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备构建民族身份、改善族际相互关系的功能。语言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设之间是良性互动的关系 。世界主要国家十分重视本国语言的推广,把语言的国际推广作为国家战略,视语言的国际地位为国家、民族、文化强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增强,汉语的二语教学与国际推广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上的传播,已成为提高我国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人们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而这并不影响文字在语言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汉字尤其如此。应该承认,在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在整个语言系统教学中就显得相对滞后。随着对外汉语学科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各课程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有机联系、互为辅助的整体,另一方面,各课程之间分工渐趋明确,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课程规范,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就逐渐突显出来。同时,对外国学生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汉字无疑又是学习初始阶段的“拦路虎”,汉字的难关不跨过,就会影响学习者全面掌握汉语知识技能,汉字难学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众多学者的重视,也引起了关于汉字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讨论最深刻的是到底采用“语文一体”的汉字教学模式还是采用“语文分开”的汉字教学模式。“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只有突破汉字教学的瓶颈,创建具有特色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才能全面提高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推动汉字教学的快速发展,仅世纪之交的几年里学界就专门举办了几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1997年6月在湖北宜昌举行了“汉字与汉字教学研讨会”,1998年2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了“国际汉字教学研讨会”,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了“汉语快速识字研讨会”。会议明确了:

第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要全面研究汉语,汉字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此汉字应该与语音、词汇、语法一样成为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有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它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要全面培养学生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就不能不重视汉字教学。

第三,汉字是吸收和了解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工具,只有识字,才能大量地阅读汉语的报刊书籍,才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第四,由于汉字是语素文字,所以汉字形、音、义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字词,而且对学生利用所学语素理解新词新义、增强阅读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第五,采用更能体现汉语固有的内在规律的“语文分开”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事实上,汉字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的基石。汉字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汉语的“本体”,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汉字难教、难学几乎成了业界的普遍看法。这严重制约了汉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加强汉字教学研究、探讨汉字习得规律,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界共识。基于语料库对二语汉字习得及偏误问题进行系统探讨,有助于汉字习得规律的发现,提出更加合理的对外汉字教学对策,必将促进汉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关注特定学习者群体——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基于汉字偏误语料库,运用现代汉字构形学、传统汉字理论认知阐释、二语习得复杂系统理论等研究成果,对其汉字学习的过程进行综合考察,厘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为构建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提供充分的理据,为汉字二语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由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5个创始成员国组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东盟,使这一组织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人口超过5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联盟。东盟国家与我国毗邻,一直以来相互之间往来密切。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东盟国家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搭建了更深入、更广阔、更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各项合作不断深化,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一带一路”建设亟待中国语言文化铺路架桥。

东盟国家与我国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东盟国家的华侨华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世界目前约有6 000多万华人 ,东盟就约有4 000万华侨华人,他们对所在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发展与我国的关系这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因此,汉语教育在东盟国家一般被称为华文教育 。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地域和人文优势,东盟国家历史上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华文教育)最为重要的区域,是汉语国际教育(华文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地区,这里的汉语教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不仅学习人数众多,而且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有全日制各层次教育,也有业余补习班、家庭式补习班、进修班,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目前已有6个东盟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服务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聚焦于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者群体,深入探究其汉语二语习得机理,探索系统化、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汉语二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扩大中国语言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

二、研究内容

本书首先通览有关汉语国际教育中汉字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已有汉字中介语语料库和第一手语料建立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者的汉字偏误语料库,然后通过对语料库的统计分析,从总体特征和历时演变规律两个方面对其汉字习得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对东盟各国的汉语学习背景的深入考察,分析各类型汉字偏误的分布状况及汉字习得规律;全面深入探讨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字教学的目标、内容、课程、教材及其实施过程,最后结合汉字习得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对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者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和学习策略。

基本框架如下:

(1)已有研究概览。

综观迄今为止汉语国际教育中汉字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对汉字习得的分相探讨、汉字大纲和教材研究、高效教学的探索,以及汉字习得认知研究、汉字习得策略研究、汉字偏误研究,指出目前第二语言汉字习得和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语料库建构。

“汉字偏误标注的汉语连续性中介语语料库”是目前汉字习得研究最为重要的语料库,所收集汉字的偏误语料相当宏富。本书基于这个语料库中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者的汉字偏误语料和笔者多年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所掌握的第一手相关语料,把所有语料进行整理、转录、归类、标注,建立一个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者汉字偏误语料库。

(3)背景分析。

考察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背景(如语言政策、华文媒体、华人社团等);纵览东盟国家汉语汉字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如各国华文教育变迁,越南“喃字”存亡,“一带一路”建设影响等);分析东盟汉语学习者群体特征(如华裔和非华裔之分、学习动机的内因与外因之分、文化认同等)对汉语(汉字)学习的影响。

(4)总体特征。

从共时角度来看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者汉字偏误类型。首先依据认知水平分非字、错字、别字、不规范字进行分类标注,然后根据现代汉字构形理论从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级进行分类标注、统计。

笔画类偏误:①(非字)笔形类;②笔画关系类;③笔画增减类。

部件类偏误:①(非字)镜像错置类;②部件增减类;③部件混淆类。

整字类偏误:①别字(形近类、音近类、形音皆近类);②不规范字;③非字。

基于量化分析,探讨各类偏误分布特征及成因,总结共时层面上的汉字习得规律。

(5)历时演变。

参照以上共时维度的研究,从历时角度来探究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者在初、中、高级各阶段各汉字偏误类型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其原因,概括出汉字习得的历时演变规律(如就认知水平而言,非字、错字、别字和不规范字在各个阶段分布如何;从汉字构形说出发,笔画类、部件类和整字类及其各个小类的数量分布呈现怎样的演变轨迹)。

(6)第二语言汉字教学的目标、内容、课程及模式。

全面系统地探讨第二语言中汉字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撰的问题;归纳第二语言汉字教学的原则,分析几种汉字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第二语言汉字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7)第二语言汉字教学过程的实施。

从汉字笔画、汉字部件、整字、形声字、汉字文化、汉字书法这几个方面,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探讨第二语言汉字教学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

(8)东盟国家汉字教学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和探讨,依据二语习得复杂系统理论,找出东盟国家汉语学习者汉字习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汉字教学从教材到教法是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汉字教学是否真正遵循了其内在的规律性?对汉字认读和书写的习得规律是否未能有所区分,是否做到在不同教学阶段适当分离和侧重?对于东盟国家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背景对汉字学习的影响是否重视和熟知?等等),尝试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及学习策略。

(9)第二语言汉字教学活动示例。

介绍分别适用于初、中、高级各个阶段的典型实用的汉字教学活动和操作方法,供东盟国家和其他汉语二语教学者参考。 LfJHjAWMC7HqoQ87quCvCSB7QZOTsc7taAZx5oBHiUopDjE2ZjNqSPuO2Cg54CA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