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6 炼金术
征服自然的技艺

看过了制造女巫这个中世纪基督教会和王国犯下的愚蠢错误——教会把年轻貌美的女人当成和异教神灵展开宗教圣战的战场,我们再来看看世人心目中中世纪另一个愚蠢错误:炼金术。提起炼金术,你是不是觉得很神秘,不自觉地会觉得很有趣?但你马上就会义正词严地告诉自己,它是中世纪这个愚昧时代相信魔法的铁证。绝大多数人连炼金术到底是什么都不太清楚,就根据光怪陆离的扭曲印象草率地下了结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你蛮喜欢炼金术的,即便你不是财迷,也很可能觉得它很有趣。而且,炼金术离你很近,只不过你不认识它,在很多地方对它视而不见。举一个例子。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你一定看过,即便没看过书也看过电影,还记得第一部的名字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罗琳使用的英文词是Philosopher's Stone,中文译者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译成了“魔法石”。但“哲学家的石头”可不是一般的魔法石,它对伏地魔来说都是稀罕的宝贝,而它就是炼金术的核心。据炼金术专著描述,“哲学家的石头”是红色的宝石,晶莹剔透,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像水晶,但它不是血红色的,而是略暗一点点,略带一点玫瑰色的。哲学家石头的红宝石色就是炼金术的颜色。来,我们分三个部分看看炼金术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一,破解自然;第二,行业简史;第三,潜入地下。

破解自然

你注意到了吗?炼金术和哲学有关系!炼金术士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知道了“哲学家的石头”是什么,就能理解炼金术的基本思路了。用科学一点的名字,“哲学家的石头”可以被叫作转化剂。“哲学家的石头”能把贱金属转化成贵金属。所谓炼金术,主要目的和核心操作是炼出“哲学家的石头”。有了它,金子银子就不愁了。“哲学家的石头”这个关键的想法来自哲学,确切地说,来自古代的自然哲学。

炼金术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物质世界有其构成的规律,找到规律就能找到驾驭规律的办法,把一种物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这种思路是不是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魔法?我们人类一直在用这种思路去创造,在新材料不断涌现的今天,没有人会认为自然界从来不存在的塑料、化肥、碳纤维、钛合金都是魔法的结果吧?实际上,炼金术的基本思路并不神秘,恰恰相反,它的基础是古希腊以来的自然哲学。

西方哲学就是从自然哲学开始的。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就是凭着“万物的始基是水”这句名言,把人对世界的看法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讨论物质世界到底是怎么构成的,在古代哲学里面很普遍,叫作自然哲学。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泰勒斯说是水,赫拉克利特说是火,德谟克利特说是原子,阿那克西米尼说是气,毕达哥拉斯说是数,恩培多克勒说是水、火、土、气四种元素,亚里士多德对他们进行了综合,把干、湿、冷、热的性质加了进去。 既然物质世界是由基本元素构成的,人为什么不能重新把它们排列组合?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人都可以制造新的元素了。

炼金术士们沿着自然哲学家提供的思路开始了物质转换的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破解自然的秘密,让自然为人所用。他们的工作原理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把什么炼成什么呢?18世纪之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七种金属,金和银是贵金属,铜、铁、锡、铅、汞是贱金属,炼金术就是把贱金属变成贵金属。

其次,什么原理支持贱金属变成贵金属呢?炼金术士们沿着哲学家们的思路想了很多道理,五花八门,归结成一句话就是:金属的基本构成单位都是一样的,只是这些单位结合的形式不一样,只要找到改变形式的办法,转变就是可能的。我们20世纪的人不就把原子操控起来,改变它们结合的形式,变成不同的分子,制造出新材料了嘛!思路并不错。不过,什么是基础单位,什么是它们结合的形式,确实很复杂。

