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元代饮食养生法
——以《饮膳正要》为典型

元代的饮食养生,不仅在理论观念上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饮食养生的具体应用上,更是不断融合,不断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养生方法,具有实用意义。各种美味可口、风格各异的养生食物层出不穷。其中尤以元人忽思慧《饮膳正要》中所反映的饮食养生方法最为典型、最为集中、最具特色。书中对大多数食品的叙述都涉及养生和医疗等方面的效果和作用,所载的食品基本都是日常饮食及保健的食品,大多数食品都被较详述地记述了其性味、制作方法和烹调细则,全面具体地反映了元代饮食养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水平。从《饮膳正要》中所见,元代的饮食养生方法与形式大体上可划分为下述三类。

(一)药膳类食品

药膳食品,是以滋补药为主,或以其他特定药物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经过精心炮制、加工,再与特定的食物结合,烹制成为具有滋补养生与疗疾健体功能的药膳食品。

或有生地黄鸡:

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少食,时腹吐利。生地黄半斤,饴糖五两,乌鸡一枚,右三味,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与糖和匀,内鸡腹中,以铜器中放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成取食之,不用盐醋,唯食肉,尽却饮之。(《饮膳正要·卷二》)

或有牛髓膏子:

补精髓,壮筋骨,和血气,延年益寿。黄精膏五两,地黄膏三两,天门冬膏一两,牛骨头内取油二两。右件将黄精膏、地黄膏、天门冬膏与牛骨油,一同不住手用银匙搅,令冷定,和匀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饮膳正要·卷二》)

或有荜拨粥:

治脾胃虚弱,心腹冷气疠痛,妨闷不能食。荜拨一两,胡椒一两,桂五钱。右三味为末,每用三钱,水三大碗,入豉半合,同煮,令熟,去滓,下米三合作粥,空服食之。(《饮膳正要·卷二》)

从上述的几例药膳制作中可见,元代的药膳食品制作已有完整的工艺技术流程。其形式多样,具有多种制作方法,食物配料上则较为清简,分量配伍一目了然,制作上颇为细致复杂,有的药膳可制作为中药成品,留作他日食用;有的药膳制作还需要进行二次烹调。药膳的制作及食物的配料,均体现了传统中医阴阳性味等辩证学说,用药物之性,取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表明了元代人们对药膳的认识与制作已具相当水平。

(二)饮食类食品

饮食类食品是指日常饮食结合疗疾健体功效而形成的养生食品。它与药膳的区别在于其主要体现了食肴的功能。它以食物为主,或掺杂药物或全无药物,而且制作形式更为多种多样,多以调料配料结合烹制,其美味尤为药膳食品所不及。由于原料搭配的合理以及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同样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作用。因此《饮膳正要》中对饮食类食品同样论述了它们各自所具有的食治与食养功能,常见饮食类食品的形式与食用方法不拘一格,品种多样。如:

(1)粥品。这是较为常见的食疗养生食品,可以加入不同的食物原料而成为不同的粥品。既可为荤粥,也可为素粥。既可作为补品,如“枸杞羊肾粥”,可以“治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以枸杞叶、羊肾、葱白、羊肉为原料,“右四味拌匀,入五味煮成汁,下米熬成粥,空腹食之”。也可作一般清平食品,或有“莲子粥”,可以“治心志不宁,补中强志,聪明耳目”,以莲子“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还可以在粥内加入适量药汁服用,简单易行:如“生地黄粥”,可以“治虚弱骨蒸”“四肢无力,渐作羸瘦,心烦不得睡卧”,就是以生地黄汁、酸枣仁汁“水煮同熬数沸,次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粥品形式易于被人体吸收,可以进一步加强食疗的效果。类似的粥品尚有不少,在此不赘述。

