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确信单身人数的增加

水无田: 看一看年轻人的意愿调查就会发现,他们的家庭观念和结婚观念虽然有保守化倾向,但其实并未和与家庭相关联的行动绑定起来。不过与此同时,还有一点我有些在意, 那就是选择“一生都不打算结婚”的积极不婚派男性,在过去二十八年中增加了近五倍。

上野: 男性啊……原来如此。迄今为止,我们都说日本不婚者有一大特征,就是“妥协型单身”。我知道确信单身者是少之又少的,其中确信单身的女性更是超级稀少,所以,主要涨幅都在男性这边了吗?

水无田: 积极不婚派女性人数也在二十八年间增加到两倍。而且从比例上看,选择“一生都不打算结婚”的女性增多了。

上野: 虽然翻倍了,但占比仍是个位数啊。

水无田: 是的,只有8%。同时,男性这边已经有一成的人数选择了“一生都不打算结婚”。粗略看来,大约有85%的人选择“此后准备结婚”。不过日本人的国民性就是比较喜欢含糊其词,所以倘若要日本人在“是”“不是”“两者皆否”之中做选择,一般人都会选“两者皆否”。所以为什么有那么多男性可以断言自己一生都不打算结婚呢?我对驱使他们做出这种选择的背景有些在意。

上野: 您观察到了什么呢?

水无田: 我发现,结婚给他们带来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了。以往婚姻中丈夫的角色、父亲的角色都有些太过沉重了,难以应对——现在这样想的男性或许比女性还要多。当然, 这还涉及年轻一代男性总体薪酬水平低下、职级晋升和底薪上调也变得迟缓等雇用关系方面的问题。 不过,我更想求证的是那种充斥整个社会的……怎么说呢,那种复杂且别扭的感觉,其本源究竟在哪里。

上野: 我希望您能将调查数据陈述得再详细一些,比如,其中这10%的男性,他们的学历、年收入等。

水无田: 数据还没有详细到您说的这一步。不过,我眼下其实正准备展开相关的调查,探寻年收入阶层,以及不同年龄、年收入阶层中那些积极选择单身者的实态。最先准备查证的,就是那些虽有一定的年收入,却对结婚持否定态度的人。

上野: 当我们谈论“单身主义”时,需要注意:不分年代和性别、主动选择单身的“主动单身派”和一步步妥协于现状、出于无奈而选择单身的“被动单身派”,这两者需要先加以区别,决不能混为一谈。

未婚者一生之中的结婚意愿

资料: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出生动向基本调查》,厚生劳动省政策统筹官付政策评价官室制作。注:第八次至第九次调查的对象为十八岁至三十四岁的未婚者,第十次至第十四次调查的对象为十八岁至三十九岁的未婚者。

水无田: 您说得很对。

上野: 也就是说,那10%的男性的意愿是否属于主动选择,这一点还不清楚。再看看其他数据(总务省就业构造基本调查),首先单就男性而言,他们的结婚率是和年收入紧密相关的。 男性正规、非正规的雇用形态和结婚率,这两者也是紧密相关的。 所以,我很想知道现在这10%的人的选择,究竟分布在哪些方面。

水无田: 是呀,我也希望能将这一点展现得明确一些,不过关于这一问题,我暂时还处在寻找着手机会的阶段。前面我们也聊到了,选择“一生都不准备结婚”的女性人数在二十八年前是4%,现在则是8%。

上野: 女性确信单身者到我们那一代人的时候不满1%。后来增加到4%,然后又增加到8%,是这样吗?

水无田: 1982年是4.1%,到了2010年则是8.0%。男性调查对象的年龄是十八岁至三十九岁,在1982年那段时期积极选择“一生都不准备结婚”的男性是2.3%,到了2010年,则增加至10.4%。

上野: 男性是10%,女性是8%,人数并不平衡。

水无田: 没错。在过去,积极选择单身的男性人数所占比例只有2.3%。1982年那段时期,积极选择单身的女性人数所占比例则有4.1%。这个数据是厚生劳动省发布的统计结果,原数据来自社人研(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

上野: 也就是说,原本是女性人数较多,现在则被男性人数反超了。

水无田: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男女人数几乎持平,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男性人数超过了女性人数。 i1ZnWnlkkR1OQL1yy3uoIvsw+MAtxmZ6mxKBSk8ZNddHIjFwc+K9syrBJa465jH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