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明代江南的水运

1.绪言

万历二十六年(1598)末,进入苏州的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将苏州的情况记录如下:

它位于一条平静的清水河上,或者可以更恰当地说是位于一个湖上,吹拂着和风。这里的人们在陆地上和水上来来往往,像威尼斯人一样。

在这里,利玛窦将明代的苏州,比作与著名的意大利水乡威尼斯。关于苏州的经济地位,他说:

经由澳门的大量葡萄牙商品以及其他国家的商品都经过这个河港。商人一年到头和国内其他贸易中心在这里进行大量的贸易,结果是在这个市场上样样东西都没有买不到的。从陆路入城只有一个入口,但从水路进城则有好几个入口。

从经由澳门津口的葡萄牙货物,到其他各国的进口商品,都经过苏州。苏州在商品的流入流出过程中,成长为一个巨大的商品流通市场城市。从文中不难看出,苏州作为商品市场而发达的一大原因,便是水运的发达。

关于苏州以及江南,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水路网的情况,先学早有论及 ,但是关于这个水路网的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并不多。

因此,在本章中,笔者欲以明代为中心,叙述江南,特别是江浙地区水路网发达的地区为中心,论述这一时代的水路交通状况。

2.江南的水运

万历二十五年(1597)成书的王士性著《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中有:

江南用舟船,无马。

书中指出,在江南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极少使用马匹。可以说,这条记录如实地反映了在中国江南,水运作为交通、交流的手段,被广泛运用这一事实。

王士性在同书中,对浙江水运的状况记述如下:

浙十一郡惟湖最富。盖嘉、湖泽国,商贾舟航易通各省。

在浙江省的十一个郡中,最为富有的是位于太湖南岸的湖州。这是由于嘉兴、湖州一带水路发达,商人的船只往来方便。

在1939年日本人的调查中,关于太湖南岸的情况,有记录如下:

这一地带全部是水乡,比起步行来乘船更为快捷……“南船北马”中的南船,在太湖沿岸最盛。商旅贩卖蔬菜杂货,皆乘小舟,由一个村落行往另一个村落。

即便到了20世纪中叶,太湖南岸地区的水运网与王士性的时代相比,变化并不大,交通运输的手段还是以水运为主。

那么,在太湖以南,水运发达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王士性在《广志绎》中,以绍兴为例,进行了说明:

绍兴,城市一街则有一河,乡村半里一里亦然。水道如棋局布列,此非天造地设也。

在绍兴,城、市的地方每一条街均有一条河,在周边的乡村,也是半里一里便有一条河。水路在此地如同围棋的棋盘一样紧密分布。可见在此地城市、乡村之间以水路相连的壮观景象。

这样的水路网,对于商业活动来说是重要的商品流通道路。在关于这一点,欲举《沪城备考》卷六,神救布商条所见逸话来说明。

万历癸未,邑有新安布商持银六百两,寄载于田庄船将往周浦……

万历十一年(1583),有一个徽州的布匹商人来到了上海。他带着600两银子,乘田庄船,赴上海东南的周浦镇。这个故事的后续,是讲布商的银子被舟子所夺,后来被神灵所救的事。从这个故事中也不难看出,在江南地区,作为运输物资的手段,水运的地位及其重要。

那么,明代江南航运的水路网友是怎样形成的呢?令人惋惜的是,由于资料的匮乏,很难得知其具体情况。在此笔者欲通过民国初期的资料,进行补欠作业。

民国《乌青镇志》卷二十一,航业条中收录了有《轮船一览表》《快船一览表》以及《航船一览表》 。首先来看《轮船一览表》。在这张表中,记载了局名、航线以及班期的信息:

关于船的班次,《快线一览表》中有:

船 别经由地点 班 次

王店船濮院每日一次

湖州船马腰横街同上

震泽船严墓同上

湖州船双林、梿市同上

嘉兴船新塍、梿市同上

塘栖船新市、梿市同上

南浔船乌镇、炉头、桐乡、屠甸镇、硖石一来一往

长安船南浔、乌镇、炉头、石弯、崇德每日来往

桐乡船炉头同上

崇德船石弯同上

硖石船乌镇、炉头、桐乡、屠甸镇隔日一次

善练船梿市每日一次

濮院船石谷庙同上

湖州濑马腰横街每日一次

另外,《航船一览表》中,将行船的目的地记录如下:

船 别班期船 别班期

上海船十日一班湖州船同上

上海船同上梿市船同上

苏州船七日一班桐乡船同上

震泽船每日一班新市船隔日一班

硖石船同上崇德船同上

双林船同上杭州船四日一班

南浔船同上海宁船每日一班

嘉兴船隔日一班新塍船同上

南浔船每日一班盛泽船隔日一班

另据《嘉兴新志》上编,以平湖为中心的水路网情况如下:

