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起源

在介绍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理论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考察该体系的理论根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理论。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与其创始人的聪明才智、人格特征、所受教育和生活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有关。因此,要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起源,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分析。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1856年,弗洛伊德生于原奥地利摩拉维亚的一个小城镇弗赖堡。他的父亲是一位犹太商人。由于受近代机器工业生产的冲击,父亲生意失败而举家迁往维也纳。此后,弗洛伊德几乎一生都住在维也纳。

弗洛伊德从小聪明好学,学业成绩优良。他17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大学学习期间,弗洛伊德最初对生物解剖学感兴趣,他解剖了400多条雄性鳗鱼以研究其性器官所处的位置与结构。虽然他在这个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但这段经历使得他第一次接触了有关性的研究。此后,他对生理学发生了兴趣,并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的研究助手。布吕克的机械还原论的生物观对弗洛伊德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弗洛伊德还选修了布伦塔诺的哲学课程,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以及叔本华与尼采等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都对弗洛伊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881年,弗洛伊德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本想继续在大学里从事生理学研究,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转向临床医学。

在维也纳总医院进行临床医学实习期间,弗洛伊德接触到神经症与精神病,并且对此深感兴趣。当他完成实习,成为一名注册的临床医生之后,对神经症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成为他的终身职业。

当时奥地利的精神病学还相当落后,而法国的精神病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法国的沙可运用催眠术治疗精神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1885年,弗洛伊德获得一笔奥地利教育部的奖学金,使他有幸到巴黎进修6个月,跟随沙可学习催眠术。在法国学习期间,弗洛伊德有两个重要的收获:第一,他从沙可那里知道,某些精神病如癔症主要是一种心理或精神上的障碍,而不是躯体上的疾病。对于心理上的障碍可以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对付。此后,弗洛伊德放弃精神病的生理治疗方法如电休克等疗法,而转向采用催眠术等心理治疗方法。这是弗洛伊德迈向精神分析的重要一步。第二,在精神病病因学上弗洛伊德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即无意识的性心理对于某些精神病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3-1 弗洛伊德

从法国回来以后,弗洛伊德采用催眠术治疗精神障碍患者。他发现某些癔症患者在内心深处受到某种意念的控制而产生种种症状,通过催眠术可以让患者确信这种意念是错的,他其实没有病,他能够做他现在以为自己不能做的事,这样他的癔症就得到了治疗。后来,弗洛伊德发现催眠术存在一些缺陷,如这种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疗效难以持久,而且某些患者不配合则难以被催眠。这时,他想到了布雷尔曾用过的一种谈话疗法。布雷尔是弗洛伊德早期的朋友和在精神病的治疗与研究上的合作伙伴,他曾治疗过一个叫安娜的患者。安娜患有严重的癔症,有许多临床表现,如焦虑、失眠、幻觉、失去母语、看不见东西、腿部麻痹等。在治疗过程中,布雷尔发现,在催眠状态下,安娜只要把某种症状或苦恼讲出来,清醒时她的苦恼就会减轻,那种症状就可能消失。布雷尔把这种方法称为“谈话疗法”,有时又戏称为“扫烟囱”。正是布雷尔偶然发现的谈话疗法把弗洛伊德引向了精神分析。1889年,弗洛伊德开始使用谈话疗法,而后不断将这种方法改进。1892—1895年,在治疗患者伊丽莎白夫人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在谈话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法是让患者自由想象,不给予任何限制,让他或她在自己的回想中自我暴露症结所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自由联想法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治疗方法,它不仅治愈了难以计数的神经症患者,而且帮助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奥秘。在治疗神经症的过程中,弗洛伊德依据大量临床资料,不断地思考神经症的病因以及治疗的有效性的机制等理论问题,逐渐形成了他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即早期的无意识论与性欲论。弗洛伊德在采用谈话疗法之后,那些患者在谈话疗法中所吐出的话语使他确信在患者内心深处存在着致病的意念,并且这种意念与患者儿童时期的创伤性经验,特别是性经验有关。这种经验不能为患者所意识到,而是处于患者的“无意识”的精神领域之中。于是,弗洛伊德逐步概括出了他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创立的神经症治疗方法与理论观念大大有悖于当时医学界的正统思想和方法,也与当时的社会传统道德观念相冲突。但是,弗洛伊德勇敢地以著书的形式将其公之于世,这就是弗洛伊德与布雷尔合著的《癔症研究》(1895)。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运动的正式起点。虽然在今天看来,此书具有不朽的意义,可在当时却备受冷落,也给弗洛伊德带来大量的责难。曾是弗洛伊德亲密好友的布雷尔因弗洛伊德坚持性冲突是癔症的根源而与其分手,维也纳医学协会也将弗洛伊德除名。一系列的打击曾使弗洛伊德一度情绪低落,产生了某些心理困扰。但是,弗洛伊德的坚强个性使他坚持真理、不屈不挠。