最后,什么手段支持贱金属变成贵金属呢?就是哲学家的石头,它是实现转变的关键,炼成它,就可以把海量的锡和铅变成金和银。炼金术士们孜孜以求的就是通过各种实验找到哲学家的石头。这看起来是有点愚昧,不过我们不能太苛求古人。最重要的是,高级炼金术士的实验是由自然哲学的猜想和推理支撑的,是对原理的探究和实现。“和其他科学追求一样,炼金术并不仅仅是一组配方。还需要有某种理论提供一个思想框架,支持和解释实际的工作,并为发现新知识提供指导。” 在方法上,他们遵循着“猜想与反驳”的实验逻辑,不是靠蒙,不是随便什么材料、什么器具、什么配方都去实验。总之,炼金术是有章法的。

不过,炼金术确实是天生带着神秘的成分,很多水平不高的炼金术士会把炼金术的基本原理从自然哲学挪到神魔鬼怪的领域去,它的神秘性一方面源于此,但越这么干的人在这个行当里就越是下三流。另一方面,炼金术的神秘性则是最高级的炼金术大师们故意为之,他们把炼金术都写得很曲折隐晦,用代称、比喻、象征各种手法来写炼金术的著作。几乎所有的炼金术大师都是密码学高手。后人走进这个行当就得去猜、去联想、去破译各种行业内的密码。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上者来自下界,下者来自上界,此乃“一”之奇迹。万物皆生于一。

如此简洁,似乎包含着无穷的奥秘和玄机,智慧满溢,是不是很像我们中国古代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可是,“上”“下”“一”都是什么呢?很抽象,得自己去捉摸,找各种物质和器材来实验。语言的秘密性把世人隔绝在这个行当之外,自然也就加重了这个行业在外人眼中的神秘色彩。

行业简史

很多人都以为炼金术是中世纪愚昧的发明,是中世纪人穷疯了才弄出了这种异想天开的鬼把戏。其实不然!即便炼金术背后充满了人性的贪婪,它也并不为中世纪所独占。人们当作中世纪标签的炼金术,其实早有来源,而且也有后续,中世纪只是炼金术历史上的其中一个阶段。我们来大致复原一下炼金术简史,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罗马帝国时代。

第一个炼金术的中心是希腊化世界的学术中心亚历山大里亚。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希腊文化传播到了地中海世界甚至是亚洲。罗马就是在希腊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希腊文化在罗马帝国境内很繁荣,炼金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成为一门独立的技艺。作为学术中心的亚历山大里亚,自然而然就酝酿出想要破解自然的人。亚历山大里亚的炼金术士们不仅从形形色色的工匠那里借用了五花八门的技艺、工序和工具,而且,他们形成了明确的自我认同,觉得自己这个行当和打铁、制革、烧陶都不一样,是“高贵的技艺”。

就是在公元3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有史记载的第一个炼金术大师出现了,他叫作佐西莫斯。他的著作把物质之间变化的原理讲得很系统,操作规程和技法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佐西莫斯著作的残篇来看,他在炼金术历史上的地位非常像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中的地位,前辈们已经在这个行当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不仅形成了各自初步的系统学说,甚至产生了学派之间的争论,而他进行了综合,对前人的理论和技法兼收并蓄。

佐西莫斯的著作充分说明了,炼金术在当时非常繁荣,有很多聪明人加入其中。但在佐西莫斯作为标志的炼金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遭到了罗马帝国的严厉打击,始作俑者就是推行币制改革的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可能是炼金术的活跃引起了皇帝对财源失控的恐惧,也可能是皇帝推行币制改革必须实现对帝国境内贵金属的严格控制,还可能是皇帝出于严禁地方政府铸造硬币的考虑,总之,戴克里先禁止了所有炼金术活动,而且下令焚毁所有炼金术著作。

第二个阶段,阿拉伯时代。

罗马帝国衰落,阿拉伯帝国崛起,希腊哲学、希腊科学、希腊医学和各式各样的希腊文化都海量地传入了阿拉伯世界,炼金术也不例外。阿拉伯世界出了很多炼金术大师,炼金术发展蔚为大观。炼金术的名字alchemy就足以说明阿拉伯世界在炼金术历史上的重要地位。al是表示阿拉伯文化的典型前缀。