嘉兴至平湖有航船二,逐日来回。

平湖至钟埭航船一,逐日来回。

嘉善至平湖快班船,逐日来回。

平湖至枫泾快班船,逐日来回。

大通桥至平湖快班船,逐日来回。

徐婆寺至平湖快班船,逐日来回。

苏州至平湖定班货运航船一。

上海至平湖定班货运航船一。

上述以乌青镇及平湖为中心的水运网,可以图1《杭嘉湖地区内河主要航路略图》表示。

图1 杭嘉湖地区内河主要航路略图

(注)本图参照民国《乌青镇志》、嘉兴新志及《全国交通营运线路里程示意图(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年6月第2版第3次印刷)第三部分《水运》制作

正如王士性所说“嘉、湖泽国,商贾舟航易通各省” 那样,在明代,嘉兴湖州地区也具有类似图1那样的航运水路网,这一水路网十分发达,水运作为为人员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广为人们所运用。

3.江南的内河船

那么,什么样的船舶行驶于明代的江南水路之上呢?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四册)中引用了郑若曾的《太湖图》。在这里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行驶于内河之上的船舶的身影:

江船与海船不同,海船与内河之船不同,内河之船与湖泖船又不同。

由此可见,行驶于长江、沿海、内陆河川、太湖之上的船舶,各不相同。关于内河船,同书中有:

内河之船即今之官航、民舶是已。

航行于内陆河川的船舶之中,官府的船舶被称为官航。而庶民在利用水路时使用的船舶被称为民舶。关于这两种船各有什么样的构造,它们之间的差异,无从知晓。

另外,关于内河船的种类,也很难考证。但是,同书中记录了航行于太湖之上的船舶的种类,现列记如下:

运石者,谓之山船。

运货者,谓之驳船。

民家自出入者,谓之塘船。

卫所巡司所用者,谓之巡船。

乡夫、水兵所驾者,谓之哨船。

往来津口者,谓之渡船。

上面列举了六种船舶。搬运石料的船舶名为山船;搬运货物的船舶叫驳船;庶民自家使用的船舶叫塘船;卫所的水上巡逻船叫巡船;乡夫、水兵乘坐的船舶叫哨船;供人往来于各个津口之间的船舶叫渡船。在明代,至少有上述各种船舶被使用。这些船舶虽然可能与上述船舶在构造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想必有许多构造类似这些太湖船的船舶行驶于内陆河川之上。

在此,欲借用清代的资料,对行驶于江南地区内河水路之上的船舶种类补欠。乾隆《南浔镇志》卷二十四,《器用之属·舟》中可以看到很多当时江南人使用的船舶的名称:

市户收租之船,曰租船,亦曰赈船。

载货物之船,大者曰装船,小者曰驳船。又有陶墩船,亦装船也。

农家有田装船。

渔家有渔船。

有载客及寄书,带货往来近处城市乡村者,曰航船。

吴江、芦墟一帯,舟人泊舟,船行之前,以待雇唤者,曰芦墟船。

江北流民,以船为家,曰筈包船,俗名倒撑船。

在这些船舶之中,既有作为水上居住者居所的船舶也有用作运输的船舶。其中作为交通、运输手段的有租船、装船、驳船、田装船、航船五种。

收租之船被称为租船,或是赈船,是收集租税时必要的船舶。利用船舶收租,想必是由于江南水运发达,利用船舶搬运征收而来之租税极为便利之故。

装船主要用作货运,大型的叫装船,小型的叫驳船,另外也有被称为陶墩船的装船。这些船舶,在江南地区货运物流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田装船是农户前往自家田地时的交通工具,也被用作作物特产的搬运船。

航船作为旅客、货物的运输以及书信传达的交通工具,来往于邻近的城市与乡村之间。

这些船舶在明代江南的日常生活中广为所用,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叶权著《贤博编》中提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江南打行 横行。有打行,欲骗取行医为业且非常富有的僧侣之金银。他们乔装打扮,“若农庄人,棹小船载鱼肉酒果”,前往僧侣家中。从上述的记录中可知,打行的人装扮成农夫的模样,在小船中装载鱼肉酒果。从这一例子与先前提到的万历十一年(1583)徽州商人用田庄船输送商品的例子中,不难窥见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明代的后期,人物往来时一般用内河船只作为交通工具。

在《贤博编》中,还有利用航船的记录:

独小航船厚板周札,高方如槻,仅留一门,非伛偻不能出。

小航船外形近似长方形,船身以厚板覆盖,只留一个小门,出入此门的人必须弯腰才能通过。

民国《乌青镇志》卷二十一,《工商》中,对以乌青镇为中心的航船之利用记述如下:

