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教师心理韧性初探

一、案例导入

褚时健是颇具争议的财经人物,不过大家都承认,每次跌倒之后,他都能重新站起来。褚时健少年丧父、辍学,不过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和母亲一起承担起家庭重担。中年时他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不过这也未让他沉沦,相反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1979年,52岁的褚时健被调往云南玉溪卷烟厂。在他的带领下,17年时间里玉溪卷烟厂从一个地方小烟厂成长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卷烟巨头,累计创利税超过800亿,上缴税金约占云南省财政收入的60%。由于当时企业家激励机制与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原因,1999年,71岁的褚时健因“贪污罪”被判入狱。当外界以为这是他最后的人生结局时,2002年,74岁的褚时健与妻子在玉溪承包了2400亩荒山开始种橙子。十年之后,“褚橙”难求,褚时健也由“烟草大王”变身“中国橙王”。有人就褚时健的故事评论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站在怎样的高峰,而是看他从顶峰跌落之后的反弹力。心理韧性关注的就是人们在逆境中的表现。

二、原理与分析

(一)什么是心理韧性

传统上,心理学家认为不利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总是产生消极影响,不过这种观念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改变。在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中,西方心理学家发现,同样面临不利的环境条件,有些青少年无法良好适应,产生诸多问题,而另一些青少年则显示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在逆境中反而顺利发展。为了解释个体在逆境中表现出的差异,学者们提出了心理韧性概念。

心理韧性也被称为“心理弹性”“抗逆力”“复原力”等,指的是经历逆境的个体,其身心没有受到严重损伤反而愈挫弥坚的现象。实际上,心理韧性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个体内在的乐观、热情等品质,也包括外部的支持与帮扶。目前学界主要从三种视角对心理韧性进行界定。(1)能力视角。许多研究者将教师心理韧性视为一种能力或品质,认为教师心理韧性指他们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压力和挫折时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适应能力,包括在长期压力情境中有效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从创伤中恢复身心状态的能力、面对逆境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能力等。(2)结果视角。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教师心理韧性是教师面临逆境时积极适应的结果,即教师在遭遇挫折后,有效利用外部支持性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达到良好的适应水平。(3)建构视角。秉承这种视角的学者指出教师心理韧性不单单是一种应对挫折的能力,也不仅是教师应对逆境的结果,还是一种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即教师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积极应对并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动态过程。虽然视角不同,不过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和环境互动过程中建构的产物,高心理韧性教师在面临逆境和挫折时仍可以保持积极状态,并有能力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韧性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教师心理韧性的危险性因素指的是逆境中使教师更可能受到伤害的个体或环境因素;保护性因素则是指逆境中使教师避免伤害的个体或环境因素。我们既需要关注保护性因素,也需要关注危险性因素。

1.教师心理韧性的危险性因素。

通过对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希腊、新加坡等国家的50项教师心理韧性研究进行总结,贝尔特曼(Susan Beltman)等学者发现危险性因素包括个体和环境两个层面。

(1)个体层面的危险性因素。根据贝尔特曼等研究者的总结,教师心理韧性个体层面的危险性因素最常见的是消极信念或者说缺乏自信;排在第二位的是求助困难,即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排在第三位的是个人信念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2)环境层面的危险性因素。深入了解教师心理韧性在环境层面的危险性因素,可以让教育工作者更有针对性地抵御来自环境的威胁。环境层面的危险性因素主要包括与教学工作有关的危险性因素(教学任务重、课堂管理困难、非教学任务占用过多时间等)、与家庭有关的危险性因素(缺乏来自家人的支持、难以做到工作家庭平衡等)、与发展有关的危险性因素(缺乏学校支持、缺少技能培训、专业发展路径狭窄等)。

2.教师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对教师心理韧性的维持和发展更为重要,其可分为内部保护性因素和外部保护性因素两类。

(1)内部保护性因素。内部保护性因素是可以让教师在不利情境中快速适应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教师心理韧性的内在保护因子有:①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有较高自信和效能感的教师在面对逆境时倾向于使用可控的内部归因,相信自己能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②较高的应对问题能力。面对压力情境时,应对问题能力较高的教师常常主动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即使失败也以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同时可以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③较高的教学水平。对教师来说,较高的教学水平意味着掌握较多教学技能,并可以将这些技能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学生获益更多,同时让自己收获更多信心。④较高的自我反思水平。较高的自我反思能力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客观分析,较充分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扬长避短。