阿拉伯炼金术高度发达,其中有两位大师特别值得注意。第一位叫“贾比尔”。按照现代考证,作为阿拉伯佐西莫斯的贾比尔是否真有其人很难说,以他的名义留下的诸多炼金术著作恐怕是上百年数代炼金术士集体智慧的结晶。据阿拉伯传说,贾比尔追随过许多高人学习,学成之后进入了阿拔斯王朝著名哈里发哈伦·拉希德(786—809年在位)的宫廷,他的炼金术著作就是献给哈里发的。阿拔斯王朝治下的阿拉伯世界异常精彩,《一千零一夜》就是在哈伦·拉希德时代形成的,其中瑰丽的想象、奇异的多元文化融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是那个伟大时代的鲜活印记。炼金术在这个时代也迅速繁荣起来,不仅在理论和技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阴暗面也急速地膨胀,“整个行当从头到尾充斥着匿名、化名、保密、神秘、作假和诡计”。 贾比尔的著作令人叹为观止地融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盖伦医学和毕达哥拉斯数学为一体,创造出庞大的炼金术理论体系。他的写作技法也日臻成熟,外行看起来简直就是天书,内行也得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方能有所收获。

另一位阿拉伯炼金术史上的大师是伊本·西拿(980—1037),他在西方世界的名字叫作阿维森纳。他所著的《医典》,“是阿拉伯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直到17世纪一直是西方医学院的权威论著。 在阿拉伯世界乃至整个炼金术历史上,他是最著名的“反对者”之一,他坚持人是无知的,人的力量很有限,人制造的东西不可能超过自然物,人根本没有掌握物质(金属)之间的差异,也就不可能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变。阿维森纳的论文声称他对当时炼金术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作品都了如指掌,不过最终他在哲学上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第三个阶段,西方的中世纪。

西方人掌握的炼金术,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来的,它是12世纪文艺复兴的一部分。炼金术在中世纪西方的出现和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希腊文化重回西方,所经过的道路是一样的。载体是阿拉伯文化,管道是被阿拉伯人长期占领的西班牙。西方人大概努力学习了三百年,才超过阿拉伯人,那时候西方已经快要进入现代了。

不过,在这两三百年当中,西方人在炼金术上还是取得了自己的进展。西方出现了和佐西莫斯、贾比尔同样有分量的炼金术大师盖伯,以及西方最重要的炼金术权威著作《完满大全》。和贾比尔一样,盖伯是化名,他很可能是一位13世纪的意大利方济各会修士。他所著的《完满大全》不仅系统地整理了炼金术的技法,也就是不同等级的“哲学家的石头”的作用和制作方法,还发展出一整套融贯的物质理论,以“最小自然物”的概念把炼金术的所有环节完全讲通了。基督教会对炼金术一直充满敌意,教皇们多次发布训谕禁绝炼金术,但炼金术在中世纪后期如火如荼地发展,自然而然延伸到了现代。

第四个阶段,现代早期。

西方的现代早期才是炼金术真正的黄金时代。确实,炼金术的黄金时代不是整个千年的中世纪,也不是中世纪最后的三百年,而是现代早期,它在西方的16、17世纪最繁荣,到18世纪中叶才开始没落,到19世纪仍然没有绝迹。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当作中世纪愚昧和黑暗标志的炼金术,在中世纪只不过是从阿拉伯人那里接过来并有所发展,为现代早期的黄金时代做了准备和铺垫。

这和现代世界科学兴起矛盾吗?一点也不矛盾。前面谈过,炼金术的核心思路是破解自然,科学不也是吗?如果不是把炼金术当成神秘的魔法,而是看作物质之间转变可行之方的探索,炼金术和科学就没有那么远的距离。当时的大科学家们就是这么看的。比如,现代科学第一人牛顿,他在1727年去世,他就长期沉迷炼金术。牛顿干了什么呢?破译密码。他花了很大功夫编写《炼金术索引》,想把一百多本炼金术著作里的关键术语找出来分门别类,目的是看清楚整个炼金术的世界。牛顿的好朋友、化学之父玻意耳也是炼金术的坚定支持者,在英国皇家学会经历了炼金术辩论之后,他仍然坚持金属之间的转变是可能的。而且,这两位科学巨人还经常一起探讨炼金术。

潜入地下

那么,炼金术是怎么变成历史垃圾的呢?

