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萧墙夺嫡:四阿哥胤禛的登基之路

老十三胤祥:从“不大忠孝”到“宇宙全人”

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祥的一生已然是敢爱敢恨、大起大落的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胤祥的一生更加命运多舛。

一年之间有春夏秋冬四季,但胤祥的人生,却注定要分成五季。

一、暖春入冬的沉寂

康熙二十五年(1686),胤祥出生。这是他人生之春天的开始。

胤祥的母亲章佳氏虽然只是一个内务府包衣出身的嫔妃,并非影视剧中描绘的蒙古公主,但她深受康熙喜爱。胤祥小时候上学时,兄弟间也是兄友弟恭的。学不会数学时,四哥胤禛就手把手一点点地教他。父母亲爱,家庭和睦,这就是胤祥的童年。

胤祥人生中的第一个节点出现在他14岁时,那一年,母亲章佳氏去世了。按惯例,出身低下的章佳氏死后只能葬在妃园寝,但她最终却被康熙破例葬在了自己帝陵 的地宫边上(琉璃花门之内),毕竟地宫内只有皇后才能进入,这已经足以显示出康熙对胤祥母亲的偏爱了。当然,待雍正登基后,雍正就立刻把章佳氏连跨两级追封为皇贵妃,移进了地宫。毕竟这可是他十三弟的母亲。

在丧母后,胤祥得到了父亲康熙更多的关注,他的人生也来到了那个最炽热的夏天。无论是外出巡游还是木兰围猎,康熙都会把胤祥带在身边。胤祥也是少年英才,能文能武;不但擅长书法、吟诗、作画,更精于骑射,能百步穿杨。年不满二十,胤祥就被康熙派往盛京、泰山,独自代表皇家进行祭祀。此时康熙对胤祥的父爱,不可谓不深。

不过,此后康熙的一项安排,却严重影响了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那就是康熙让胤祥去辅佐太子胤礽。康熙不但外出时经常只带胤礽与胤祥两人,更是在处死了“太子党”的权臣索额图后,安排胤祥迎娶了索额图的姻外孙女兆佳氏,有意让他接管索党的残余势力。

然而这就是父亲康熙与儿子胤祥之间最后的温情了。随着康熙四十七年(1708)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那个炽热的盛夏就结束了。年仅23岁的胤祥要开始面对他人生中的萧瑟深秋了。

没人能说清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祥与康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几乎所有相关的史料都是空白的。史学家普遍推测,所有不利于胤祥的记载,应该都被雍正删除殆尽了。所以,今天的我们只能从边边角角的史料中,一点点拼凑出胤祥在康熙朝末期的生存状况。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祥与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禔一同被圈禁。但不到一年,史料中又出现了胤祥陪驾出巡的记录。只不过,老十三被圈禁又被释放的理由,在史书上也都是空白的。但胤祥失宠后,其地位一落千丈却是肉眼可见的。

康熙四十八年(1709),老皇帝复立太子,为了安抚其他皇子,对他们大加封赏。在12个成年皇子中,老二是太子,老三、老四、老五被封为亲王,老七、老十被封为郡王,老九、老十二、老十四被封为贝子。而在没受封的3个人中,老大已经被定调是“丧心病狂之人”;老八则是因为“群臣拥立八阿哥事件”而失宠(见下文),但此前已经被封为了贝勒。活着的、享有自由的成年阿哥中,只剩下老十三胤祥仍是个没有任何爵位的平头阿哥。

一年后,康熙四十九年(1710),25岁的胤祥遭受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打击,人生步入了寒冬。

精神上的打击来自康熙四十九年六月,胤祥同老三、老十四一起向父亲康熙递请安折子,但康熙却公开批复说:

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放任之,必在一处遇着他,不可不防。

今天我们实在难以想象,胤祥到底做过什么事情,竟能让康熙厌恶他厌恶到这种程度,以至于进行如此狠辣的公开批评。甚至,我们有理由怀疑这并不是康熙对胤祥唯一的批评,因为这只是一封满文奏折上的批复,被雍正忽略了,才没被销毁。

也同样是在这一年,胤祥的腿上突然生了毒疮,并且他还可能患上了结核性膝关节炎,一病就是两年,从此身体便时好时坏,这也为他未来壮年而逝埋下了伏笔。

同时,此时的胤祥在经济上也是极不富裕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老皇帝曾有一次大赏宫廷的撒钱活动,不用说亲王,连御前侍卫都能领到币,但偏偏把老十三胤祥给跳了过去。要知道,老十三没有爵位,俸禄本就低于其他兄弟,各种赏钱活动又惨遭忽略,经济上的窘态可想而知。