(2)面品、粉品。面品、粉品多以捞或炒的方法为主,可以加入不同的食物原料。如挂面,“补中益气”,以羊肉、挂面、蘑菇、鸡子、糟姜、瓜齑等作为原料,“右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又“秃秃麻食”,即手撇面,“补中益气”,以白面、羊肉为原料,“右件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粉品,多是以肉类熬汤,和粉制成粉条状,再以肉类及调配料炒或调捞而成。如“鸡头粉血粉”,“补中益精气”,以羊肉、草果、回回豆子等作为原料,“右件同熬汤,滤净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羊血和作搓粉,羊肉切细乞马,炒,葱醋一同调和”。《饮膳正要》中所记述的面品、粉品,较多地体现了北方汉族及少数民族的饮食风格。

(3)点心食品。指糕饼、包子一类的食物。此类食物,古人或作为正餐,或作为茶余饭后的小食。对此类食物,元人也十分注重其食养食治的效果,经精心调制也可成为重要的养生食品。其品种主要有包子、馒头、饼、馄饨、馎饦、饺子等。如“鸡头粉馄饨”,“补中益气”。以羊肉、草果、回回豆子等,“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肉切作馅,下陈皮一钱,去白生姜一钱,细切,五味和匀,次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作枕头馄饨,汤内下香粳米一升,回回豆子二合,生姜汁二合,木瓜汁一合,同炒,葱盐调和匀”。或“水龙棋子”,“补中益气”,以羊肉、面、鸡子、山药、糟姜、胡萝卜、瓜齑等,白面切作钱眼棋子,“右件用清汁,下胡椒二两,盐醋调和”。或有“山药饦”,“治诸虚五劳七伤,心腹冷痛,骨髓败伤”,以羊骨、萝卜、葱白、草果、陈皮、良姜、山药、胡椒、缩砂等,“右件,同煮取汁,澄清,滤去柤,面二斤,山药二斤,煮熟研泥,搜面作饦,入五味空腹食物之”。可见元代点心食品的制作讲究精美,并不亚于主食、正餐食品,其养生疗疾的作用更可作为药膳或正餐饮食的补充。特别是老年人或病弱之人,多脾胃虚弱,纳少易饥,此类点心食品所具有的养生疗效,正好为老年人或病弱之人提供更多选择。

(4)羹、?品。这类食品,一般是在五味调和的浓肉汤中加入其他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既可在肉羹中添加药物,也可直接以具备药效的动物肉类炮制而成。如“羊藏#,治肾虚劳损,骨髓败坏”,以羊肝、肚以及牛酥、胡椒、荜拨、豉、陈皮、良姜、葱、草果等原料,“右件先将羊肝等慢火煮令熟,将汁滤净,和羊肝等并药一同入羊肚内,缝合口,令绢袋盛之,再煮熟入五味,旋任意食之”。或“野猪臛,治久痔,野鸡病,下血不止,肚门肿满”,以野猪肉“煮令烂熟,入五味,空心食之”。除了肉羹,也可制作素#。如“葛粉#,治中风,心脾风热,言语骞涩,精神昏愤,手足不遂”,以葛粉、荆芥穗、豉等为原料,“右三味,先以水煮荆芥、豉六七沸,去滓取汁,次将葛粉做索面,于汁中煮熟,空腹食之”。

此外,不少脯类食品与蜜饯食品等也可作为食治养生之用。如“牛肉脯,治脾胃久冷,不思饮食”,以牛肉、胡椒、荜拨、陈皮、草果、缩砂、良姜等,“右件为细末,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同肉拌匀,淹二日,取出,焙干作脯,任意食之”。又“荔枝膏”,“生津,止渴,去烦,”以乌梅、砂糖、桂、麝香、生姜汁、熟蜜等,“右用水一斗五升,熬至一半,滤去滓,下砂糖、生姜汁,再熬去柤,澄定少时,入麝香搅匀,澄清如常,任意服”。所以元代的饮食类食品,不管以何种形式制作,大多注重在以食物为主的基础上,加入各种调配料及药物,炮制出各式各样的饮食养生精品。