1897年,弗洛伊德着手进行自我分析,他把自我分析当做一种了解自己和他的患者的好方法。在自我分析中,他的主要材料来源于自己的梦。他发现梦中常常包含精神疾病原因的线索。这种自我分析持续了两年之久,这不仅解除了他的心理困扰,健全了他的人格,而且最终致使《梦的解析》(1900)一书的出版。此书后来被公认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它绝不是一本普通的论梦之作,而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的系统的理论著作。这本书出版时,也同样遭到了冷遇,第一次只印刷了600册,却用了8年才卖完。

1900年以后,弗洛伊德并不因其理论受冷遇和别人的责难而止步。他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思想,并使之系统化,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1905)、《精神分析引论》(1917)等。尽管弗洛伊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孤军奋战,几乎与整个医学界和学术界隔绝了,但他的著作以及精神分析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使得一小部分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阿德勒、荣格等人。这几个人虽然后来与弗洛伊德分手而自立门户,但他们对于精神分析的发展,对精神分析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1908年,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在奥地利西部的萨尔茨堡召开了,会议决定出版关于精神分析的年鉴。同年,弗洛伊德组织的“心理学星期三讨论会”改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于是,精神分析学派在这一年正式形成。190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邀请弗洛伊德及荣格赴美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活动。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五讲”为题做了讲演,并被该校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这意味着弗洛伊德的学说开始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

正当精神分析运动在国际上迅速扩展的时候,其内部的矛盾却日益加深,并在组织上开始分裂。弗洛伊德不能容忍其追随者对他的学说提出异议,凡是不接受他的基本信条的人,都不得不退出精神分析学会。1911年,阿德勒率先从精神分析学会退出来,创立了自己的个体心理学。1914年,被弗洛伊德认定为自己继承人的荣格也从学派中分裂出来,自创门户,建立了自己的分析心理学。

在精神分析学派分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弗洛伊德进一步思考理论问题,改进与完善其学说。这样,弗洛伊德的理论进入了第二个发展的高峰期,使精神分析远远超出了精神病理学的范畴,成为一种理解人类本性、人格与社会文化的理论体系。弗洛伊德试图以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法律、道德、宗教、文学与艺术的起源,战争的性质与原因等。弗洛伊德把这些方面的思想称为应用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体系的完成与应用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后期的主要理论成就。弗洛伊德后期的主要著作有《图腾与禁忌》(1913)、《超越快乐原则》(1920)、《自我与本我》(1923)、《文明及其缺憾》(1930)等。

1923年,弗洛伊德患了口腔癌,为此他动过33次手术。尽管疾病给他带来巨大的痛苦,但他仍然努力工作,继续为病人治病和指导学生。在后期,他的影响达到顶峰,名扬全世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官方公开反对精神分析,宣布弗洛伊德的著作为禁书,并加以烧毁。1938年,纳粹吞并了奥地利,在纳粹分子的迫害下,弗洛伊德被迫逃亡英国。1939年,弗洛伊德逝世于伦敦。