在精神、肉体、物质上都活得极为痛苦的胤祥,逐渐开始变得谦卑、暗淡,再没了前半生那光彩照人的样子。我们可以看看胤祥在这一阶段所写的诗句:

虚廊宴坐夜沉沉,

偶得新诗喜独吟。

万籁无声风不动,

一轮明月印波心。

一股寂寞、消沉的气息,扑面而来。

二、父死兄继的转折

痛苦之余,他唯一的慰藉大概就是自己与四哥胤禛的手足之情依旧。雍正曾感慨,在康熙朝末期,十三弟经常给他写诗,每一首他都倍加珍惜。老十三前后写了共计32首诗,雍正如数家珍。

老四和老十三的感情甚至好到于家人面前都毫不避讳的程度。康熙五十八年(1719),胤禛的五儿子弘昼病重,多亏老十三四处奔波、寻医访药,才救下弘昼一条命。以至于胤禛感动之余,当场勒令弘昼以后见到胤祥不要叫“叔叔”,直接喊“爸爸”。

只不过老四与老十三的关系虽亲昵,但在康熙朝末期,他们也是秘密来往的,二人的关系并不为外人所知。

影视剧中胤祥的那句“无情最是帝王家”,虽是改编,但大概也是那时的胤祥内心的真实写照:曾经与自己亲密无间的皇阿玛,转眼间就变得冷若冰霜;曾经的兄友弟恭,也一去不返;就连与四哥的交往,也只能暗通书信,或是寻医问药时才能顺理成章地流露真情。

但就事论事,纵览胤祥一生的种种作为,我们实在难以把他和“大逆不道”四个字联系在一起。考虑到胤祥并未像老大一样被治罪,胤祥的罪过极有可能是没有实质证据的,而他与康熙之间关系的骤然转变,更多可能是源于某种误会,只不过,这种误会被康熙朝末期的夺嫡斗争无限放大了。

终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了。而那一夜,正是胤祥亲自护送四哥胤禛从畅春园前往紫禁城,继承大统。父亲去世,四哥上位,在通往紫禁城的那一路上,胤祥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但我们可以相信,在经历了康熙朝的大起大落后,胤祥一定很清楚,从这一晚开始,从这一刻开始,他身旁的四哥就再也不是四哥了,而是新君雍正皇帝。

随着雍正的登基,胤祥迎来了人生中的第5个季节——寒冬后的暖春。

雍正继位之初就立刻任命老十三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加封怡亲王。同时大手一挥,就要赏给他23万两白银去补贴家用。但允祥当即拒绝,最终在雍正的强烈要求下,他收下了13万两。可雍正觉得还不够,之后又提出要隔代给允祥的儿子封郡王,但因为在清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门双王的先例,允祥又是坚决拒绝。最终,雍正以高风亮节为名,又给允祥每年涨了1万两的俸禄。

当然,恩赏远远不止在爵位和金钱上,在权力上,老十三在雍正朝的地位更是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大家戏称老十三为“常务副皇帝”,这个说法绝不夸张。用雍正的话说就是:

至于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清世宗实录》卷九四,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

这话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老十三当时差不多行政、军事、财务一肩全挑。

此外,雍正不爱出门,连木兰围猎这种用于联络蒙古王公的、此前必须由皇帝亲临的重大活动,也都交给老十三全权操作。以至于“副皇帝”这种说法,都不用等到今天,雍正朝当朝,在朝鲜人留下的记载中就有类似的说法:

十三王,全管天下事,凡干机务,尽许裁决,各寺皆待令其第,胡人(满人)畏之,过于皇帝云矣。

可以说,雍正对老十三是能给的全都给了。而雍正这种不加掩饰、违背祖制、近乎疯狂的恩赏与重用,如果对象换成一般人,那可能早就膨胀了。只不过,在冬天待久了的人,是不敢享受春天的。经历过与父亲之间关系的大起大落后,也许雍正还把允祥当成自己的十三弟,但允祥却永远都只能把四哥当皇上了。

允祥几乎所有的治国建议,都是私下和雍正说的,他从不公开表达。在允祥死后的碑文上,有一句话描述得非常精妙:

