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环节,一种理论要有效指导实践,就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构架和制度设计,才能在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组织和制度手段有效地调动资源、发挥资源的作用从而达成目的。这种组织构架和制度设计,就被称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称为组织调动、有效利用资源而达成目的的中介。因此,中介的本质是一种组织构架和制度设计,是联系理论与实践,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以达成目的的纽带与桥梁。从中介论来看,如果缺乏中介,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与疏离,这一般有三种表现:
一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互不相干。由于缺乏中介的思维与模式,理论不能有效联系并指导实践,阳春白雪的理论与下里巴人的实践各自为政,已成为各学科需要不断解决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在与实践联系更为密切的教育学科尤为突出,已累及学科声誉,教育实践长期“摸着石头过河”导致问题丛生。“教育危机”如影随形,成为教育学界的隐忧与隐痛。
二是理论的傲慢与偏见,导致本本主义。理论研究片面追求高大上,或在跟踪和炒作国外教育理论和概念的陷阱中沾沾自喜,或在照搬和套用其他学科理论和概念的歧途上积重难返,忽视或藐视作为理论与实践纽带的中介组织制度的构建和设计,导致不少教育理论和概念成为学术圈内的自说自话,难以对实践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三是实践的盲目与盲动,导致经验主义。教育学科本来是一个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教育实践更是多主体、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复杂社会性活动,向来就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之地,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同时,也导致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训的甄别与提炼存在困难。教育实践成为理论指导的荒原与个人经验混战的战场。
中介论实质上是一种坚持“三分论”的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有利于克服“二分论”的形而上学的两极思维、对立思维和局部思维。实践证明,“一分为二”这个哲学命题的提出没有跳出传统的两极认识和两极思维方式的局限,它存在着一个明显缺陷,没有深刻而具体地回答对立面是怎样统一的,怎样处于统一体中,如何通过中介环节相互依存、联系、融合、贯通、过渡、斗争和转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