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文化自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作为一个受过自然科学思维训练而又耕耘于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人员,笔者很自然地产生这样一个想法:我们的传统文化固然在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那么,是否也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价值呢?

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天堑,要探索传统文化是否有科学价值,需要将传统文化进行量化。笔者通过长期艰辛的探索,终于找到了跨越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之间天堑的桥梁:天干地支。干支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全面整理前人诸说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长期理论思考,终于发现,《汉书·律历志》中对天干、地支“生长盛衰亡”这种文科之描述可以通过数学公式1- cos(1. 2 × θ)、1- cos θ转变为理科之天干、地支曲线。这样,在岁、月、日、时四个时间尺度上都存在的干支可以量化成八条曲线。这些曲线是否与自然现象有关呢?2016—2017年,基于公开的热带气旋数据,笔者发现在岁时间尺度上的天干、地支曲线二者的差值与台风的出现频次呈现显著相关;2018—2019年,基于公开的太阳黑子数据,笔者又发现了太阳黑子与岁时间尺度上的天干、地支曲线呈现六十岁交替显著相关规律。这两项研究都证明了干支与自然现象相关。因为蔡邕等人认为天干属阳,地支属阴,所以这两个发现实际上是说,阴阳、干支与自然现象相关;或者说,阴阳、干支是有科学价值的文化。这些发现深深震撼了笔者,让笔者确信中华传统文化是伟大的文化,是内含科学价值的文化,是足以让我们所有中国人自信的文化。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探索和实证探索两个方面。

在理论探索方面,介绍了古代不同时期不同学说及其可能具有的科学意味。第一章是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第二、三章是阴阳五行学说在后世尤其是秦汉时期的演变;第四章是从道经中挖掘出来的“阳和阴五行”学说;第五、六章介绍了天干、地支的渊源、含义和用法。

在实证探索方面,第七章证明了干支之差与热带气旋的变化显著相关;第八章证明了干支与太阳黑子的变化交替显著相关;第九章介绍了中国古代是如何利用干支来研究气象的;第十章展示了如何利用“阳和阴五行”体系通过干支来推算气象。以上四章都是关于“天”的研究。第十一章探索了五行与五形、五色、人体形态的关系,这一章是关于“人”的研究。由于时间关系,本书没有收录关于“地”的研究。由于笔者能力有限,书中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邮箱:wangyan911@163. com)。

本书得到了九江学院校长陈小林教授、认知科学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罗来武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此感谢。感谢九江学院文学院李向华教授、理学院简芳洪博士中肯的建议与支持,他们和笔者都是认知科学与跨学科研究中心的成员。感谢教育学院各位领导、心理教研室主任黄为俊博士以及各位同仁对本书的指导、建议与支持。感谢农工党李晓华博士以及各位同仁的关注与支持。感谢李新真及各位“粉丝”对本书出版的关注与支持。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阳翼副社长,曾鑫华、高婷编辑,以及各位相关人员,为本书出版做出的贡献。最后感谢笔者的家人在背后一直默默地付出,让笔者可以心无旁骛地研究。

本书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九江学院认知科学与跨学科研究中心成果,受到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智库一般项目(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对《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人格理论的重新审视,编号17ZK46)的资助,特此感谢。

王彦
2021年8月7日
于九江庐山脚下八里湖畔 9cLbjVNSMAxF42PsbFOD2nxMD90yfDzeYiKKnzPSfyuKbJ1cQU6gt+FpfuE2zLB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