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中国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和实践需求的组成部分

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革命运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率先掀起了独立革命运动。在拉美人民浴血奋战的斗争下,拉美国家纷纷取得了独立,这就极大地缩小了西方列强的殖民阵地范围,这也势必加紧他们对世界其他尚未沦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争夺。此外,欧洲工人群众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均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由此,创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就成为无产阶级的迫切需要。

知识链接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在工场主和包买商的残酷剥削下,丝织工人和手工业者生活极为困苦。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了一场以要求提高工价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工人多次举行集会、请愿、游行活动。10月,工人们与包买商谈判达成最低工价协议,但在七月王朝商业大臣的支持下,包买商撕毁协议。1831年11月21日,工人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在遭到军警的镇压后,工人们被迫发动武装起义。经过3天战斗,工人一度占领里昂城,但起义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调来的军队所镇压。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发工人起义,政府逮捕和审判罢工领袖,发布禁止工人结社集会的法令。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工人们提出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起义工人同政府军进行了6天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被政府军镇压,起义惨遭挫败。但起义在巴黎和法国的许多其他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表明,法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英国宪章运动: 1837年6月,伦敦工人协会拟订了一个争取普选权的文件,即《人民宪章》。宪章提出6点要求:年满21岁的男子均有选举权;投票应秘密进行;按居民人数平均分配选区,每区选派一名议员;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造;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议员领取薪俸。1838年5月,《人民宪章》以法案形式公布后,得到了广大工人群众的热烈支持。1839年2月4日,宪章派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全国请愿书。请愿书公之于众后,立即在全国掀起了签名运动。宪章运动开始后,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1839年7月12日,国会否决了请愿书,消息传出后,伯明翰工人举行了起义,各地群众举行罢工示威活动,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不久,政府派出大批军队镇压了起义,逮捕宪章派领袖,运动转入低潮。第二次:在1841年至1842年经济危机的推动下,工人阶级掀起了第二次宪章运动的高潮。1842年4月12日,宪章派在伦敦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向国会提出请愿书。除了坚持《人民宪章》的6项要求外,他们还提出了废除“新济贫法”、取消劳动院、要求政教分离、取消什一税(一种宗教捐税),甚至提出了取消资本家对土地和生产资料独占等的要求。然而,国会又否决了请愿书,宪章派领导机构号召工人举行总罢工,进行抗议活动,但由于政府派军队镇压了罢工,运动再次转入低潮。第三次:1848年初,全国宪章协会恢复活动,筹备第三次请愿,第三次请愿书宣布,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享有优先权,权力的唯一来源是人民;工人群众还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要求,宪章运动形成了第三次高潮。但宪章派的右翼领导人屈服于政府的武力威胁,力劝工人解散,致使运动夭折。随后,政府下令解散宪章派组织,并大肆逮捕宪章派积极分子,宪章运动归于失败。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2年德国发生饥荒,仅西里西亚就饿死6000人,“饥民暴动”时有发生。1844年6月初,西里西亚部分纺织工人迫于无奈要求增加工资,带工头以殴打工人作为回答,引起了广大工人的不满。1844年6月4日,西里西亚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两个纺织村镇爆发了3000多名工人参加的武装起义。工人们捣毁工厂主的工厂、住宅和机器,焚烧了票据、账簿,以简陋武器迎战前来镇压的政府军。6月6日,政府调来大批增援部队,在血腥镇压下,起义宣告失败。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相继失败之后,旨在反对君主政体的1848年欧洲革命,从意大利西西里岛燃起,然后扩展到意大利其他地区及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虽然法国取得胜利,但是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各国统治阶级对工人运动进行了残酷镇压,欧洲进入最黑暗的反动时期。这再次印证了: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1849年8月至11月,马克思、恩格斯相继来到伦敦。在这里,他们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丰富和发展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为迎接新的斗争高潮进行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同时,马克思、恩格斯鉴于欧洲革命的失败、工人运动陷入低潮这一客观实际,在研究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策略和原则的过程中,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东方,关注被压迫民族的命运,希望从中找到革命的希望和曙光。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从无产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需要的实际出发,在中国问题上花费大量心血,他们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也构成了他们革命思想与革命实践的重要环节。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又一重要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

★1848年欧洲革命★

19世纪中叶,欧洲各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大工业革命已经在整个欧洲扩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必然对政治上的地位提出要求,但是当时欧洲还处于封建专制王朝统治时期,很多国家还处于殖民地状态,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于是在欧洲的封建王朝政治体制内,社会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革命的爆发成为必然。1848年1月,西西里首先爆发了反抗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专制统治的革命。1848年2月,法国爆发了著名的二月革命,之后,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发生了革命,在革命不断高涨的形势下,这场革命迅速燃烧了整个欧洲。1848年欧洲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革命者向封建势力妥协,使得革命的果实最终被封建势力窃取,同时革命也遭到了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围剿,最终这场革命以失败告终。 2WRUvQqDVlTj5YxRnSlWWP21t+ojRM97qu5PfgV71PxFsGLiKmvxIX+1f6Qzej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