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企业竞争力研究框架与资料收集

3.2.1 企业竞争力研究框架

企业竞争力的构成框架是指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各项要素所组成的具有联系的相应结构。企业竞争力是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且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竞争力架构研究形成不同解读,比如,从企业评价角度,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顾客评价、股东评价、对竞争环境的作用与适应性;从企业关系角度,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有四个方面:企业面临的各种“关系”和环境、拥有的各种资源、特有的能力及文化理念;从企业发展角度,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五个,即变革因素、变革过程、环境、企业自信心和工业序位结构;从企业创新角度,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总结为三个方面:快速反应能力、产出加快能力和资源效果能力;从企业治理角度,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共同作用决定着企业竞争力。比较全面且有代表的研究成果是学者傅贤治(2001)的研究,在其相关研究中,他认为企业的竞争力框架是以资金要素为塔基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第一层为资金要素,第二层为管理要素,第三层为员工要素,第四层为精神要素。傅贤治认为资金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而企业精神则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决定力量。当企业竞争到最后时,资金、成本、产品、员工等因素都已经不再重要,决定胜负的往往是企业的精神价值,如图3-3所示。

图3-3 企业竞争力金字塔框架图

学者赵赛波(2006)在这方面也有建树。他提出了平行框架的观点,认为企业竞争力的构成框架是一个彼此独立,但又彼此依存的关系。在其相关研究中,赵赛波将企业的各项竞争力视为企业铸造其能力的基础原料。企业拥有的竞争力要素越多,企业的能力提升越大,如图3-4 所示。但这种平行关系的框架未能精确区分各项竞争力之间的不同,也未能准确描述各项竞争力对企业总体竞争力的贡献。

图3-4 企业竞争力平行框架图

由此可知,企业竞争力研究框架可以为研究对象选取适当的角度,并进行符合其特点的意义阐释。对大湾区台资企业而言,亟需一种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竞争力研究框架。

3.2.2 资料收集

在对相关领域企业家、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共计53 位进行交流访谈的基础上,本书附有部分专家学者的访谈记录(见附录),并根据其访谈内容通过扎根理论提取三级编码,根据编码共同制定了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台资企业竞争力的调查问卷。

在资料收集方面,本书将主要通过文本分析、数据收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本书收集的资料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获取台资企业的相关资料与相应数据;第二,对多位台资企业家、企业高管、企业管理专家进行了访谈,获得了其对于台资企业竞争力的看法,并整理成资料;第三,与多名专家交流之后,将所得材料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并提取各级编码;第四,通过扎根理论设计的调查问卷获得关于企业发展、企业经营、企业文化、企业营商环境的相关信息,并将其整理成了企业竞争力相关资料。

在与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严格的半结构化访谈,以确保收集的访谈资料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该访谈严格按照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台资企业竞争力调查研究的问题来展开。 y7OoPZihqk3ot53g7iH9l3m+KuFjq/Fvysk9hpXaqUr6Bv+61lQRcM1Fppznam7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