(2)外部保护性因素。除了内部保护性因素,教师的外部保护性因素也可以让他们从容应对长期压力情境。有利于教师快速从逆境中恢复的外在保护因子包括:①学校支持。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为教师创设了愉悦的工作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解决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提供积极的反馈。②同事支持。除了来自学校层面的支持,来自同事的支持和帮扶对教师也非常重要。如果同事之间可以进行高效的交流与讨论,及时解决教育教学难题,那么教师在压力情境中受挫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自我效能也会有所提高。③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人际联系,如果师生关系良好,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并且获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对师生双方均是煎熬。④家庭支持。来自家人的支持对教师也非常关键,使教师在工作之外能够很好地恢复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从而更高效地应对高压力的工作情境。⑤社会氛围。社会中营造的尊师重教氛围可以为教师创造安全、和谐的教育基础,帮助教师高效应对不利情境所带来的压力,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对策与建议

心理韧性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心理韧性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根据心理韧性发展情况可以将教师分为三种类型:应战者、适应者和观望者。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尽力让自己成为应战者教师,至少要成为适应者教师,不能让自己沦落为观望者教师。

(一)应战者教师心理韧性的发展轨迹

应战者教师对教育工作始终充满热情与斗志,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压力与挑战,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调动各种资源来解决面临的难题,同时个人也收获成长。在任职初期,应战者教师对自己的教师生涯充满期望和自信,最明显的特点是勇敢进取,将挫折和困难当作挑战,视为自己成长的机会。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更是迎难而上,充分利用自身的心理资源,同时争取外部的支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压力和逆境,尽最大努力去解决遭遇到的教育问题。遭遇并顺利应对几轮挫折与困难之后,应战者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解决问题能力、教育教学技巧等都会长足发展,并日趋成熟。同时,由于总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与环境保持良好的互动,因此来自外部的支持越来越深厚,这反过来又提高了他们应对压力和挫折事件的能力,从而良性循环。对一线教师来说,应战者教师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目标,这也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二)适应者教师心理韧性的发展轨迹

除了优秀的挑战者教师,许多教师表现并非那么突出,不过他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了外部环境的要求,其心理韧性也有所发展。在生涯发展初期,适应者教师抱有较高的理想和期望,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们发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与理想状态并不一致,面对教育中的困难与挫折,他们会选择积极应对,并主动寻求来自他人的支持。到了第二个阶段,适应者教师仍然对教育教学抱有热情和希望,自身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开始反思自己在应对挫折和困难上的不足。但是,适应者教师的教育反思还停留在如何规避问题,即相对保守地去应对挫折与困难上,而不是以主动的态度去寻求问题的真正解决,因此常常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但是这些难题往往又改头换面回到自己跟前。到了第三个阶段,适应者教师热情开始衰退,逐渐接受自己的现状,继续使用防御型的策略来应对教育中的挫折与挑战。整体来说,适应者教师可以较好地平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但是很难主动地去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把这些问题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无法成为应战者教师,我们至少要成为适应者教师,并在此基础上争取进一步锻炼并完善自己的心理韧性。

(三)观望者教师心理韧性的发展轨迹

应战者和适应者教师的心理韧性是正向发展的,而观望者教师的心理韧性则是负向发展的。在入职初期的第一阶段,观望者教师对教育教学同样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在随后的工作中,他们开始遭遇挫折,承受以前从未想过的压力。虽然他们也会调动环境中的支持性资源,不过教育中遇到的挫折和压力仍然给他们太大冲击,使他们有些怀疑自己的生涯选择。到了第二阶段,由于带着积累的负面情绪,观望者教师接下来面对挫折与困境时更为艰难,同时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开始崩溃。到了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的问题没得到解决,新的挫折与困难又不断涌现,使这些教师面临过大的压力,失去对工作与生活的掌控感,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应对这些挫折与难题,开始回避问题和逃避现实来换取片刻宁静。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存在部分观望者教师,但我们不能以此为目标,应该抓住各种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让自己成为应战者教师。 ZpjzbT1jrZzadELOiDBhpoZrmevuR4tNOtq5XC8C5nltVuZ5604AwHTGr+dvk2l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