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章
何谓“抗战旗帜”
——称得上“抗战旗帜”的12个条件

写下本书这个题目之前,我翻来覆去考虑过多少次。

最初题目想叫“毛泽东与中国抗战”,或叫“毛泽东在中国抗战中”,但觉得那都太普通,突出不了毛泽东在中国抗战中的独特作用,没有鲜明性、个性和特点,也没有冲击力。因为写任何一个参加过抗日的人,题目都可以叫“某某某与中国抗战”或“某某某在中国抗战中”。

后来想起叫现在这个题目,虽然觉得有特点、有个性、有冲击力,但也犹豫过很多次。每天晚上散步中,自己都要问自己,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始终不是中国执政党的领导人,不是中国名义上的领导人,不是世界各国承认的中国领导人,而只是中国敌后战场的领导人,少部分地区、少部分军队与少部分人民的领导人,说他是抗战旗帜,证据充不充分、理由充不充足呢?能不能让人信服呢?甚至会不会让人反感呢?

当我看完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所有档案后,我说服了我自己,我对本书的题目坚信不疑,我不怕任何人质疑这个题目和这个观点。不错,毛泽东虽然名义上并不是抗战时期的中国领导人或“抗战领袖”,但毛泽东事实上完全当得起“抗战旗帜”这个称号,毛泽东确实是中国抗日的一面旗帜,一面在十四年抗战中始终飘扬的旗帜,一面在抗日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军民心中都让人仰望的旗帜,一面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正义人士宣传过的旗帜,一面让日本侵略者始终扎眼、始终痛恨、始终想拔掉的旗帜!我要通过这个题目和这本书,说服更多人,影响更多人,让更多人认可这面旗帜。

还在中国抗战进入全面抗战的初期,毛泽东曾在他最著名的中国抗战指导著作《论持久战》中,说明了作为“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的作用和本领。他说:“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在既定的客观物质的基础之上,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我们不赞成任何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离开客观条件,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但是我们必须提倡每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他们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战争大海中的游泳术。”(《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8页。以下简称《选集》)这段话,不但说出了“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的重要性,而且说出了作为“抗日战争的指挥员”所应具有的几个条件:(1)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威力,提挈全军,打倒敌人;(2)不是乱碰乱撞的鲁莽家,而是勇敢而明智的将军;(3)既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又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4)能在客观条件的舞台上,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5)能掌握战争的指导规律、战略战术,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到胜利的彼岸。用毛泽东提出的这几个条件来衡量,我们可以说,毛泽东是完全做到了,是完全符合的。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条件,就像是为他本人量身定制的一样。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一个“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抗日戏剧的大导演,一位不鲁莽、不乱撞、不乱碰、不做蚀本生意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一位“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而不沉没且到达彼岸的游泳高手。难道这样的人,还不能称为“抗战旗帜”吗?

旗帜是什么?旗帜的本义是指各种作为某种标志的旌旗,其关键词是“具有标志性”。旗帜的引申义则为人们愿意信奉并以之作为指南的思想理论和具有感召力的能够为人们指引前进方向的精神力量,或者是在某一领域具有先锋模范作用的人或事物。其关键词是“指南”“感召力”“指引前进方向”“精神力量”“先锋模范”。

根据我的理解,旗帜是标志,旗帜是指南,旗帜是方向;旗帜是指路的灯,旗帜是领航的船;旗帜是领头的雁,旗帜是带路的羊;旗帜是众望所归,旗帜是万民所向;旗帜是人心的所想所往,旗帜是意志的集中体现;旗帜是黑夜中的曙光,旗帜是困难中的希望。旗帜不应该时有时无,旗帜不应该时倒时斜;旗帜不仅在当时不倒,而且在以后也长期飘扬;旗帜不仅能指引一国人民,而且也能指引其他国家的人民。

抗战的旗帜是什么?就是抗日的标志性人物、代表性人物、象征性人物、引领性人物、领导性人物、领袖级人物,是抗日人士自愿跟随、心中向往、自发传扬的人物。

在我看来,作为抗战旗帜,最关键的至少有两点,或者至少要做到两个字:

第一是要能“抗”。也就是说,他应该是抵抗的标志。不抗日,或者抗日不坚决、不自始至终,绝不能称为抗战旗帜。他必须在从日军开始进攻中国国土的时候起,就是抗日的倡导者,就是坚定的抗日者,就必须举起抗日的大旗,组织有效的抵抗,发动正义的抗日战争。不但他本人对日始终不妥协、不投降,而且他的部下也要不妥协、不投降。他应该是抵抗的象征、抗争的标志、抗日的代名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同日寇血战直至把他们逐出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他绝不应该对日本侵略者寄予幻想、态度犹疑、一忍再忍、百般纵容,绝不能在鬼子打进国门、炮轰自己的士兵和人民时还坚持不抵抗,听任国土沦丧,也不能在起而抵抗后还不断寻找机会对日妥协、与敌人眉来眼去,抵而不抗、抗而不胜、抵抗不住,成为世人的笑柄和诟骂对象。战争中,能“抗”者方能言胜,能“抗住”者才是大英雄、真豪杰。