(三)饮料类食品

饮料类养生食品,以《饮膳正要》中所见,也是十分丰富多彩。常用的饮料类食品大致有汤、饮、浆、乳、酒、茶等。

(1)汤品。一般是以食物、水、酒等或加上某些药物混合而制作的液汁。《饮膳正要》中所载大多滋补的荤汤,其食疗养生价值显而易见。既有家禽类,如“阿菜汤”,可以“补中益气”,以羊肉、草果、良姜为原料,“右件同熬成汤,滤净,下羊肝酱,同取清汁,入胡椒五钱,另羊肉切片,羊尾子一个,羊舌一个,羊腰子一付,各切,甲叶蘑菇二两,白菜一,同下清汁,盐醋调和”。也有野生动物肉类,如“狐肉汤,治虚弱五藏邪气”,以狐肉、草果、缩砂、葱、陈皮、良姜等,“右件,水一斗煮熟,去草果等,次下胡椒二钱,姜黄一钱,醋,五味调和匀,空心食之”。还有水产类,如“鲤鱼汤,治黄疸,止渴,安胎”,以鲤鱼、小椒等为原料,“右件用芫荽末五钱,葱二两,切,酒少许,盐,一同淹拌清汁内,下鱼,次下胡椒末五钱、生姜末三钱、荜拨末三钱,盐醋调和”。元代的汤品有一个特点,对汤渣的处理可谓精工细作。用现代的饮食观念来看,也很有科学道理,因为汤渣中仍留有较多的营养成分,而且经过烹调,汤渣便成为既富有风味,也具有养生疗效的佳肴。

(2)饮品。饮品是将食物与药物或两者混合物,略煎一、二沸,制成饮料,随意饮服,疗疾养生。如“五味子汤,生津止渴,暖精益气”,以北五味,紫苏叶、人参、砂糖等,“右件用水二斗熬至一斗,滤去滓,澄清任意服用”,或“人参汤,顺气,开胸膈,止渴生津”,以新罗参、橘皮、紫苏叶、砂糖等,“右件用水二斗,熬至一斗,去滓澄清,任意饮之”。有些饮料经过炮制,还可以冲剂的形式出现。如“杏霜汤,调顺肺气,利胸膈,治咳嗽”,以粟米、杏仁、盐炒熟拌匀,“每日空心白汤调一钱,入酥少许尤佳”。又“木瓜汤,治脚气不仁,膝劳冷,痺疼痛”,以木瓜蒸熟去皮,研烂如泥,加上白沙蜜,“右件二味调和匀,入净磁器内盛之,空心白汤点服”。

(3)浆品。和饮品大体类似,特指较浓的饮汁,是用具有药效的食品制作的浓汁饮料,其制作过程较复杂,所需制作时间也较长。或有“桂浆,生津止渴,益气和中,去湿逐饮”,以生姜、熟水、赤茯苓、桂、曲末、杏仁、大麦蘗、白沙蜜为原料,各自经过适当的净洗粗处理,然后“右用前药,蜜水拌和匀,入净磁罐内,油纸封口数重,泥固济,冰窟内,放三日方熟,绵滤冰浸,暑月饮之”。或有“荔枝膏,生津,止渴,去烦”,以乌梅、砂糖、麝香、生姜汁、熟蜜等,“右用水一斗五升,熬至一半,滤去滓,下砂糖、生姜汁,再熬去柤,澄定少时,入麝香搅匀,澄清如常,任意服”。

(4)乳品。乳品是用动物乳汁制成的疗疾饮料。蒙古族原是游牧民族,习惯食用肉类及动物乳汁。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其民族遗风尚存,再吸收了汉族传统中医饮食养生方法,制作了一些具有养生疗效的乳品饮料。如“醍醐酒”“取上等酥油,约重千斤之上者,煎熬过,滤净用大磁瓮贮之,冬月取瓮中心不冻者,谓之醍醐”,以之和酒,可以“治虚弱去风湿”“以酒一杯,和匀温饮之,效验”。或马乳,“性冷味甘,止渴治热,有三等,一名升坚,一名晃禾儿,一名窗元,以升坚为上”。

