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十五年前我写过一本《逃避自由》,现在这本书可说是《逃避自由》的续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我试图证明,极权主义运动吸引着渴望逃避自由的人们。现代人获得了自由,然而在内心深处却渴望逃避自由。现代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束缚,却没有能够自由地在理性与爱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于是,他便想以顺从领袖、民族或国家的方式寻求新的安全感。

在《健全的社会》这本书中,我试图说明,在许多方面,二十世纪民主体制下的生活都可以被看做是又一波对自由的逃避;本书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依据异化概念分析了这种特别的逃避行为。

从另一方面讲,《健全的社会》不仅是《逃避自由》的续集,在某种程度上也与《自为的人》一脉相承。在《逃避自由》与《自为的人》两书中,我讨论了与主题有关的特定的心理机制。《逃避自由》主要涉及专制性格问题(虐待狂、受虐狂等)。《自为的人》则提出了关于各种性格倾向的想法,用一种从人际关系角度出发的性格进化设想取代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 这一概念。在《健全的社会》中,我更为系统地发展了我称之为“人本主义心理分析学”的基本观念。自然,先前提出的观点不可能略去不提;但在本书中,我对这些观点的表述尽量简明扼要,而把更多的篇幅用于我最近几年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我希望,读过前两本书的读者在读本书时不难在其中看到思想的延续及某些变化,进而接触到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的主要论点: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是植根于他的本能需要,而是产生自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人演变成人之后,丧失了先前与自然界保持的原始联系。于是,人类需要找到一种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基本感情即植根于这种需要。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弗洛伊德的见解有着根本的区别,不过,这些看法却是以他的根本发现为基础,在他之后的一代人的观点和经验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但是,正由于本书包含了对弗洛伊德的直接或间接的批评,我想在此十分明白地指出,心理分析学说的某些发展趋势蕴含着巨大的危机。人们在批判弗洛伊德思想体系的某些错误时,把他的学说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连同他的错误一齐丢掉了。弗洛伊德的科学方法、他的进化观念,以及他关于无意识是一种真正的非理性力量而不是一大堆错误念头的看法,都是极有价值的。此外还有一种危机:心理分析失去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另一个根本特征——挑战常识和舆论的勇气。

《健全的社会》以《逃避自由》中纯粹的批判分析为出发点,最后就健全社会如何运作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书最后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并非要人相信我提出的每一种建议都必然是正确的,而是意在表明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当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领域同时发生变革时,社会才会进步。任何局限于一个领域的进步都会伤及 整体 的进步。

我深深地感谢许多朋友,他们阅读了我的手稿,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和批评,使我获益匪浅。在此,我要特别提到乔治·富克斯,他在本书未完成之时就不幸去世了。起初,我同他商定合写这本书,但由于他病魔缠身,这一计划未能实现。他确实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作过多次长谈,他给我写过许多信函和便笺,尤其是当涉及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时,帮助我理清思路,有时是修正我的看法。我在书中几次提到他的名字,但我对他的感激之情远甚于此。

此外,我要感谢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处的负责人G.R.哈格里夫斯博士,他给我提供了有关酒精中毒、自杀和他杀人数的统计资料。

艾里希 弗洛姆 HnJWsysQUmvOks16n495Fi5tDnH+iEAKpRFWGq82RTYGbzUnSatGytwBgArKAJ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