第二是要能“胜”。也就是说,他应该是胜利的象征。抗日的目的和宗旨在于求胜。屡抗屡败的战争领导者也绝不应称为抗战旗帜。他应该始终具有中国必胜的信心和号召,应该掌握克敌制胜的法宝,应该是在抗战期间指挥所部常打胜仗、挫敌锐气、鼓舞国人的“常胜将军”,是收复失地、恢复河山、让更多人民免陷魔掌的克敌高手。他不但自己对日不投降,而且部下也对日不投降。他应该是胜利的希望、胜利的符号、胜利的化身。他指挥的部下不应该在日军面前望风而逃、一触即溃,降兵如潮,屡战屡败,将大片国土拱手送敌,不应该是失败的标志、失地的象征、投降者的掌门人。

如果我们要为“抗战旗帜”设立一些条件或标准,我看至少要同时符合以下12条:

第一,要对中国抗战作出过一系列正确的预见,对抗战起到引领性的认识作用。

第二,要始终揭示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给抗日军民和中国抗战以正义地位。

第三,要始终地、毫不动摇地具有抗日的坚定决心和钢铁意志,成为抵抗侵略的代表。

第四,要始终地、毫不动摇地具有抗日必胜的坚强信念和充分信心,始终给人们以胜利的希望。

第五,要始终地、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抗日必须取得全部胜利,即必须把日军全部逐出中国领土而不只是逐出山海关,必须恢复九一八事变即中国局部抗战发生之前而不是七七事变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态势,让日本14年而不是8年的侵华成果归零。

第六,要正确地提出中国抗战的战略理论、战略方针并始终加以贯彻执行。

第七,必须坚持和实行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坚持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允许、支持并团结和带领各方面抗日人士和一切抗日力量参加抗战,成为团结抗日的旗帜。

第八,必须指挥部下常打胜仗,有效消灭、消耗或牵制敌人,是胜利而非失败的化身。

第九,必须指挥部下收拾河山,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而非向日军送土地、送人民。

第十,必须能够在抗日中在消灭敌人的同时也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不断发展自己。

第十一,必须始终坚持并实行最广泛的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结成最广泛的反日国际同盟。

第十二,提出的抗战理论具有“它适性”,能为抗战之后的人们和中国之外的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运用和实践,在比中国抗战更加广泛的时间范围与空间范围内得到传播并得到应用。

我认为,凡能全部符合这12个条件的人,无论是谁,都可以算是名实相符的抗战旗帜。那么,毛泽东是否能够全部符合这12个条件呢?

下面,我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梳理和罗列毛泽东在中国抗战中的主要言论特别是行动,分析和研究他在中国抗战中的旗帜性、引领性作用。我所罗列的主要是已公开发表过的毛泽东抗日言行,来自《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等权威性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中,凡与抗日有关的,我都尽可能地按类别梳理并按时间顺序罗列出来,因为我自己想、同时也想让读者们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讲、所做所当。我发现,这种分类梳理和系统排列,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很多时候竟无须笔者再向读者多说些什么。我想,这就是事实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吧!我体会到:这种客观的梳理和排列,虽然是一种笨办法、死功夫,但实际上,它既是一种历史的再现、事实的再现,又是对毛泽东抗日言行,特别是对毛泽东在中国抗战中旗帜性作用的一种再发现、再认识。其中不少资料,以前看过,甚至不止一遍地看过,但由于是孤立地看,而没有系统地前后联系起来看,所以没看出其重要性、独到性,这次有序排列起来、系统连贯起来以及同其他史实联系起来一看,便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热血一涌”,有了很多新的、自己从未体会到,且前人也从未说到过的、重大的发现。又有一些资料,过去自己不走心,没有“确认过眼神”去专注过,这次借机关注了一下,方知道:噢,原来毛泽东这么想过、这么说过、这么做过。还有一些资料,过去对之不理解,甚或有误解,这次联系上下文完整地读过,或联系其他史实重新读过,又有了新的理解或消除了过去的误解。所以,我这次写这本书,可以说是重读毛泽东,也可以说是再发现毛泽东、再认识毛泽东。浅薄愚钝如我者,尚可在重读中有不少新发现,相信比我更加博识聪明的读者,肯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特别是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战的许多认识,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抗战有过实践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的战争、其他的事务也还继续有着普遍的认识意义、借鉴意义甚至指导意义,是可以称为知识或理论或哲学的东西,它不但可以为抗战史的研究者和毛泽东的研究者所共享,而且可以为全人类所共享。所以我们重读它,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也更为重要了。 6rjcyNWu8sFMGOud3uA8LkM/BTLExBQw8TSqTOkwkoICsKPCGJyP9sqeDUFannv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