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如何提升幸福感之一:积极情绪

一、案例导入

爱笑的女人更幸福?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克特纳(Dacher Keltner)和哈克(Lian Huck)研究了密尔斯女子学院(Mills College)1960年毕业照上的141个女生,里面除了三名女生,其余都是微笑的,而在这些微笑中,有一半是杜乡(Guillaume Duchenne)微笑。这里要介绍一下微笑的区分。微笑有两种:一种叫作“杜乡的微笑”(Duchenne smile),这一命名是用来纪念发现它的法国人杜乡,这种微笑指的是发自内心的微笑,你的嘴角上扬,鱼尾纹出现,而牵动这些地方的肌肉非常难以用意志加以控制;另一种微笑叫作“官夫人剪彩的微笑”(Pan American smile),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杜乡微笑的特点,与其说是快乐,倒不如说是低等灵长类动物受到惊吓时的表情,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皮笑肉不笑”。

研究者分别在这些女生27岁、43岁及52岁时访问她们,询问她们的婚姻状况,对生命的满意程度等。当哈克和克特纳在1990年接手这个研究时,他们非常怀疑能否从毕业照中预测出这些人的婚姻生活。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拥有杜乡的微笑的女生一般来说更可能结婚,并能长期维持婚姻,在以后的30年中也过得比较如意。原来,人的幸福与否竟然能从微笑的鱼尾纹中预测出来。(马丁·塞利德曼《真实的幸福》)

二、原理与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保罗·多兰(Paul Dolan)在他的《设计幸福》一书中提到,幸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体验到的快乐与创造的意义。

我们做的所有事情、我们的所有感受,其中都存在快乐(或者痛苦)和意义感(或者无意义感),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从某个经历中获得的幸福感。

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你既要感到快乐,又要有意义感。保罗称其为“快乐—意义感原则”。

李镇西也曾经说过:好的教育应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有意义”,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即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教育理想,文化的传递,文明的传承等,都是教育应该有也必须有的意义,失去了这些意义,也就失去了教育。

“有意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说的——好玩,有趣,浪漫,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这和保罗的“快乐—意义感原则”是一致的。

如果要幸福,我们就首先必须体验积极的情绪或情感。积极情绪可以是有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对过去的积极情绪包括满意、满足、成就感、骄傲和平静;对现在的积极情绪包括欢乐、狂喜、平静、热情、愉悦和心流体验(这点最重要);对未来的积极情绪包括乐观、希望、信心和信任。这些情绪是人们在谈到幸福时常用到的字眼。

快乐等积极情绪是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正如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所说,“快乐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18世纪的哲学家与激进主义者边沁(Jeremy Bentham)甚至认为,“快乐”(pleasure)是唯一的好东西,而“痛苦”(pain)则是唯一的坏东西。

我们中那些快乐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用边沁的话来说就是,他们通常会感到快乐,而不太容易感受到痛苦。由此可见,你越多地感受到快乐,这些情感就越强烈,你也会越幸福。在完全没有快乐且频繁感受痛苦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幸福可言。

当然,在我提到快乐的时候,我并不是指情绪持续高涨的状态。我们都会经历情绪上的起伏,虽然生命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悲伤的情绪,诸如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每时每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幸福并不需要一直高涨的情绪,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负面情绪。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他会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推动着,比如欢乐和爱,而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只是小插曲。

三、对策与建议

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快乐、积累积极情绪呢?请记住三个要点:

第一是主动去计划,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留一点儿时间来愉悦自己。幸福的人,首先是做自己的人,带着接纳与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取悦自己。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称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应该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所以很多教师负重前行、身心疲惫。因此,我要对你说:亲爱的,你完全有权利也有必要先让自己过得开心一点,因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有余力去爱别人。只有你自己变成了太阳,你才能照亮其他人。只有你自己先开心快乐,你才能把开心快乐带给你的学生、家人和朋友。就像飞机发生事故时,乘务人员不都是劝你先给自己戴好呼吸面罩,再帮助旁边的孩子吗?所以,先取悦自己,先让自己开心,这不是自私。

第二是留心身边的正面事件。

我们常常想要的太多,所以经常会对各种值得开心的事不屑一顾,只关注各种烦恼。当你经常提醒自己去发现这些快乐时,你的心态就会变得很不一样。

李镇西曾说过一件让他幸福的事情:“我的学生爱我啊,我的学生喜欢我啊,我的学生对我好啊!上周在南京,我见到一位30年前毕业的学生,我们30年来一直没见过面,也基本没联系,但那天我在南京作报告,他走进了会场,听我讲他们那个班的故事,听着听着,泪流满面。报告结束后,他走上来与我紧紧拥抱。他说,他第一眼见到我就想哭,不知什么原因。那一刻,我很幸福!”