袛慎而不宣于众,退谦而恐居其名。

名声功劳都是皇上的,我什么都不要。其实很多臣子或下属,只要能做到这点,大概率是能安享晚年的。

老十三的谦卑还不止于此,大臣给他写的信件,他一字不落地全拿给雍正去看;大臣给他送的礼物,他也全都拿去让雍正先随意挑选,雍正没看上的,老十三则再一律退回。

三、忠敬勤廉的落幕

权力大,还一心谦卑,更重要的是,老十三还是雍正执政的最大倚仗,尽管没有像影视剧中所演的阻止“八王议政” 那种力挽狂澜的传奇事件,但在当时的朝堂,老十三绝对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今天一提清朝就会说,“海禁”“闭关锁国”等愚昧政策导致了近代中国的空前落后,但清朝的“海禁”其实是从康熙朝晚期才开始的,到了雍正五年(1727),“海禁”被老十三允祥力排众议给解除了,这一举措推动了中国沿海的对外贸易发展。只可惜,到了乾隆朝,“海禁”又被恢复了,这才有了后续所谓的“一口通商”(清朝中后期,只开放广州作为通商口岸),中国这才正式进入“闭关锁国”的年代,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才再次打开国门。

在日常政务中,老十三也几乎是不顾身体地拼命工作。我们知道,自康熙四十九年他的腿生毒疮以来,老十三的身体就一直时好时坏。雍正四年(1726),老十三生过一场长达4个月的重病,雍正急得每天在宫里焚香祈祷。但即便这样,这4个月中,老十三还是先后完成了地方州府划分、全国军队整顿、云南盐务清查、福建赈灾、勘探河道等一系列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繁重任务。老十三的儿子弘晓后来回忆说,父亲当年每日回家“手不停披” ,始终在工作。更夸张的是,雍正七年(1729),老十三本就腿有旧疾,在身体状况已经严重堪忧的情况下,为了帝陵的建造,他还翻山越岭,亲自勘察地形。雍正劝不住,最后愣是把太医院的一个太医封为户部侍郎去贴身伺候老十三,生怕弟弟出事。

但最终,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恶病缠身的老十三在繁重的政务压力下,壮年而逝,享年45岁。

我们可能也会问,老十三这么拼命到底图什么?我们今天在评价一个政治人物时,都喜欢谈一些利益和资源的纠葛、权力斗争的考量。但对于老十三,我们不妨考虑得单纯些,他也许只是想洗刷自己的污名,他就是要做出个样子,让人看到他不是“不大勤学忠孝之人”,他是一个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好人。而且老十三对雍正的谦卑与忠诚,大概也是想保住他和四哥之间最后的亲情吧。允祥14岁丧母,23岁父子反目,他也是人,可能他后半生唯一的念想就是,哪怕再苦再累,也不能再让自己和四哥有朝一日也同样反目成仇。帝王家,也是该有些温情在的。

大概也正是老十三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雍正才有足够的精力在紫禁城的深宫之中,去放心谋划他那一项项精巧的改革举措。实话说来,像老四和老十三这样的君臣兄弟组合,恐怕翻遍史书都难得一见。也难怪雍正对十三弟的评价更是高得无以复加,他管年羹尧叫“恩人”,管张廷玉叫“股肱”,管隆科多叫“全国人民的好舅舅”,但他给老十三的评价是:

王固建不朽之盛烈,称宇宙之全人矣!

朕的十三弟,就是全宇宙最好的好人!

老十三连他人生的弥留之际都在忙着画自己陵墓的规格图,并告诫家人,必须要严格按图安葬自己,不能因为有皇上的恩宠就僭越规制。可死讯传来,看着十三弟亲手画的陵墓图,雍正悲伤过度,不能自已,哪里还能管得了这些?他愣是给允祥盖了一座远超规制、纵观整个清朝历史也是最大的一座亲王墓园。且之后雍正为老十三举办的丧礼,也远超规格。老三允祉只是在丧礼上面无哀色,便被极度哀伤的雍正革去了亲王爵位,拘禁到景山反省去了。

不仅如此,雍正还将老十三的名字复为“胤祥”,不必避皇帝名讳。另外,还定胤祥的谥号为“贤”,并在谥号前追加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同时,让没有军功的老十三配享太庙更是毫无悬念。可以说,以上这些,雍正在胤祥死后的无论哪一个做法,都绝对是违背清朝祖制的,但他就是这么干了。这可是朕的十三弟啊,是全宇宙最好的人啊!胤祥在临终前大概隐隐猜到了四哥可能会有的一系列做法,才会去画那张陵墓图吧。

在失去父爱后苦了半生的老十三,终于还是保全了他和四哥胤禛之间一辈子的手足情谊。 a+RpsTVBg/nv2dG9GOv6Eb3g8/Xp7SPH5PCfEmzQkTAw6f8eMUgYx+ffYBx38Nf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