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资料里面,有着不少关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虽然随着时间流逝难免出现各种扭曲和遗漏,但它的内容与远古的社会生活和观点看法有着密切关系,是研究人类社会早期思想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伏羲、黄帝是两位热门的人物,阴阳五行的产生被认为与二者有着密切联系。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种思想言论的汇编,其中的《轻重戊》篇提及早在伏羲时代就已经有阴阳之说:
芻戏(伏羲)作,造六!以迎阴阳。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书《十六经》。其中的《观》篇以黄帝的视角,见证了阴阳的产生过程:
黄帝曰:……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
《淮南子》由西汉皇族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因刘安为淮南王而得名。其中的《说林训》篇提及阴阳是由黄帝生成的:
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五行》篇提及黄帝确定了五声规范,建造了五钟:
昔者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通“命”,名也)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
《史记》由西汉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 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历书》篇提及黄帝建立了五行: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五帝本纪》篇提及黄帝治理五气:
轩辕(即黄帝)乃修德振兵,治五气……
所谓“五气”,《集解》引王肃曰:“五行之气。”《索隐》云:“谓春甲乙木气,夏丙丁火气之属,是五气也。”
《白虎通》由东汉班固等人根据经学辩论的结果撰集而成,因辩论地点在白虎观而得名。《号》篇提及伏羲确立或规范了五行:
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
《黄帝内经》由多人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写成,最终在西汉成型。《素问·五运行大论》提及黄帝建立五常: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五常”一般被认为是五气。王冰注曰:“明堂,布政宫也。八极,八方目极之所也。考,谓考校。建,谓建立也。五常,谓五气,行天地之中者也。端居正气,以候天和。”
这些神话、传说提示阴阳五行思想产生的时间可能非常早远。不过,这些神话、传说非常简单和粗糙,难以挖掘出有科学意味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