从弗洛伊德的生平可看出,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创立如此不平凡的精神分析体系,与他的聪明才智有关,与他不平凡的经历有关,更与他探求真理的勇气、孜孜不倦的精神、遇到挫折时不屈不挠的意志有关。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尽管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独创的,前无古人,但实际上在弗洛伊德之前,就有许多有先见之明的思想家讨论过无意识、本能、快乐以及精神病成因等问题。他们的观点无疑为精神分析的产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一)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无意识概念和心理动力观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这种概念并不是弗洛伊德的独创。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就谈到过无意识的作用。18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了单子论,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单子构成的。单子是一种具有广延性的精神实体,是活动与能的核心,它力求自身的实现。活动与意识实际上是一回事,观念活动就是单子活动。观念活动的目的在于达到清晰性,由此,观念活动造成了意识等差,即心理事件有不同程度的清晰性,一个从完全模糊的无意识到最清晰的意识的等级序列。莱布尼兹把意识程度较低的单子活动称为小觉,而这些小觉汇集起来就成为有意识的观念,这就是统觉。可见,莱布尼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无意识概念,但其单子论中已经蕴含了无意识和动力的观点。

一个世纪后,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灵魂动力学把莱布尼兹的无意识与动力观点发展成为意识阈限的概念。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心理中存在着一个意识阈限,当一个观念处于阈限之下,它就是无意识的,不能被人觉察到。当一个观念被统觉上升到阈限之上,它就是有意识的,就可以被觉察到。赫尔巴特还进一步指出,灵魂中的所有观念都在相互竞争以求在意识中出现,一个观念要上升到意识,必须和意识中的其他观念相适应,否则,就会被排斥在意识阈限之下,成为被抑制的观念。从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动力观、意识阈、观念间的冲突与抑制等重要思想。著名心理学史学家波林指出,莱布尼兹只是预示了无意识论与动力观,而赫尔巴特才真正开创了无意识与动力学说。

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费希纳从赫尔巴特那里接过意识阈限的概念,进一步强调无意识的作用。他把心理类比为海中漂浮的冰山,冰山的大部分隐藏在海面以下,只有小部分才露出海面。人们只能对阈限之上的部分有了解,而对阈限之下的大部分精神活动一无所知。意识运动是由下面的“潜流”推动的,费希纳还把这种无意识的动力作用称为心理能量。弗洛伊德受到了费希纳的直接影响,他公开承认自己接受了费希纳的许多重要观点。

此外,德国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的思想,以及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都对弗洛伊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弗洛伊德是布伦塔诺的学生,他在大学期间听过布伦塔诺的6门哲学课程,这些课程中既有布伦塔诺的理论,也包括了叔本华、尼采的哲学。因此,弗洛伊德接受了布伦塔诺的动力观和叔本华、尼采的某些思想。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精神分析并不是我首先迈出这一步的。要说我们的前辈,可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尤其要首推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他的无意识意志,相当于精神分析中的心理欲望。”

在19世纪80年代,无意识及其动力作用的观点在欧洲学术界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的一种时代精神。那时,不仅专家学者们对其感兴趣,而且不少社会中上层普通人士也把它当做流行话题。可见,并不是弗洛伊德发现了人内心深处的新大陆——“无意识”。当然,我们要承认只有弗洛伊德才充分认识到无意识及其动力作用的重要性,并找到了研究它的方法,且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二)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比较晚,与早先分化出来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医学等学科相比,心理学相当弱小和不成熟。因此,心理学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向比较成熟的学科学习。纵观近代心理学史,几乎每一个心理学派别都从其他学科引进概念、观点与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也不例外。

1.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19世纪物理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主要成果之一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的学说。这一学说指出一个系统中的能量是守恒的,不管它转化为机械运动的、热的、电的,还是化学的形式,它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机体看成一个能量系统,系统中除了以生理形式呈现的生物能外,还有推动精神活动的心理能。心理能的实质是本能冲动,并主要归结为性冲动,弗洛伊德将其称为“力比多”。力比多提供了精神活动所需的能量,不管力比多转换为何种形式,它的量是守恒的。可见,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与能量守恒学说有密切关系。因此,波林就说过:“我们很自然要问,弗洛伊德从哪里获得他的观念呢?这些观念已经存在于文化中,就等他来摘取了。说也奇怪,其中一个重要观念就是能量守恒说。”