正是关注、享受与学生们在一起的真实的快乐,像李镇西这样的教师们找到了内心的幸福。而这也正是新教育的宗旨: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三是让自己尽情享受现在。不要去担心未来,不要去纠结过去,坦然地活在当下。

任何幸福的生活绝不是源于某一件重大的事情,幸福的生活是累积而成的,无论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点点滴滴的瞬间。想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首先应当接纳“活在当下”的理念,也就是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那些普通、平常的小事,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相处、学习新知识以及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日常生活中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从现在开始!

同时,避免习惯化,学会品味和正念可以帮你更好地活在当下,增加生活中的愉悦。

开心的感觉很容易转瞬即逝,我们很容易陷入习惯化的牢笼。在炎热的夏日,冰激凌吃第一口简直是人间至味,让人感觉无比幸福。第二口和第三口也很棒,但吃到最后,尤其是吃第二个第三个时就不再那么美味了,甚至让人腻烦。所以如何避免习惯化,让快乐延续,需要我们学会品味和正念。

以下有五个提升品味能力的方法。

与别人分享:你可以与人分享经验,让他知道你多么珍惜这个机缘,这是预测愉悦程度最有效的指标。

建构记忆:将当时的情景印在脑海中,或是找个纪念品使你以后可以跟别人分享当时的体验。

祝贺自己:不要害怕骄傲,告诉你自己别人是多么看重你,并且想想你已经为这一天等了很久。

使知觉敏锐: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方面,把不想要的排除在外。比如,当聆听室内音乐时,你可以闭上眼睛,专心享受音乐。

专注:让你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不去想别的,只是感受。不要去想应该做的事,不要去想等一下会怎样,或去想这件事可以如何改进等。

推荐一个品味的小技巧练习:以过去的积极经验激发现在,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你可以自己完成这个练习,但最好是和一个同伴或是一个小组一起。和其他人一起做的时候,大家应该轮流发言,说说什么曾使你感觉幸福——它可以是一顿美食,和家人相聚的时刻,工作中的某个项目或是你去听的一场演唱会。仔细地阐述一下,是事情本身还是你在其中和他人的共同经历让你感到幸福?是因为它带给了你挑战性,还是你看到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最后,请自问怎样才能用你所学到的东西(你个人的经历与他人的经历)启示你的未来。写下一个可以让你更幸福的承诺,然后与他人一起分享。

以正念(mindfulness)为基础的心理学疗法,在最近这几年火了起来,可能你也听说过。其实正念来自佛教的一个传统,它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当我们完全活在当下,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眼前的事物上,并不带任何主观评判时,这样的状态就叫正念。

接下来请你跟我一起做一个正念的小练习。

首先,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不论你是坐着、站着还是躺着,找到这样一个姿势,让你的身体可以和地板、座椅、床有充分的接触。然后,让我们暂时闭上眼睛,手臂自然下垂到身体两边,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呼吸、你的鼻头上来,你可以感受到空气是怎么从你的鼻孔进入,然后离开的吗?空气是冷的,还是热的?是重的,还是轻的?如果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呼吸,也不要紧,不要去评判自己,让我们再来试一试,当你呼吸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自己的鼻尖吗?你在自己的身体里觉察到了什么?

接下来,深吸一口气,让空气一路下降,从鼻子下降到肺部,最后下降到腹部。然后缓慢地把这口气呼出,让空气一路上升,从腹部上升到肺部,最后从鼻孔排出。让我们再来深呼吸一次,1、2、3、4、5,深深地吸入空气;5、4、3、2、1,深深地呼出空气。你可以感觉到空气在你的体内游走吗?你可以感受到你的身体是如何呼吸的吗?当你在呼吸的时候,你发现自己走神了吗?你发现自己开始担心未来的事情了吗?还是回忆起了过去发生的事情呢?

下面请将注意力转移到你的嘴巴里。你的嘴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呢?你的嘴里有任何唾液吗?如果有唾液的话,你知道它们在哪里吗?你的舌头可以碰到它们吗?你能感觉到唾液在继续增加吗?现在我请你缓慢地咽下一小口唾液,很慢很慢地咽下,你可以在喉咙中感觉到咽下的唾液吗?你能感觉到唾液正在慢慢地顺着喉咙往下移动吗?接下来,请你再深吸一口气,1、2、3、4、5,深深吸入;5、4、3、2、1,深深呼出。

现在请你睁开眼睛,这个小练习完成了。现在你感觉怎么样?能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吗?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状态其实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极为专注的状态。他把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项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要能达到心流状态,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1.事情具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

2.注意力集中;

3.目标明确;

4.有实时反馈;

5.深深地投入;

6.控制感;

7.忘我;

8.时间停止。

请注意,上面并没有列出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在事后回忆时才会跑出来的,但在活动当时并没有感觉到。事实上,“心流”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没有情绪,没有意识。意识和情绪可以校正你的轨道,但当你做的事完美无瑕时,你不需要意识和情绪的校正。 uRjq5XEd9N+Hi9b2zdsCuD31N+3QXbUzB6pXmKYMPDQVTX7fZwnWwf5t1f0jEI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