(5)酒品。用于疗疾养生的酒品饮料,是以配制酒和酿制酒为主。配制酒,是将药物或具备药效的食品,经用酒浸渍过滤,制成药酒,以疗疾养生。如“鹿角酒,治卒患腰痛,暂转不得”,以鹿角烧令红赤,“内酒中浸二宿,空心饮之,立效”。或“乌鸡酒,治中风,背强舌直,不得语,目睛不转,烦热”,以乌鸡洗净处理后,“以酒五升,煮取酒二升,去滓,分作三眼,相继服之,汁尽无时,熬葱白生姜粥投之,盖复取汁”。酿制酒,则是将药物或具有药效的食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如“虎骨酒”,“以酥炙虎骨捣碎酿酒,治骨节疼痛,风疰,冷痺痛”。又“枸杞酒”,“以甘州枸杞依法酿酒,补虚弱,长肌肉,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再如“地黄酒”,“以地黄绞汁酿酒,治虚弱,壮筋骨,通血脉,治腹内痛”。有些药物原料,既可以用作配制酒,也可以酿制成酒,如“五加皮酒”,“五加皮浸酒,或依法酿酒,治疗骨弱行走,久服,壮筋骨,延年不老”。可见元代药酒制作已具有了相当水平。

(6)茶品。多为单独的茶叶或与某些药物或食物混合所制,可用于食疗养生。如枸杞茶,“枸杞五斗,水淘洗净,去浮麦,焙干,用白布筒净,去蒂萼黑色,选拣红熟者,先用雀舌茶展溲碾子,茶芽不用,次碾枸杞为细末,每日空心用。匙头入酥油揽匀,温酒调下,白汤亦可。”还有各种西番茶、川茶、燕尾茶、孩儿茶等,“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有的还可以制成茶剂、茶饼。如“香茶,白茶一袋,龙脑成片者三钱,百药煎半钱,麝香二钱,同研细,用香粳米熬成粥,和成剂,印作饼”。

由上可见,元代饮食养生不仅在理论上各有所长,在方法上更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制作精美,令饮食疗疾养生更具水平与功效。《饮膳正要》中所反映的元代饮食养生方法,至少表现了两方面重要文化特色。

第一,美食特色。元代饮食养生,把饮食与疗疾养生紧密结合。不少养生食品,既可以作为正餐主食,也可作为佐餐小食。而其所具有的各种精工细作的烹调炮制方法,更加反映了其食疗养生食品所具有的美食特色。以文中所见,其食疗养生食品的调制加工方法,就包括煮、蒸、炒、炙、熬、烧、渍、烩、熘等多种形式,并适当加入各种食物配料与香料,令不少食物既具有色香味美的特点,还可以疗疾养生,说明元代饮食养生已集品尝美食和疗疾养生之功效于一身。

第二,民族特色。中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自古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蒙古族入主中原以后,民族文化交流继续不断发展,不少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饮食养生食品也传入中原,进一步丰富了传统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与特色。《饮膳正要》中就保留了不少少数民族的饮食养生食谱,有些还具有汉蒙文化结合的特色。如当中有关“炒狼汤”的记载:“本草不载狼肉,今云性热,治虚弱。然食之未闻有毒,今制造用料五,以助其味,暖五藏温中。狼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三个,胡椒五钱,哈昔泥一钱,荜拨二钱,缩砂二钱,姜黄二钱,咱夫兰一钱,右件熬成汤,用葱酱盐醋,一同调和。”这是典型的汉蒙饮食文化结晶。蒙古族为游牧民族,肉类食品丰富,而其烹制方法,刀工、配料和调味的搭配方法,则基本上保持了汉族的烹饪特色与习惯。又有“搠罗脱因,系畏兀儿茶饭,补中益气”,以白面、羊肉、羊舌、山药、蘑菇、胡萝卜、糟姜等,“右件用好酽肉汤,同下炒,葱醋调和”。这是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的食肴,类似的食肴尚有不少,反映了元代饮食养生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元代虽为蒙古族统治,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而是随着中外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外各民族交流交往的频繁深入,传统饮食文化持续不断发展充实。所以,元代饮食养生的观念与方法具有多元特色,在中国古代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应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未可偏忽。 ANFpDm8eTALTHqbupFIk2WR8zXZufwEgSLWBBAmKk8MwKNiIV7/1joqtmCTVcL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