2.生物学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影响

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是19世纪生物学的最大成就,它对生物学本身的发展乃至其他科学和一般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中学时代就对进化论深感兴趣。他自己承认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歌德的《论自然》共同影响了他选择医生这个职业。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日益重视本能、动物行为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等问题。本能概念在19世纪后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中变得非常盛行。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弗洛伊德吸收了本能概念,像达尔文一样,倾向于以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的本性。

在大学期间,弗洛伊德作为布吕克的助手研究生理学多年。布吕克的机械论与还原主义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吕克是19世纪伟大生理学家缪勒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但他极力反对老师的机体活力论。缪勒认为生命体包含着一种不同于非生命物体中的物理化学力的活力。布吕克等人则认为有机体内除了一般物理化学的力在起作用外别无其他的力。在布吕克的影响下,弗洛伊德相信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还原为物理的东西,因而在其著作中常常使用物理学的术语,心理决定论原则更是突出体现了弗洛伊德机械还原论的倾向。

3.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不是产生于学院心理学的实验室,而是产生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弗洛伊德在患者身上获得了对人性的领悟,从而形成了他的人格理论体系。因此,弗洛伊德理论的最主要依据是医学中的精神病理学。

精神分析的对象主要是精神病患者。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对精神病及其病因缺乏科学的认识,宗教迷信的观念长期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人们通常把精神病患者视为被魔鬼附体或中邪,采用残酷的措施来对待他们,如用锁链铐住,或以肉体折磨来驱鬼驱邪,甚至用火烧死他们。直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道主义盛行起来,一些进步人士开始反对关于精神病的迷信观念和对精神病患者采取的残酷手段,主张以理性和人道的态度对待精神病患者。如此一来,对精神病进行科学研究、诊断与治疗的道路开通了。法国学者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异常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中了什么邪,应该采用医疗措施来处理。此后,欧洲特别是法国相继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如沙可、布雷德、伯恩海姆、让内等,大大推进了精神病学的发展。

在19世纪末,精神病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精神病的病因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当时,一批精神病学家围绕这个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学术争论,形成了精神病病因学上的两种思想。一派是以沙可为代表的生理病因观,另一派是以伯恩海姆等人为代表的心理病因观。生理病因观主张用脑神经的生理障碍或病变来解释精神病,而心理病因观则从精神或心理方面去找病因。总的说来,当时是生理观占优势。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运动,总是要通过反对某种居于统治地位的旧观念,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是沿着伯恩海姆心理病因观的方向,在不断反对生理病因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哲学思想上的渊源,也有自然科学与医学上的来源。弗洛伊德的天才之处就是他能从不同思想来源与不同的领域中吸取养料,吸收当时人文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最先进的成果,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弗洛伊德虽然一直努力建立一个科学的而非哲学的理论体系,建立一个不受个人生活及其历史背景影响的理论,但是,他的精神分析的确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内的阶级关系和社会背景,其理论确有其社会历史的根源。

弗洛伊德生活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阶段。当时的社会正在剧烈地变化,导致了许多社会矛盾与冲突。在中上层资产阶级内心深处也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资产阶级的欲望膨胀,日趋堕落;另一方面陈旧伪善的维多利亚式的道德和性压抑仍禁锢着人们,致使精神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建立在他对自己病人的观察上,这使得他的理论不能不打上那个时代的阶级烙印。弗洛伊德理论对性问题的强调,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概论和悲观主义倾向则反映了当时的反犹主义运动和帝国主义战争的背景。总之,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JOYbFLZVErKDpUh2ZcJz8A+D/uRo7bjkyyaKTt4HpTdKN1LJLmmOHzt4uoRC+Q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