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通称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首都为雅加达。印尼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印尼由约 17 508个岛屿组成,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被称为“千岛之国”。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据 2013年的统计数据,印尼人口超过 2.48亿,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在经历了 350年的荷兰殖民统治后,印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独立。
华人早在唐代就曾到印尼来做海上贸易。多数华人是在荷兰人统治时期迁居到印尼来的。当时,很多华人被卖来南洋这一带当“猪仔”,他们多数到树胶场或码头当苦力。华人带着自己祖籍地的方言来到印尼,而印尼本地人也有各自的方言,如巴达维亚、巴东、马达、马杜拉、爪哇、苏拉威西等地的方言。1928年后,印尼政府才确立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为印尼的国语。从 1600年到1928年期间,因为语言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很多印尼原住民的语言已经吸收了大量来自中国汉语方言的词汇(例如闽南语),所以当印尼语形成时,这些从汉语方言来的外来词就一直存在于印尼语中。
表 5-1 源于外来词的印尼语词汇
印尼是全世界华人最多的国家。20世纪 60年代印尼的排华运动和强迫同化运动使印尼华语的传承中断,华文、汉字受到禁锢,华人连中文姓名都不能保留。印尼华文教育受到断崖式的挫折,年青一代的印尼华人华语能力大幅下降。1994年以后,印尼华语逐步解禁,华文报纸可以复办,华文书籍可以出版,华文教育开始复苏。2002年以来,随着印尼国家政策的变化,华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华语在印尼也重新焕发生机。随着华语热的兴起,印尼的华文教育得到了新的发展。三十年的华语教育断层,使得华语教师严重匮乏,这也是目前印尼华语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印尼岛屿众多,不同城市的华人群体的华语使用情况也大不相同。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印尼不同城市的华人华语使用情况作深入的调查分析,此部分将在第七章中具体阐述。
在收回的 1 83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 818名男性,1 016名女性;25岁以下的 952人,25~34岁的 326人,35~44岁的 278人,45岁以上的 278人。
图 5-1 印度尼西亚调查对象性别分析
图 5-2 印度尼西亚调查对象年龄分析
本章的调查对象中接近一半是学生,共 755人,数量最多;其次是商人和教师,分别有 312人和 291人;政府工作人员 97人;家庭主妇 134人;服务业从业人员 137人;媒体从业人员 23人;其他职业 85人。调查对象中高中学历者最多,共 638人;其次是本科,共 558人;小学 203人;初中 371人;硕士研究生34人;没上过学的 30人。
表 5-2 印尼华人的职业与学历
图 5-3 印度尼西亚调查对象职业分析
图 5-4 印度尼西亚调查对象学历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大多数都是第三代、第四代及第四代以上的移民,分别占总数的 33.42%、25.08%和 29.23%。第一代、第二代所占比例比较低,分别占总数的 3.11%和 9.16%。由此可见,印度尼西亚的华人新移民数量较少。
表 5-3 印尼华人属于第几代移民
印尼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南方地区,汉语方言的使用也因此呈现出很明显的特点,从祖籍方言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祖籍方言为闽南语的最多,占总数的54.85%,超过半数;其次是客家话和潮汕话,分别占 20.67%和 15.16%。还有少数使用中国其他地区方言,如湖南话和山东话等。虽然方言各异,但是长期的聚居使印尼华人的方言使用发生变化,人们渐渐从掌握方言向不说方言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印尼华人现在使用方言的情况调查可以看出:已经有 213人放弃使用方言,只说华语;闽南语仍然是最普遍使用的方言,有 928人说闽南语,占比超过半数,粤语和潮汕话缩减幅度最大。
表 5-4 印尼华人的祖籍方言与现用方言
调查结果显示,有 1 174名调查对象小学时学校的主要同学是华人,有 436名调查对象选择了当地人,有 224名调查对象选择了外国人。由此可见,印尼华人在小学阶段的主要同学是华人子女,也有较多印尼人,这与印尼强制同化的政策有密切关系。也有少部分华人在国际学校就读,所以同学的来源为外国人。
表 5-5 印尼华人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同学来源
此项调查结果显示,印尼华人学习华语的时间大部分在 10年以下,占74.10%。结合调查对象年龄来看,没学过或者学习华语时间在 3年以下的人大部分都是经历了排华时期,在关键时期失去学习华语机会或者半途被迫中止学习华语。印尼华人学习华语的时间与印尼的对华政策密切相关。
表 5-6 印尼华人学习华语的时间
(续上表)
