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1946 年),原名闻家骅,号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曾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格律诗主张。闻一多于 1912 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22 年 7 月赴美留学;192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奠定了他在新诗史上的地位;1925 年 5 月回国到高校任教,尽管后来以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主要方向,但其诗歌方面的成就仍不能忽视,同年 7 月发表爱国诗篇《七子之歌》,成为传世经典;1928年第二部诗集《死水》的出版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的成就。著有《闻一多全集》(共 12 卷)。
邶 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 。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 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你可知“妈港” 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东海和硇州 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1925 年
《七子之歌》创作于 1925 年 3 月,1925 年 7 月 4 日载于《现代评论》(第 2 卷第 30 期)。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切身体会到了弱国子民在西方国家所受的欺凌,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情怀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七子之歌》。
从艺术手法上看,《七子之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当时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等七个靠海的港口城市比作远离母亲的孩子,诉说他们受尽欺凌的命运,期盼他们早日回到母亲怀抱。全诗以第一人称独白的形式,增强读者的亲切感,以此表达离土之子对母亲的深切眷恋。每一章虽篇幅短小,但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澳门》中称“‘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是因当时葡萄牙人在澳门半岛南端的妈阁庙前上岸,将澳门称为“妈港”;最后那句“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表达强烈的赤子情怀。《香港》中的“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是以海狮的狞恶比喻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台湾》中的“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指出了台湾的位置,台湾虽灿若明珠,但长期遭受岛上横行的日本侵略者蹂躏。《威海卫》中“中华最古的海”点明威海卫是历史上第一座海滨古城,有不夜城之称,就是这片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海域于 1898 年被英国强行租占。《广州湾》中,广州湾以“东海和硇州”为“管钥”,由多个南部港湾与海岛聚集而成,曾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历史上先后被法国与日本侵占。《九龙》中的“幼女九龙”下嫁给“镇海的魔王”,指的是九龙尖沙咀于 1860 年被英国占领,当时祖国弱小,而魔王强大,致使九龙地区长期陷入水深火热,每天在“泪涛汹涌”中煎熬,期盼着“归宁的吉日”。《旅顺,大连》中描述了被称为“渤海咽喉”的旅顺和大连先被沙俄租借,又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占领,“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形容侵略者的残酷。诗歌每一章的结尾都发出“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样的呼喊,感人肺腑,启迪人们的爱国意识,表达着游子对祖国领土完整的渴望。
从形式上看,《七子之歌》共由七节构成,每节七句,前六句是整齐的长句,最后以铿锵有力的短句收尾,彰显着闻一多所主张的诗歌“建筑美”的特征;叠韵的运用使诗歌充满节奏感,具有复沓的“音乐美”;每一节都以海为背景,呈现出诗的“绘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