人们都以为是现代科学道出了真理,揭破了炼金术的愚昧,炼金术破产了,也就衰落了。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

一种物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这种思路现在来看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确实,化学元素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锡和铅之所以不能变成金和银,是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是同一种元素。不过,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在1869年公布的。之前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物质和物质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元素不同。所以,炼金术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公布之前一百年就走向衰败,不是因为科学的发展,至少不是因为元素这一硬知识的出现对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炼金术变成历史垃圾是18世纪中叶的道德批判造成的。自有炼金术以来,就有对炼金术的道德批判,罗马帝国时代有,阿拉伯时代有,中世纪也有。但丁的说法就很典型,他在《神曲》里面把炼金术士安排在了地狱的第八层,和制造假币的骗子一起受罪。 总体来说,但丁的想法代表了世人的一般观点,人们并不把炼金术士当成破解自然的哲学家或者探索者,而是当成江湖骗子。但为什么到18世纪上半叶,对炼金术的道德进攻会无比激烈呢?但丁的著作发表已经过去四百年了,炼金术在这四百年里的大发展大家都没看见吗?

这里有两方面原因。宏观上,世俗的理性主义世界观发展壮大,它以启蒙运动的极端形式展开,对旧世界宣战。理性与愚昧被上升到了善与恶、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高度,一切怪力乱神都应该被毫不犹豫地扔进历史的垃圾堆,炼金术如此,预言、魔法、占星术、塔罗牌也一样。18世纪80年代的一部七卷本大文集很能说明问题,它的题目叫作《人类愚蠢史;或者,著名的黑魔术师、炼金术士、符号数字诠释者、狂热者、占卜师及其他哲学怪人的传记大全》。

微观上,炼金术遭到猛烈道德攻击并潜入地下,是因为广义的炼金术士群体分裂了,那些具有科学家倾向的炼金术士决定撇开江湖骗子,走向科学,并严厉攻击后者。导致炼金术“衰落”的决定性事件是炼金术士的“内讧”。1722年,法国皇家科学院的若弗鲁瓦发表了《论哲学家的石头的种种骗术》。从论文的内容来看,它没有在科学原理上做文章,也就是说,若弗鲁瓦没有从科学上证明物质之间的转变完全不可能,他把力气都花在揭发炼金术都怎么用来骗人。而他揭破骗术的资料和思想来源就是炼金术著作,传统的高级炼金术士就会写这样的书来保证自己行业的清白。但无论如何,炼金术在启蒙运动的高压之下被彻底污名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炼金术“失去了立场明确的公开捍卫者”, 没有人胆敢再为它发声。热爱它的人,无论是正经的科学家还是江湖骗子,都只能悄悄地干。其实,炼金术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悄悄地干,从来都没有锣鼓喧天。

炼金术这样一块红宝石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看清楚中世纪,也帮助我们看清楚自己。它能够测试我们心中的现代偏见究竟有多顽固。其实,古代文明当中,一切都还不够发达,科学和迷信混合在一起,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我们不能要求古人的想法和我们一样,更不能轻率地断定只要他们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就一定是他们愚蠢。当现代世界从中世纪脱胎而出,就像化学从炼金术脱胎而出,一定会产生过于激烈的反叛行动,把旧世界说成一片黑暗。但这不是事实的全部。更为重要的是,从哲学上看,炼金术的内核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努力;从科学上看,它为现代化学准备了很多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更有意义的是,从历史上看,蜿蜒曲折是常态,高歌猛进只是偶发,历史从来不是只有黑与白,而是充满了意料之外的陌生和异样,因此它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回味。 7u+ze2I+IpID1R/q4gPeGFjgbq4XY4IVEwKi3kM0hcwRG1M6FHlVmYr4ffLzNV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