自华文教育解禁以来,印尼华文教育体系日渐完备,目前已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备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也有华文培训机构、家庭教师、成人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途径都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通过当地补习班学习华语的人数最多,有 738人,占 40.24%;其次是通过当地华校学习的,有 513人,占 27.97%,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华人主要通过当地华校学习华语;自学和跟父母长辈学习华语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极少数华人通过当地国民学校学习华语,因为即便华文教育复兴,华文教育在印尼的国民教育体系中仍然难有一席之地。
表 5-7 印尼华人学习华语的途径
华语运用调查的是印尼华人与长辈、平辈、晚辈进行沟通交流时使用语言的情况。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调查中所提到的华语,指的是华语普通话,而非方言。
调查结果显示,印尼华人与长辈交流时使用汉语方言的最多,占 59.16%;其次是印尼语,占 29.17%;排名第三的是华语,占 10.41%;使用最少的是英语,仅占 1.25%。
表 5-8 印尼华人和长辈交流时使用的语言
调查结果显示,印尼华人与平辈交流时使用最多的是汉语方言,其比例与长辈交流时使用汉语方言的比例相比略低,为 51.09%;使用印尼语的占 32.77%,这一部分人主要是在年轻时错过了华语学习的最佳时期、长期接受国民教育的华人;近年来使用华语与平辈交流的人数增加,在此次调查中达到 11.40%;与平辈交流时使用英语的情况仍然较少,但是相比与长辈交流时来说有所增加。
表 5-9 印尼华人和平辈交流时使用的语言
调查结果显示,印尼语成为印尼华人与下一代交流时使用的最主要的语言,占 47.36%,这一比例相比与长辈和平辈交流时使用印尼语的比例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加;汉语方言第二,占 31.54%,这一比例相比与长辈和平辈交流时使用汉语方言的比例下降了 20%左右;使用华语的比例为 15.49%,相对于和长辈及平辈交流时的比例并没有明显地提高。
表 5-10 印尼华人与晚辈交流时使用的语言
印度尼西亚华人的语言使用呈现以下特点:
(1)华语在印度尼西亚华人社区中使用率较低,华语使用率代际变化不明显。华人群体中存在希望子女后代传承华语的愿望,但华语还远远不是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语言。
(2)汉语方言在印度尼西亚华人社区中曾经有较高的使用率,但代际变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汉语方言逐渐被印尼语所取代。印尼语的使用率代际变化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3)英语在印度尼西亚华人社区中的使用率较低,代际变化不明显。
图 5-5 印度尼西亚华人语言使用代际变化情况
语言的使用态度是一个族群使用语言的内在动因,对华语的使用态度决定了未来印尼华人学习和使用华语的趋向。我们通过对他们在使用华语以及汉语方言时的难易度、对华语以及汉语方言的看法以及对子女使用华语的期望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以考察印尼华人的华语使用态度。
此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印尼华人在交流中使用华语(不包括汉语方言)的感受。调查结果显示,觉得使用华语交流有困难的(包括很困难、比较困难、有一点困难)居多,有 1 170人,占 63.8%;觉得没有困难的(包括基本没有困难和完全没有困难)有 664人,占 36.2%,明显低于选择使用华语交流有困难的比例。这反映出印尼华人的整体华语水平还较低。
表 5-11 印尼华人认为使用华语交流的难度
(续上表)
此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印尼华人使用华语时的看法及个人感觉。调查结果显示,印尼华人觉得华语有用的有 1 121人,占 61.12%;其次是觉得好听和亲切,这两项最能反映印尼华人对华语的情感。从数据可以看出,发自内心喜欢华语的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选择时髦或其他的数量极少。
表 5-12 印尼华人对华语的看法
对一种语言的价值判断与对一种语言的感性评价共同决定了它的使用情况,因此调查在印尼华人心目中华语的主要功能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有 41.49%的人认为使用华语最大的好处是保留中华文化的根,这反映了印尼华人普遍较强的根源意识;和中国人做生意、方便日常交流、更好地找工作等现实利益对于印尼华人学习华语的影响力基本相当,其总数占比超过 50%,这也反映出印尼华人对学习华语的实用价值更加看重。
表 5-13 印尼华人认为使用华语的好处
调查结果显示,在印尼华人中希望子女(或未来子女)掌握华语的最多,有 798人,占 43.51%;希望子女(或未来子女)掌握印尼语的和英语的人数大致相当,分别占 20.12%和 23.01%;希望子女(或未来子女)掌握汉语方言的人数最少,只有 245人,占 13.36%。由此可见,对于印尼华人而言,华语最重要,英语的地位与官方语言相当,汉语方言地位最低。
表 5-14 印尼华人对子女(或未来子女)语言使用的期望
此次调查通过分析印尼华人对华文媒体的使用情况,间接地了解了印尼华人的华语使用情况。
印度尼西亚临近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除了各城市本身的华语广播电台或者广播节目外,也可以接收一些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语广播电台,甚至可以接收来自中国的国际广播电台。调查结果显示,有时收听华语广播的人最多,有566人,占 30.86%;很少或从不收听的数量接近,合计共 821人,占 44.76%;总是或经常收听的人数较少,合计共 447人,占 24.37%。据了解,印尼华人收听华语广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开车时收听广播,二是中老年人收听华语经典歌曲,所以总体上印尼华人收听华语广播的频率不高。
表 5-15 印尼华人收听华语广播的频率
