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胡乱的写作都因受人委托,这十篇,却是闻知噩耗,便坐下来写。

好像是为高仓健去世而写了追记的那年,成稿后不知交给哪里,便发朋友的邮箱,意思是你自己看吧(哪位朋友呢,也忘了),不料半小时后他就转成自媒体格式,传开了,从此我能在手机上看见自己的文章。

我很快习惯了这种掌心阅读,还学会迅速划动,看留言。四年前写了回想邢啸声老师的稿子,网友“符号丛”留言道:

好像我看见的陈丹青的文章都在悼念谁谁谁。

这倒是个提醒。近日编辑要我聚拢十年来的碎稿,将怀念亡故师友的十篇文章,单出一书。其中,元月以来相继辞世者,就有四位,最近的一位,是亲爱的万玛才旦。

今岁我能自称古稀老翁了。估计“符号丛”很年轻,和我年轻时一样无知:人上了岁数,须得年年闻知哪位亲友忽然走了。倘有动笔的习惯,就会写点什么。古人的祭文,郑重而高贵,我无学,经典的祭文尚且读不懂,现在要写亡者,怎么办?

十二年前,木心死,写成《守护与送别》。那是我头一次描述死亡,不想到这是“悼念”。写时,只觉和其他文章的写法,大不同。回忆不断不断涌上来,你得诚实,又必须处处克制。你心里有一包情感吗,没法写的。你会遣词造句吗,也没用。这时,词语最是无妄,无力,无能,而死亡的消息格外激发写作,同时,阻断写作,处处与你为难。

但我还是写了。眼下复读一过,无端地感到虚空。你以为写了,便能卸脱心里的痛惜吗?忠厚老实的姚宏儒,何其珍贵的万玛才旦,都比我年轻好多啊,就此没有了。

他人的死亡告诉你,你也要死的。死亡还跟来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遗忘。你想抵御吗?昨天手机里收到一段视频,有位男子穿越一千二百公里,把钢琴运到汶川震区废墟边,独自为十五年前的亡者奏琴——对了,琴声比文字更懂得言说——二十分钟后,当地壮汉冲过来,连人带琴,将他撵走了。留言一千多条,多数是慨叹,间有我所万万想不到的意见:

到这里玩吸粉引流……不应该赶你走吗……别打扰逝去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你弹的蹩脚钢琴!!!

事后被告知,弹琴人来自武汉,三年前妻子生产时,发现孩子没心跳。我不确定手机上的消息是否属实,但他从此学弹琴,除了这回,还曾挪了钢琴在长江大桥下弹过,也有视频。

眼下我在乌镇,今天太阳好,游人如织,每片树叶给照得亮晶晶的,趁五月的和风,摇曳而娇嗔。我又对我的悼念文感到虚空,似乎伴有歉意——走开!讨厌的死亡,别来打扰活着的人。

2023年5月15日

青年时期高仓健 sImLAbD3bkef9f5F1XAvGBLYCbJAnbU16p2Fkvkw6K8hHayIKh+9sJ8kU70AvG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