名大航船,自有快班船,后趁客极少,商人装货,必赖航船,以其船大能载重也。

到了民国时代,由于快班船这一快速船只的出现,航船的乘客大为减少。虽说如此,航船载重量大,商人运输货物时不得不使用航船。

上述以乌青镇为中心的航船利用,与乌青镇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后期的著作《续见闻杂记》卷十一中有:

地方风俗 乌镇属乌程,青镇属桐乡。自南栅以至北栅,皆一河为界,至太师桥以北不论矣

乌青镇是形成于内河两岸的城镇,所以在这个市镇,内河船是不可或缺的交通手段。

这一情况到了民国时期也未曾改变。民国《乌青镇志》卷二十一,《工商·航业》中有:

市集之繁盛,全恃交通之便利。吾镇虽无铁道、公路之通达,但轮舟往来,及快班船、旧式航船,逐日来往各埠,暨经过者,各有数起,交通亦属便利。

乌青镇的运输依靠水运这一情况,即便到了民国时代也没有太大变化。不过,新兴的蒸汽船,在晚清之后的水运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关于航船的利用,不见限于乌青镇周边,在苏州周边亦广为人所用。民国《吴县志》卷五十一,《物产二·器用之属·航船》中有:

航船 有载客及寄书带货往来近处各城市者,曰航船。

航船作为装载旅客、货物、书信往返于邻近各城市之间的船舶,被广泛使用。前面所引《南浔镇志》中亦有类似的记载,由此不难看出,航船在江南地区是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

《吴县志》上述记录的后面,有编者的按语:

按,航船之名其来已久,载入唐人诗中。

航船的由来甚古,在唐代的时候就被写入了诗中。

《吴县志》上述条目中,还对当时苏州周边的内河船有所提及。其文如下:

农船 吴为水乡,农家出入皆以船行。凡装稻、载柴、粜米,装壅罱泥等皆农船也。

在江南地区,特别是吴县,由于地处水乡,农户自出门至运输农产品、装载生活用品时都运用船舶。这些船舶被称为农船。该书中还列举了一下的内河船名:

装船 驳船 载货物之船,大者曰装船,小者驳船。

运输货物的船只中,大的被称为装船,小的被称为驳船。

在吴县,名为装船、驳船的船只,与在南浔镇附近一样,被用作货运。由此不难推测,租船、装船、驳船、田装船、航船等内河船只,在明代的江南被广泛地使用。

万历《崇德县志》卷七,《外记》中,载有在崇德被称为豆船的船只。

邑中地桑稀者,种梅豆,堪作腐,远方就市者众,亦称一熟。商人从北路夏、镇、淮、扬、楚、湖等地贩油豆来,此作油饼。又或转贩于南路,商人豆船,皆集包角堰,谓之小瓜洲。

在崇德,桑田数量较少,而种梅豆多。到了收获的时节,商人自各地而来,收购油豆、豆油或者油饼,并通过内河船运往各处。运输这些豆制品的船被称为豆船。豆船的名称出自其装运的货物,若按船种来分类,恐怕应当属于装船或者驳船。

那么,这些内河船是如何建造的呢?作为参考资料,民国《乌青镇志》卷二十一,《工商》中有:

造船业 凡客船、驳船、田装船等,均能制造,工司有黎里人、本地人,两班厂房均设栅外。南栅养鱼窍一处,有孙永茂、孙隆顺、沈永顺、沈源懋等十数家;西栅高桥外有沈森顺、沈洪顺、杨廉记、施茂记等十数家。四乡各村航船均向船厂租赁,遇有损坏实时到厂修理。船上揺橹,别有专工制,全镇只南北栅二家,此业生计尚属稳健。

青乌镇的南栅、西栅,有制造客船、驳船、田装船的造船厂,这些造船所为民间经营。在民国初期,乌青镇的南栅、西栅两处有大约三十个经营造船业的家庭造船厂。至于内河船只使用的橹,则有专门的作坊制造。

4.小结

综上所述,到了明代,由于历史地理形成的环境,江南复杂的水路网发达。内河船通过对这一水路网的运用,担负起江南地区运输及交通的任务。

明代留下的关于水路交通的史料很少,因此无法考证航路等具体情况。但通过使用清代、民国史料进行推测,不难得出在这一时期,水路网迅速发展,并形成了连接各个市镇之间的主要航路这一结论。在这些航路之上,装船、田装船、航船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客货运输工具被广泛运用。另外,在农村,农船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多用途交通工具。

水路网既是交通道路,又是商品流通的道路。王士性所说“江南用舟船,无马”的情况,便是这一点的最佳印证。 qMBLdJcTI3nenyAnz+40e3AwpZAG5o0pl+fWHo2QJAi/zYoSqKLJtc+E6XywqPa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