印尼本土电视台Metro TV(美都电视台)在 2001年 5月 1号开设了一档使用华语播报的新闻节目“美都新闻”,它是印尼第一个用华语播报新闻的电视栏目。主要播放有关印尼华人的新闻,如经济、娱乐、教育、社会、文化、国际新闻等。大爱电视是由慈济传播人文志业基金会所经营的电视网,原名慈济大爱电视台,创立于 1999年,为慈济基金会所属之非营利组织。印尼大爱电视台主要播放新闻、中国台湾连续剧,以及有关慈善的节目。在印尼除了可以通过这两个电视台收看华语节目,也可以通过卫星收到来自外国的电视台,如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内地等地的卫星电视。调查结果显示,有时或经常收看华语影视节目的人比较多,分别为 605人和 503人,分别占 32.99%和27.43%;总是收看的有 297人,占 16.19%;从不或很少收看的人数比较少,共429人,占比 23.39%。由此可见,印尼华人较常收看华语影视节目。
表 5-16 印尼华人收看华语影视的频率
随着印尼对华语传媒的解禁,华文报刊也随之兴起。《讯报》于 2007年 5月21日创刊,每日出版 24版,分为新闻 8版、财经 8版与副刊 8版三个部分,是印度尼西亚首份全彩色印刷的华文日报。《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创办于 2001年 4月,总部位于首都雅加达,其宗旨是“立足华人社区,为华人服务”,它主要在雅加达、坤甸、泗水、棉兰等地印刷发行。《千岛日报》自 2000年10月 10日创刊以来,始终秉持“争取和维护华人正当权益,促进各族和谐共处,共创国家社会繁荣”的宗旨,深受华人读者的青睐。除了以上印尼本土报刊外,也可以购买到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的华文报刊。对印尼华人阅读华文报刊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少和从不阅读的人居多,占总人数的60.09%;总是或经常阅读华文报刊的人较少,分别仅占 4.96%和 9.49%,合计占比不超过 15%。由此可见,印尼华人基本上没有阅读华文报刊的习惯。
表 5-17 印尼华人阅读华文报刊书籍的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印尼华人中很少或从不使用华文网站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1.78%;总是或经常使用华文网站的仅占 16.25%;有时使用的人占 21.97%。由此可见,印尼华人使用华文网站的频率较低。
表 5-18 印尼华人使用华文网站的频率
印尼华人对于日常关注的四类华文媒体——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的华文媒体偏爱各有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印尼华人最喜欢来自中国内地的华文媒体,其次是中国台湾的华文媒体,新加坡华文媒体排名第三。2010年来,中国内地的电视台推出的时尚、正面的新节目非常多,海外华人的参与度也在提高,因此,中国内地的华文媒体越来越受欢迎。
表 5-19 印尼华文媒体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印尼华人来说汉字是最难学的,比例高达 43.08%,其次是语法、发音和词汇,其比例分别为 24.59%、13.79%和 12.92%。
表 5-20 印尼华人认为华文最难学的内容
调查显示,印尼华人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华语能力是说话,占 38.71%;写作排名第二,占 26.94%;听和说需求占总数的 57.90%。由此可见,印尼对于华语能力的普遍要求是第一层次的,但是对于写作的高需求,也反映出印尼华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具备较高的华语水平。
表 5-21 印尼华人认为最需要提高的华语能力
印尼是东南亚人口最多、地域最为广阔的国家,也是海外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华语在印尼经历了长达 30年的禁锢,使得华语的使用和传承中断。其间不少华人已经不能熟练地使用华语。华语解禁以来,华语的使用和华文教育都得到了新的发展。目前印尼华语使用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1)华文教育开始复苏,但是经历断崖式的挫折后,华文教育基础薄弱,华校数量有限,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华文补习学校。华人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华人在小学阶段已经大量接触印尼同学,充分融入当地社会,社会中亦缺乏语言环境。师资缺乏也是制约华文教育复兴的一大因素。能够较好掌握华语的一般是在华语被禁前接受过完整华文教育的老一代华人,他们年纪偏大,而且人数也不足。年青一代的华人是在印尼国民学校学习成长的,华语学习基本是在解禁之后才系统展开,因此华语基础相对较弱,在承担提升华文教育质量的任务上有所欠缺。
(2)华人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已经出现从汉语方言向印尼语的转变。印尼华人在与长辈和平辈交流时依然以使用汉语方言为主,但是比例在下降。印尼华人与晚辈交流时已经明显出现使用印尼语为主的现象。印尼华人普遍感到使用华语有困难,对华语的态度更倾向于以现实利益为主要考量的因素。这都表明华语在印尼华人群体中有从母语向第二语言转变的迹象。
(3)印尼社会只有少量本地华文媒体。作为传统媒介的报刊、书籍和广播在华人群体中的使用率都比较低,这既有华人华语水平不高的原因,也有传统媒介不再吸引观众的因素。华语影视是目前在华人群体中最受欢迎的华文媒体,其中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地的华语影视节目都得到了印尼华人的欢迎。虽然互联网是目前最为流行的通信交流媒体,但华文网站在华人中的使用率却相当低,这里既要考虑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也要注意华文网站自身的内容和形式是否能够吸引印尼华人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