顶天立地。是的,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的大地之子!少年马克思在作文中曾这样写道:“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后世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也可以作为苏霍姆林斯基和他事业的写照,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做到了。

我们究竟应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这是最最根本的;独立思考,勇于坚持真理的高尚品格;“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今天,我们最应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的是——怀有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

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才是真教育,才有价值。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爱,依然没变。我常常想起那本薄薄的《要相信孩子》。

二、原理与分析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人生榜样苏霍姆林斯基对李镇西老师的从教之路和职业发展有多重要!寻找、结缘、了解、追随、模仿、传承苏霍姆林斯基的为师之道,从价值观、思维、行为、作品、成就,都具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爱的味道,成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深受学生爱戴和同行敬重的良师益友。

(一)自我决定理论

我想成为谁?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自我决定理论让我们知道不同选择有不同的结果,特别是对职业认同和幸福感。

德西(Deci Edward L.)和瑞安(Ryan Richard M.)等人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天生的发展需要,包括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胜任、关系。自主,就是渴望自己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作选择和决定。胜任,就是渴望有能力去掌控和完成相关活动或任务。关系,就是渴望得到周围环境和人际的关爱、理解、支持,体验到归属感。

如果一项活动能让人体验到行为的自主决定、对活动能胜任、获得人际的认同,即满足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就会激发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人的幸福感、创造性、行为的坚持性、困难的应对性都有重要作用。当一个人过度追求外在动机时,如权力、名利等,会倍感压力、焦虑等。过多的外在动机的激励,会抑制内在动机的驱动。

案例中的李镇西老师,享受自主学习、写作和分享,享受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朋友般的情谊,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后,能够以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包括顽劣难教的孩子,通过各种办法去感化和引导,最终能帮助孩子走上正道,享受胜任良师益友的成就感。

(二)胜任素质模型

我想成为谁?我们可以选择,但还存在被选择。这就需要了解不同职业或岗位的胜任素质要求。

麦克利兰(D.C.McClelland)提出胜任素质的概念,认为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上能否取得好的成就,除了拥有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取决于其深藏在大脑中的人格特质、动机及价值观等。

有关教师的胜任素质模型,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的法律规定的准入素质要求。

2014年教师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同广大师生说: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四点共同特质。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提出理想的教师的素质内涵: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毅、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从苏霍姆林斯基为师之道,感悟教育的本质和好老师的素质。

要了解不同职业胜任素质,也可以通过网站www.onetonline.org查询。

(三)目标设定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有较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结果显示:

3%的人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目标,他们朝着目标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短期的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成就。2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25年来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目标具有启动、定向、凝聚、激励、控制的功能。没有目标,就会随波逐流。李老师自从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想成为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老师,就开始模仿苏霍姆林斯基的价值追求、工作方式、科研取向、阅读写作等,把孩子放在心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目标化和行动化,落地执行。

三、对策与建议

(一)寻找自己的榜样典范

人是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可以去构建和实现自己未来理想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兴奋和激情,也会碰到多种挑战和挫折,难免自我迷茫:我的选择对吗?值得吗?能实现吗?一旦在人生旅程中,有缘遇到榜样典范,寻找到一位现实的理想同道者、生命的原型,会有找到家的感觉,从此人生有了方向,温暖不孤独,而且从榜样身上看到其成长的轨迹和关键的转折,其人格追求、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成就评价等,都可以给自己引领、启发、信心、智慧和力量,激发自己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榜样,进而成为榜样,甚至超越榜样,再次培养下一代的榜样。

从李镇西老师看到《要相信孩子》,兴奋地头撞明灯,陶醉地遇见苏霍姆林斯基这一良师榜样,到最后成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良师,又影响和培养了很多中国的基础教育的老师,足见寻找榜样典范的重要性和价值。

你的人生榜样是谁?可以从现实世界中寻找,也可以从传记报道中寻找。

(二)明晰自己的人生使命

人生使命,就是活着的意义。从目标设定理论来看,人生使命是人生旅程的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追随自己的内心,坚守价值,抵制诱惑,克服懒惰,享受过程,评估结果,不断精进。

人生使命可以参考:“我是……享受……为了(让)……”,包括身份、路径、目的。比如:“我是一位爱心教育者,享受学习分享和教学相长,让更多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三)评估自己的SWOT

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透视现状和理想(见下页表)。比如成为一名理想的老师,可以分析自己的内在能力或资源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弱势,也可以分析外在环境(教育行业、所在学校、教学科目、学生对象等),有什么机会,有什么威胁。由此清晰地看到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发展长板,挖掘潜能,通过行动精进,心想事成。

SWOT分析需要结合具体的人来分析,表中所列只是示例。当事人可以进行家校合作,发挥优势,把如何帮助问题孩子成长的过程和经验记录、总结出来,结集出版,既可以促进自己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促进职称晋升和增加收入。还可以尝试借力专业的培训机构和人工智能,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表1 SWOT分析表 YRg+yV1C25yF7fZTOR1UkzU/1vq0YngrgyJ2j3jcOdGmyqrpzjQjQp3aTUIz4gs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